第三百九十四章 宣传

赫鲁晓夫来张福这里,当然不是为了参加婚礼混吃混喝什么的,虽然说赫鲁晓夫确实是一个很喜欢混吃混喝的家伙。

但至少这一次不是。

他这次是为了奶茶来的,而且这次他来张福家,还和张福热情握手什么的。其实都是有人安排的。

毕竟炒作什么的,在中国可是有个人挺擅长的。

其实吧,很多事情还真的是需要一个炒作一个由头才能够博一个关注。而炒作和营销这种事情,不能说没用,也不能说全是坏事。主要还是要把握一个度,不做过量营销,更不能做虚假炒作。

就像是民国时期北平有一个饭馆叫同兴馆,当时在北平这个地方饭馆众多,他一个同兴馆压根算不得什么。但是人家管事的会奉迎啊。

一次同兴馆来了大主顾,余叔岩收李少春为徒(两人皆为中国近代戏曲大家),当时齐白石做见证。饭馆老板知道齐白石年纪大了牙口不好。特意让后厨烧了一晚烩三丁,火腿、海参、鸡丁三丁齐烩。要做到酥而不烂、软而不遭。

就齐白石那牙口,全桌最得意就这道菜。后厨专门烧了一碗给齐白石单独吃,齐白石拿馒头沾汤,吃的很是爽利。后来人家宴请齐白石,齐白石总会说去同兴馆吃烩三丁。

之后同兴馆又借用京剧名家胡井伯收藏的二十四套全本《三国志》木雕版来翻刻,做成木模。这木模也不干别的,就专门用来蒸他们家的枣泥方谱与各色点心。

枣泥方谱蒸好之后从木模子里取出,正面就是那《三国志》木雕画的画面。做的极为精致。胡井伯收藏的全本《三国志》木雕板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没见过。想要求一见,人家也未必愿意借。

现在好了,同兴馆做了这套二十四全本《三国志》的点心谱之后,很多人为了看这木画都要来同兴馆吃饭了。

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营销,因为做这事儿的人有这实力,能成。

李锐要做的营销也就是如此罢了。

当关于赫鲁晓夫在正月的北京踏雪寻茶(奶茶)的故事在李锐手上炮制出炉之后。

还真别说,引起的效应还真大还真轰动。

就像是远在莫斯科的尤金,他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和同事们一起吃饭一起看报纸的时候多在聊这事儿。

“哦,又是碎肉炖豆子和土豆,真希望我们的食堂能学习学习,换一点新的菜色。”在吃饭的食堂,一个同事完全没有期待的看着自己餐盘里的食物。

包括一小块奶酪,一大勺碎肉炖豆子,一拳头的盐水煮土豆还有几块大列巴。

绿色蔬菜是不可能存在的,毕竟现在是冬天。冬天的俄罗斯想要吃到绿色蔬菜太奢侈了。就连碎肉炖豆子,那也是肉占了一半的量。因为这道菜里的豌豆可是在秋季的时候就收入冻库里,在冬天这豌豆已经算是绿色蔬菜了,即便它被炖的有些发黄绿色。

“你要适应我们工厂。”已经当了几年组长的尤金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作为组长他需要自己这三十人一组的工人队保证生产力。

“工作我还是挺适应的,就是伙食……哎。听说外面有一些工厂把食堂工作中的一部分外包给中国人去做了?”

年轻人用一种颇为羡慕的口气说道:“我同学上班的那个厂,他们有一部分食品就是外包给中国人做,中国那个叫什么中央厨房的。”

“他们食堂每顿饭都能提供三到六道菜。菜那可真棒啊。我昨天晚上去他家喝酒,他告诉我,他们的晚饭有奶油炖菜、番茄意面、咖喱土豆鸡。啧啧,我真想吃啊。”

旁边有同事道:“那倒是好,可惜我们是吃不到。我们就只有这碎肉炖豆子。”

说到这里,大家都忍不住抱怨一下自己的食堂了。

元时空就是这样,苏联人自己的食堂不太行。苏联的地狱笑话:对于苏联的解体,苏联各大食堂有超过一半的责任。

这些年,中国商场在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是有目共睹的。

从最开始单纯的卖货,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扩张出来了更多的业务。

既然卖货是服务业,商场里卖饭也是服务业,那么承包苏联的食堂搞中央厨房是不是也算服务业?

也不要小看本时空新中国人的主观能动性。

和苏联谈中央厨房,谈食堂承包是有难度的。但是目前看起来还是可以推动,毕竟这也是个赚钱的行当。

不少苏联的工人还希望中国这边去承包他们的食堂干呢。

就像是尤金他们厂子一样,食堂的师傅实在是不会烧什么菜。到了冬天就是碎肉炖豆子、洋葱头、土豆炖肉什么的。

一个星期重复的吃,如果没什么岔子的话,尤金觉得可能要吃一辈子。

想到这里,他原本打算鼓励工友的话说不出来了。还是下了班去吃点好的吧。

有人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纸。

“哟,这是赫鲁晓夫同志啊。很久没看到他上报纸了呢。”看报纸的那位开口说到。

这话引起了餐桌上众人的兴趣。因为关于赫鲁晓夫的起起伏伏,也算是苏联的一大谈资。毕竟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爱建政的太多了。

赫鲁晓夫原本破有一种斯大林继承人的感觉,后来又被撤了,最后被拉回来但是又被剔出核心圈。

这些话题足够他们谈论许久了。

不过对所有苏联人来说,赫鲁晓夫还有一个重要的代表形象。那就是:糖。

赫鲁晓夫一挥手,苏联人民从此过上了甜蜜的生活。从中国进口糖,促成中苏土豆换糖贸易、合作开始喜悦罐头厂、在苏联境内联合开设中苏合营汽水厂等等。这些都是被视作赫鲁晓夫的功劳。

而现在,这位久不露面的赫鲁晓夫同志,他出现在了中国。而且还是大冬天的冒雪特别去找一个中国人。居然是为了求一个中国人把他的产品弄到苏联来。

“这赫鲁晓夫同志不说他当官怎么样,但是他从中国搞来的食品是真的好吃啊。”尤金开口说了一句。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是啊,是啊。我家现在很多零食都是中国生产的。”

“我家有亲戚在东德。早年还有人从西德走私可口可乐和马氏糖果过来。这些年走私的越来越少了。相反,很多人从东德走私《游戏王》《三国杀》的正版卡片去西德卖呢。”

“赫鲁晓夫同志都要去求人,你们看报纸上写了。赫鲁晓夫同志是参加了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上喝了张福同志生产发明的奶茶,觉得非常适合苏联,所以才特别去找张福同志,让中国的奶茶进入苏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