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2页)

他要她往后余生如何释怀!

泪流的更凶,视线愈发模糊的同时,自阶前落入耳畔的声音却愈发清晰一一

“孤待你们不薄啊,何以行此豺狼之事?知忠否,知义否,知耻否?叛国之徒,焉能容你……”

“殿下!”

突兀的一声高喊响起,嗓音高得嘶鸣般,赫然打断阶前之人平缓的语声。

周遭气氛在短暂死寂后,隐约出现了倒抽气声。

所有人的目光同一时间投向声音来源处。

陈今昭擦把脸,持笏出列,高声道:“殿下,此等佞臣卖主求荣,罪该万死!臣提议,将他们处以极刑,严惩不贷!臣再提议,诛他们满门,以做效尤!”

朝臣骇吸气声连绵不绝。

皆不敢置信的望着出列提议的清俊探花郎,不敢相信从来在朝中不声不响、瞧起来颇有些软脾气的人,此刻竟能对昔日挚友下此狠手,狠毒如斯!

姬寅礼没有言语,拄刀立在阶前朝她望来。

隔着诸多文武群臣,他见那道清瘦单薄的身影似孤绝般的站着,口中说着狠辣的话,可脊背微微颤着,浑身透着股破釜沉舟的孤勇来。

陈今昭能感到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她身上,放在往常,她定是万般不自在,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为好。但今日此时此刻,她好似生了钝感,那些注视来的目光影响不到她一分半毫。

“此等佞臣合该祭旗,以壮军威!”她持笏提议,强忍住要下来的眼泪,提高声音道,“但国朝素有月满不杀生之俗,恐撞月神,伤了国朝气运,所以臣斗胆恳请殿下,暂缓行刑。不妨待大军凯旋之时,再杀他们庆功不迟!”

话落后,整个殿前广场有小段时间的安静。

百官及将士的目光依旧落在她身上,只是神色各有变化。

正在此时,文官队列中传来一道清冷嗓音,“臣,附议。”

俞郎中咬咬牙,几经纠结,到底也走了出来,“臣,附议。”

陆续又有几人出列,是她翰林院的同年们。

“臣等附议!”

陈今昭手指抠进笏板里,低着脸极力忍着眼眶里的泪花。

姬寅礼握着刀柄的五指松了又紧,反复几回后,视线从那道清矍倔强的身影上移开。

“那就暂缓处置,免冲犯太阴。来人,将他们拖到天牢,待三军凯旋,再枭首示众!”

他环视三军,不怒自威,“午正时分,大军开拨出京!此战,定扬吾军威!”

将士们的喊声如雷霆乍响:“杀!杀!杀!”

誓师完毕后,广场上的人皆散去了。

因为大军开拨在即,所以百官们也不必上朝,只去各自衙署处理公务,再等送三军出京就可。

沈砚几步过来,一把抓住陈今昭的胳膊,“你要去哪?”

陈今昭转过脸,眼睛都是通红的血丝。

“我有事要去面禀摄政王千岁。”

她摸着袖口里的令牌,无不庆幸自己因着时局敏感的缘故,怕朝议时候会出事,就随时带着有备无患。如今,这倒也派上用场了。

毕竟现在正值大军即将开拨的时候,摄政王肯定不会轻易接见群臣,有了这令牌,她便能畅通无阻的去上书房面见对方。

沈砚看着她,欲言又止。

最终叹道,“今昭,你救不了他的,他犯的是泄露军机的死罪,国法难容,那位殿下断不会放他一条生路。放弃罢,能冒性命之危替他争取到延缓行刑,你已仁至义尽了。所以今昭,你别管了,别将自己性命搭进去。”

“不。”陈今昭苦笑,“不去试试,我会耿耿于怀一辈子。若实在不成,那……就是他的命,怪不得我。”

眨去眼里的泪光,她说着就微昂了下巴,恨道,“若是能成,我要让他一辈子都欠我的,为我当牛做马!”

沈砚就松开了她,不知什么意味的艰涩道,“抱歉,此事上我出不了力。”

“泊简兄,你当时肯出来附议,我已然感激不尽。”

此次淮南湘王联合世家一起叛乱,她不知沈家有没有参与其中,但无论如何,沈砚能从此事上脱身保得一命,想来应是万般不易了。

沈砚心中也并非好受,深呼吸几番缓了缓,就简单与她说了鹿衡玉的事。

其实淮南湘王并非是才起事,早在上月的时候就偷偷起兵占据了毗邻的荆州。鹿衡玉的外祖家在荆州是豪绅大户,少不得就被盯上了。

湘王的人占据了对方巨财不说,还要挟对方给京都去信,要求鹿衡玉透露粮草军械等事宜。鹿衡玉被逼无奈,他无法置外祖父的生死于不顾,只得妥协照做。

陈今昭突然抬眼,心漏了半拍,“那他外祖父……”

据鹿衡玉外祖父对他的疼爱程度,她不大相信其外祖父会写这封信,置对方于生死险境。

“来的没有信,只有他外祖父染血的一截发冠。你是知其外祖父于他而言是何等重要,所以鹿衡玉压根没有第二种选择。”沈砚不忍的叹息,“可鹿衡玉不知,早在他外祖父不肯下笔写信时,就遭了世家军的戕害。”

顿了顿,他声音低了许多,“全家老小,没有活口。”

陈今昭怔忡了好长时间,抬袖用力擦把脸。

“泊简兄,时间不早,我得抓紧时间去上书房面禀。”

沈砚点头,“保重。”

“保重。”

望着陈今昭疾步而去,越来越远的身影,沈砚移开视线,抬眼望着殿脊上空,

宛如压城的乌云。

一朝宫变,近乎半数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

他不知他的抉择是对还是错,但内心深处没来由就有种,世家成不了事的预感。

所以在分叉路上,他到底决绝的投了摄政王,并说服了此刻在淮南随父亲投湘的幼弟,由他作为内应,暗中传递消息,以求能立下功劳,来换取沈家年轻一辈活命的机会。

摄政王向他保证了,会派人接应他幼弟入江南。

他也暗暗祈祷,但愿幼弟能顺利离开淮南,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