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给生活加一把麻辣
威廉想要有那些海产品供应?到底会不会有呢?
反正德国的中国商场有没有不知道,但是在1964年年尾的中国,很多百货商店已经开始上架很多老百老姓从前见都没有见过的海产品了。当然,现在还做不到新鲜的海鲜送去内地销售。
但是张福当年在搞幸福食品厂的时候,当时幸福食品厂就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要做海南当地特产的深加工。毕竟各种代餐,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特需品。
过了那个时间段之后,你再叫全国人民吃你的代餐粉,多少有点痴心妄想。人家张福一家都吃吐了,邻居都吃抱怨了。
所以海南特产的深加工是必然的。
不管是椰子油、椰子片、香蕉片、芒果干,还是生蚝罐头、鱼干、鱼肉罐头、各种贝壳类的罐头、淡菜干(青口贝)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要搞的。更不用说传统的墨鱼干、鱿鱼干之类的东西。
不仅仅是海南,其他搞沿海养殖的地区都要搞海产品深加工。因为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想要把新鲜的海产品云送到内陆地区都很困难。再过二三十年,深加工海产品依旧有销路。
更不用说李锐的网咖里面还有很多后世现成的海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调味手段等等。
做出来的东西要比现在其他国家的产品要高明的多。
这就是技术全面开花后带来的成果。
十余年去种下去的各种种子,到了今天已经慢慢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从杨宝所在的生蚝养殖场里收起的生蚝。送到食品加工厂里,经过冲洗、去壳、精洗,在进入高温蒸煮机里混合上另一个配料厂早已准备好的料。
由食用级塑料桶密封包装的塑料桶内,一百斤一百斤的油料调料被倒进料理机。
在机器的高温加热与杀菌下,蒜香生蚝制作完毕。
流水线上的传送履带将一个个空的金属罐送上产线,它们进去的时候还是空罐子。等到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时候,已经是腹内塞满蒜油生蚝,外面贴上了【海之味】标签的海鲜成品罐头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它会和它的同伴们,那些工厂里一并生产的其他海鲜罐头踏上它们的旅程。
由打包工人杨树花将它们封装进包装箱。再由厂里的搬运工人李金将它们一箱箱的搬运上车。
司机李有福会将它们运上轮渡,再由前往四川的火车班组的全体列车工作人员将它们运送到四川。
五点的成都还未天亮,人民百货商场的理货人员孙永已经早早的来到了商场的卸货区。
今天会有一批新的货到,前两天商场的经理已经协调了货架的摆放,要给新的产品空出一部分新的位置来。
当熟悉的卡车司机刘师傅开着卡车来到卸货区时,孙永和刘师傅热切的打了个招呼。
“吃没得?”
“莫得时间吃哦。”
“我这有包子。”
孙永将家里蒸的素菜包子分了两个给刘师傅。
当晨曦微亮,天边出现了梦幻的蓝调时刻时,孙永已经和同事们把最后一箱新产品搬进仓库。
当海之味的海鲜罐头第一次出现在成都平原的时候,孙永和同事们都看着随罐头箱子一起送来的海报发呆。
“什么叫生蚝啊?”
“什么叫做油浸金昌鱼啊?这海报里的就是金昌鱼?长的好怪哦。”
“怎么还有麻辣鲍鱼罐头嘞?鲍鱼是那个传说中好贵好贵的鲍鱼吗?”
“海虾干好吃吗?看着红红的,好像还蛮诱人呢。”
孙永和同事们看着这些海产深加工产品。作为内陆地区的成都,之前普通人吃过最多的海产品,大概也就只有海带和紫菜了。
不仅仅是他们,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非沿海地区的中国人来说都是如此。
课本上可以教,电视上可以看,收音机里可以听。但是吃?不好意思,没有吃过。
当辛苦工作了一年,同时今年也是第一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技术工人章平看见人民百货商场上的海报时。
他喉头动了动。
“同志,帮我拿几罐海鲜罐头。还有那个虾干,多少钱?”
在人民百货商场里,青年技术工人孙平花了自己近两个月的工资,采购了许许多多的东西。
成都是个大城市,对比他老家内江市下的威远县来说更是如此。
当他背着巨大的双肩包出现在在威远县老家小巷口的时候。
刚刚上初中的妹妹一愣,手上端着的脸盆就掉了,水撒了一地都没感觉。
初中女生细亮的嗓音高亢道:“爸!妈!大哥回来啦!”
说罢,妹妹蹭的一下就跑了过来,就像是一只小兔子一样钻进章平的怀里。
当章平在家里,把自己从成都买回来的东西一样样的掏出来的时候,父母虽然嘴上一个劲的说:太浪费钱了,你别乱花,家里什么都有。
但是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是怎么样都压不住的。
有给老两口和妹妹买的新衣服。成都的款式是要比威远县的新一些。
还有给父母的新鞋,给小妹的新书包。
当然,归家的人总是忘不了给家人带些好吃的和特产。
当章平把大虾干和好几种海鲜罐头拿出来的时候。加重的小妹是最激动的。作为一个馋嘴丫头,没吃过的好吃的,可比新衣服要诱人多了。
“哥哥这是什么啊?”
“这是生蚝罐头,这个是金昌鱼的,这个是马鲛鱼的。还有这个是青口贝的。”
“哦哦,都是老师在地理书上教的呢!”
“你们地理书上现在有这些内容了?”
“嗯!地理书上写的,我们国家的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产养殖,东海、南海等各区域都有海上牧场。以后海洋食品就能遍布全国了!”
“好,学的不错,记忆深刻。今天晚上咱们也尝尝祖国南边的海鲜是什么。”
听着兄妹的对话,老俩口也在微笑的听着。
当天晚上,章平开了一罐蒜油生蚝罐头。母亲坚持要热一下在吃,父亲坚持要先爆香花椒和辣椒在一起加热。
一罐五百克的生蚝罐头,经过麻辣火爆的二次调味,端上了远在四川的普通人的饭桌。
一家人其乐融融。
而还有更多的罐头更多的产品,横跨东西纵越南北前往中国的各处角落。
从海南的天涯海角,到四川的小县城。
哈尔滨的糖厂工人买到了广东生产的荔枝罐头和龙眼罐头。
广东的老妈也第一次使用东北出产的花菇给子女们煲一锅鸡汤。
1964年,在中国人民一片热闹的气氛中逐渐走进尾声。
谁能想到才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害两年,中国就爆发出了更强大的恢复能力,经济和技术都更上一层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