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开画(第2/2页)

很快干燥的木材也被烧的噼啪作响,光亮越来越大。

火光的映照下房间的景色逐渐清晰了起来。

这里是面包店,一名青年女人正在手脚麻利的做着面包。

她撑开面团动作娴熟,面团在她的手上随方就圆。然后再将一个个面团丢进面篮子(欧式乡村面包发酵篮)里面。

随后又从架子上端下一盆面。她双手都在用力,身体紧绷着把这盆面放在地上。然后她在面团上盖上一层透明塑料布。随后脱了鞋子洗了脚,整个人站在面盆里,隔着塑料布来踩面揉面。

这个女人的动作干练,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伴随着炉火里的光芒,大家能慢慢看清她的脸,她就是简扮演的西嘉尔。

相比于上一部,这一部的一开场,她就显得成熟的多。因为她这个时候已经二十来岁了。

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西嘉尔脸上丝毫没有被打垮的表情。

在这里简用了最返璞归真的表演方式。一般演员处理这样的人物的时候,会因为她的经历而故意的演绎出苦大仇深的感情。

但是简没有,她没有用力过猛的去表演西嘉尔所遭受的不幸。因为简在自己写的人物小传(对电影人物的感受)里就写到:西嘉尔是幸运的,因为她还活着,她还年轻,她还漂亮。所以生活对她的打击并不能击垮她,她感谢这份幸运,所以她会更努力的生活。

所以电影里的西嘉尔就是这样,她成为了一名娴熟的面包师。将面包房开在了柏林。

每天上午七点半,第一炉面包出炉。周围的居民都会过来买面包。

这是一段漫长的镜头,完全是简的独角戏。而且没有台词,只有她做面包的画面,还有制作面包时发出的声音。

这就是全部的配乐。

但是简处理的很好,她把一个独立坚强的女人表现了出来。还有她做完面包后那种辛苦,握着水杯都有些颤抖的手。

不过她虽然辛苦,但是她的生活还可以继续。

这是一战结束后的一段悠然岁月。战争好像停止了,一切都向好的地方发展。西嘉尔的面包房开在了柏林的一个犹太人社区里。

这里主要生活的都是犹太人。但是这里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犹太标志。没有所谓的【犹太传统服饰】。也没有所谓的【犹太独有信仰】。社区里有很多犹太人甚至是吃猪肉的。只是不吃不带鳞片的海鱼。

“今天的面包卖完了。”西嘉尔对着最后的顾客抱歉的微笑着。

今天是祈祷的日子,她会和社区里的朋友们一起前往教堂参加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