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海上牧渔记(下)

海上牧场的收获是很震撼的。

和陆地上收割麦子不同,当电机驱动着绞盘,将几十上百吨的生蚝绳(网)捞起来的时候。那密密麻麻的生蚝壳密布在养殖网上,打眼一看或许有的人密集恐惧症都会犯了。

但是有的人却会想到这玩意儿有多么的美味。

比如说威廉,他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他还掏出了相机,记录下了生蚝捕捞的这一幕,作为这次旅行的一个重要见闻。

“说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很好的生蚝了。上次吃还是十多年前,那时候我们还住在西柏林的时候。”

“我老爹有一次带我去高级餐厅,吃过从法国进口的贝隆生蚝和吉拉多生蚝。那个味道可真的是令人难忘啊。”威廉颇为怀念的说道。

现在的东德在生蚝养殖技术上并不出色,市面上偶尔有一些盘蚝出售也全看运气,而且基本上只有海港城市才有。

东柏林的市场上都不见得能买得到生蚝。所以对伊娃来说,生蚝这东西只是听过,但是还真的没吃过。

而同行的一些东德游客中有一些年长的,比如说那个一下飞机就热的脱衣服的大爷,他就和自己的老伴念叨着二战之前的生蚝。

“那时候市场上能从荷兰进口一些帝王蚝,那才是真正的美味啊。只不过现在东西对立,很多东西我们搞不到了,东柏林没法进口荷兰的生蚝了。”这么一说,老大爷还觉得挺可惜的。

而作为全程陪护的文旅职员林栋梁则是开口道:“纳吉先生,您等会可以试一试我们生产的曲口蚝。我们经过多次盲测盲评,经过厨师和老饕的认证,其味道不逊色于法国的吉拉多生蚝了。”

林栋梁说的还真的不是假话。至于他口中说的老饕是谁?其实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赫鲁晓夫同志了。

毕竟有那么几年,赫鲁晓夫同志远离政治中心,又负责一些和中国相关的闲散职位。有时候在苏联待着心烦,尤其是看见勃列日涅夫一党就烦,所以赫鲁晓夫干脆来中国躲几个月的清闲。

刚好,他来了也没浪费。李锐当时就让赫鲁晓夫同志组织一批能吃动吃的主儿来中国。

来盲评一下中国的养殖海鲜和他们在北海地区捕捞海鲜的差距,还有就是新一代鱼子酱生产技术,新一代咖啡生产出的风味等等。

通过这帮苏联和东欧地区懂吃的主来给评价,然后再好确定这些货物出口后的定价。

不然就要吃上次鱼子酱定价的亏了

这次可不能再吃这样的大亏了。

对于东德的这群游客来说,这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尤其是杨宝开着船,载着将近一百吨的生蚝回来的时候。

他直接用生蚝刀撬开生蚝壳,里面露出了肥美的蚝肉,淋上一些柠檬汁撒上一些黑胡椒颗粒,这就是顶好的美食了。

嗜好生蚝的人就喜欢这一口,要带着些许海水的酸咸,混合着生蚝肉的软嫩与蚝唇贝柱的Q弹。一口下去,生蚝的汁水在口中爆开,海水的味道于生蚝的鲜甜刺激口腔。让人忍不住打了个颤。

当然,有人不喜欢吃生的,在这生蚝田里可以选择的吃法多种多样。

杨宝直接用高压锅压上一锅生蚝,同时也有人架上了火,开始碳烤生蚝。

高压锅生蚝,只需要把生蚝外壳洗干净,然后丢进去用水高压几分钟就好。要的就是生蚝刚好熟,但是又没有过老的状态。

一个大的高压锅,里面一口气压上几十只生蚝。强烈的海鲜甜味互相渗透,高压锅里的汤汁都成了奶白色。

炭火架起,炙热的火焰烘烤着蚝壳,这种自带餐盘的小海鲜显得那么的乖巧自觉。在自己的蚝壳里就开始遇热收缩。

生蚝肉收缩,鲜味释放,混合着炙烤后散发浓烈香味的蒜蓉酱。这样的味道更适合不常吃生蚝的新手。

威廉和伊娃都吃的停不下来。那个叫做纳吉的老人也不在怀念荷兰的生蚝了,而是一个劲的和老伴说:“这个好吃,这个真的好吃!不比我们年轻的时候去法国吃的差啊!”

对于威廉他们来说,这是一场完美的味觉之旅。仅仅是这两天吃的海鲜,他们都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而接下来的行程更是如此。

林栋梁有一种想要把他们彻底塞爆的感觉。

因为几个养殖基地距离都不远,所以这趟旅途除了看沿海的风景,玩一玩沙滩和娱乐项目之外。最大的旅程就是吃吃喝喝了。

在九节虾的养殖基地,他们第一次看到足足有手臂那么长的九节虾。

“这……这比龙虾还要大啊!”伊娃是真的长见识了。小青龙她就是第一次吃,已经是她吃过最大的虾了。

但是现在居然还有比龙虾更大的虾?

威廉也是倒吸一口,而用这种大虾做油闷大虾当主菜,更是让这些东德老百姓吃的满面油光。

一只大虾,一些蔬菜,一些贝壳熬的汤。再来些主食。最后收尾有一个甜品,这样对于威廉他们来说就是完美的一顿。

当然,林栋梁没有忘记带着这些东德游客体验一把赶海。现在的海南还是有很多滩涂可以供游客赶海的。以后也需要保护起来,让这条旅游产品能细水长流。

滩涂赶海,挖贝壳抓螃蟹,偶尔会有一些陷落在小水坑里没有随着退潮即使逃走的鱼。

伊娃拿着桶子抓的不亦乐乎。

这些贝壳够不够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感和体验感。

这是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多旅游产品都还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当然了,还有喜闻乐见的果园采摘环节。

现在的海南有什么果子,他们都可以尝试去采摘,摘了就在树底下吃。这种在后世很流行的农家乐玩法,对现在的人来说也是很有意思的。

也许人类基因深处就是流淌着喜欢采摘果子,并且在树下吃的基因记忆。

而在之后的旅程里,除了吃吃喝喝玩玩。林栋梁还带着这些外国游客参观了海南的古建筑,古文化聚落。以及一些传统民居和传统工艺。

当然了,来旅游怎么能不买买买呢?

当威廉和伊娃带着两大行李箱的礼品回国的时候,他们还觉得不够呢。

“这个黄鱼干,应该很好吃。那个林很贴心的写了做法。以后回去可以做给孩子和爸妈吃。”

“这些果干也很棒。可惜新鲜的水果耐不住长时间运输。希望我们买的这个橙子能放到回家。”伊娃絮絮叨叨着。

明天明就要走了,威廉还在怀念:“中国海南的水果真多啊。我第一次吃到黄皮、番石榴、椰子、莲雾。这些东西可真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