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辛盛一听就知道爹爹关心的是什么,先点了点头,然后说:“此次府试的策论未有涉及土地或是世家之题。”
辛长平听完也不知道是松一口气,还是有些怅然若失。
不知是不是因为他们身处偏远,远离朝堂,上回县试考题的风波,到他们身边仅限于杨家上缴了隐田,辛盛作为县试案首曾被不怀好意的人盯梢并试图伤害。
当初感觉到的风雨欲来之感,如今好像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
世家好似在冷处理此事,而皇上的一拳打出去,没收到什么回应,也迟迟没有出下一拳。
连何大人都说自己人微言轻,辛长平一个小秀才、小吏员,连微末小官都称不上的,也只能按下自己的好奇心。
考完后得等三天才会放榜,过了府试才是童生,并不会有差役去原籍报喜,所以辛长平和辛盛还得在府城等三天。
辛盛还是第一回来府城,而辛长平曾来府城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后来又常随何大人来府城公干,对府城也算是熟悉,辛长平便趁着这个机会每日带着儿子四处逛逛。
辛长平带着辛盛先去了府城最大的书铺,消磨了一上午的时间,辛盛瞧见两本趣味盎然的游记还自掏了腰包买下来。
辛盛离家去考试前曾问辛月可要什么礼物,辛月说想要话本子,被辛盛敲了敲头说:“小孩子不可以看这种书,莫被里面胡编乱造的情节影响,移了性情。”
写话本子的大都是男人,话本子里那些闺阁女子,常是见到个男人就走不动道,动不动就私定终身非君不嫁,别说清醒的女子看到心中犯呕,便是辛盛这般持身正,家中又有妹妹的男子,瞧见了都膈应。
当然也有写得好的,但那也是才子佳人佳偶天成你侬我侬的,万万不能给才八岁的妹妹看。
但见妹妹小小年纪就忙着操劳家中生计,去年还爱和巷子里的玩伴们一起四处疯玩,今年却只在铺子和家里打转。
辛盛也十分心疼妹妹,他觉得妹妹应该是觉得无聊才想看话本子,便特意寻着游记类的书籍,找那些写得浅显又有趣味的,准备送给妹妹。
从书铺出来,辛盛和辛长平早上都在客栈吃了许多朝食,一上午都没怎么活动消耗,现在都还不觉得饿。
贺州盛产茶叶,所以府城处处可见茶楼、茶肆,店里除了有茶水喝,也有小食、点心可吃,有的还有说书人讲故事。
要上一壶茶,点上几盘子吃食,津津有味的就着说书人口中的故事,一待就能消磨大半天的时光。
而且不似酒楼、酒馆,常有人喝多了高声喧哗,甚至起了口角大打出手,茶楼里大家便是说话,也是细声细气的,环境高雅,是读书人喜欢扎堆的地方。
辛长平带着辛盛就近找了一家茶楼,要了一壶今春刚下来的新茶,点了两碟子点心。
这酒楼中间有一处高台,上面摆着一桌一椅,应是说书人坐的地方,只是辛长平他们进来时上面没有人,不知是还没来或是中途休息去了。
府城如今因着府试,扎堆来了一大群各县的考生,随便进一家茶楼都少不了见着穿着学子长袍的读书人,这家茶楼因挨着书铺,更是坐满了考生。
虽大家聊天说话,都压着声音,但辛长平和辛盛还是能听到四周考生们的谈话。
这些考生各县的都有,刚考完试,聊的自然还是跟考试相关的话题,先还在聊题目,争论一下谁的答案更切题更合意。
后来不知怎么,就有人开始猜测今年的府试案首人选。
他们当然都认为自己县的考生更有才华,周围有别处的考生听到了不服气,渐渐都凑到一起争论起来。
辛盛瞧着人群里有几个眼熟的潍县考生,忙和爹爹换了座位躲在角落,生怕被县里的考生注意到,拉起自己来和人比较。
谁知便是没瞧见辛盛,那几个潍县考生也不甘寂寞的站起身加入了战局,说:“听各位所言,我们倒是觉得各位所推之人,皆不如我潍县案首。”
其他县的听他们这样说自然不服气,纷纷问:“你们潍县案首又有何旁人没有的能耐?”
潍县考生颇为骄傲的说:“我们潍县案首才十三岁,乃是天生神童,小小年纪便博览群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县试五十道经义题全对,古往今来有几人曾做到?”
辛盛听别人这般吹嘘自己,而爹爹在对面偷笑,忍不住举起袖子挡脸。
听了这话,许多人都闭了嘴不做声,虽更年幼的神童也曾有过,可经义题全对者,确实没听过谁做到过。
但还是有人站出来反驳:“经义题全对也不过是仗着记性死背罢了。”
“就是。”有人出声应和,站起来说:“若论文采还得看策论,我们兰溪县案首策论题可是被主考官、副主考官皆评为甲等上上的。”
“那巧了,我们潍县案首策论亦是甲等上上。”潍县考生脸上更是得意,比经义,我们案首强过所有,比策论,我们案首亦是一点不输,谁能与之争锋?
辛长平举起大拇指在辛盛眼前晃了晃,小声说:“这几人如此推崇你,你可认识?”
辛盛瞧见他们身上的书袋,早就想起了自己与这几人先前在锦绣阁遇见过,当时他们被余知味带来买书袋,曾说过几句话,都是余知味的好友。
余知味如今是自家铺子的掌柜,辛盛有一种被熟人在外吹嘘的羞耻感,耳朵都红得要滴出血来。
谁知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竟然有个潍县考生眼尖的瞧见了缩在角落里的辛盛,高兴的喊了一声:“辛案首,好巧啊,你也在此!”
整个茶楼的书生都同时顺着出声的潍县考生眼神望过去,辛盛无处可躲,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尴尬的笑了笑说:“是挺巧的。”
还好此处的考生先前听了潍县考生吹嘘辛盛的成绩,都认可了辛盛的才华,没有什么奇怪的酸言酸语,反而都期待的想要膜拜大佬,围着辛盛问起刚刚他们曾争论不休的府试答案。
辛盛自然是毫无保留的一一解答,一下子有人欣喜有人懊恼。
直到茶楼的说书人上了高台,坐在椅子上拍了一下醒木,围着辛盛的考生才散去。
说书人见状,喝了一口茶,开了嗓子开始说故事。
说书人说的故事有他们道听途说来的奇人异事,也有真人真事的古今名人野史秘闻,还有一些神鬼传说,或是话本子上的故事。
今日这说书人讲的是历史名人的故事,说的是本朝成帝与明相。
成帝与明相在百姓与世家之间的口碑可谓是两级反转。
百姓敬仰他们如神,都过去了百余年,还有许多百姓家中供有他们二人的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