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辛长平只在儿女口中听说过那二位大人的存在,一直心怀感激,但不得见,现在一听说这就是保护了他儿女的近卫军大人,连忙起身行了一大礼,激动的说:“多谢大人护我儿周全。”

皮肤黝黑的近卫军连忙把辛长平扶起,口中说道:“都是职责所在,当不得这般大礼。”

辛盛在一边笑着说:“当日大人走前还说有缘再见,不曾想缘分就近在眼前。”

听了辛盛这话,皮肤黝黑的近卫军嘿嘿一笑,说:“我们头领正在楼上,请二位上楼一见。”

辛长平和辛盛自然不会拒绝,便跟着他上楼去。

楼上的房间里可不止有上回潍县县试的巡考官及另一名暗中护卫过辛盛的近卫军,连县试时的主考官竟然也在。

辛长平和辛盛进了屋里,见到这搭配,皆是一愣,一脸疑惑的上前和二位大人见了礼。

他们开的这间是个上房套间,这外间有一张大圆桌,六个人便围着桌子坐下,巡考官大人才出声说:“今日我来此,是为了传递皇上的旨意。”

辛长平和辛盛一听,忙又要起身准备下跪,却被巡考官按住,说:“并无圣旨,只是几句口谕。”

其实以往皇上的口谕也等同于圣旨,都是要跪下听的。

这就要说起当年成帝在外打仗,明相守在后方,常常接到成帝口谕,对这动不动就要下跪听的礼节烦躁不已。

明相与成帝结识于市井,乃是至交好友,他对成帝没甚么顾忌,直接回信说没事少给我传话,传一次跪一次怪烦的,不重要的事情攒一攒,攒多了再传。

成帝有点话痨属性,便是没事也想跟好友聊几句,便直接改了规矩,传口谕时,接信者不用行跪礼。

辛长平和辛盛便又端坐下来,巡考官再才接着说:“皇上口谕,辛盛之卷朕已阅过,才华横溢实乃天赐朕之良才,潍县县试主考官举荐有功,但因辛盛年纪尚幼,如今朝野又起风波,不得张扬行事,以免朕之良才未及长成便招人眼,故此次红卷之荐结果先匿下不表,待明年再说。”

主考官也是才听说,他先前还奇怪,为何红卷送上去近两个月了,都没有结果,今日才知晓,自己举荐的卷子竟然一路被呈到了皇上面前。

原先他不过是想帮辛盛跳过几年的光阴虚度,看能不能帮他取得秀才功名,好参加今年的乡试,毕竟乡试三年才得一次,且难度甚高,一次就能中的是极少数。

如今卷子到了皇上手里,皇上留下了辛盛的卷子,没有打回到上一级,那一旦公布了,辛盛便有可直接参加明年会试的资格了。

皇上说得也有理,若是辛盛明年参加会试,也才十四岁,这般幼龄,若是提到官场上,有拔苗助长之嫌,不如晚一年再公布,到时候辛盛参加四年后的会试,十七岁虽依然年轻,但以往也曾有过十八、九岁的进士,十七岁也没那么扎眼了。

于是主考官频频点头,道:“皇上所虑有理。”

辛长平和辛盛则是半响回不过神来,红卷之荐读书人自然都知晓,可他们只听说过有这回事,却不曾听过谁真的被举荐得了功名。

更何况是一路递到了皇上面前,能直接跳过院试、乡试,一举取得举人功名这等大好事。

辛长平想起自己几次乡试折戬沉沙的经历,都忍不住对自己儿子投去羡慕的眼光。

辛盛心中自然惊喜,但毕竟年少,心中有些惶恐,忙起身道:“多谢皇上一片爱护之心,草民感激涕零。”

巡考官笑着说:“皇上还有言,先前护卫你的两名近卫军,今后依然跟随你左右。”

两名近卫军一起站出来应声道:“属下遵命。”

巡考官说完了这些事,便起身要走,辛长平挽留他一起吃个晚食,他说还有公务在身急冲冲的走了。

主考官也没有多留,说如今府试,同僚都被抽走判卷,他堆积的公务甚多,需回衙门加班,走前拍了拍辛盛的肩膀勉励了一句:“你之才高,将来必居高位,万万莫要负皇恩。”

只剩辛长平、辛盛和二位近卫军大人,辛盛忙问:“还不知二位大人姓名?”

以后长期跟随在辛盛身边,确实需要通一下姓名,皮肤黝黑的那位说:“我名金刃。”

皮肤白皙的那位说:“我名金戟。”

互相认识之后,金刃和金戟便隐匿了身形重新暗中随护。

辛长平和辛盛心中激荡,下楼随便吃了点东西,还给金刃、金戟买来一些方便拿着吃的食物,便回了房间。

辛盛进考场后,两间房便退了一间,昨日辛盛回来便是和辛长平睡的一间房,父子俩躺在床上半响都没入睡。

想到辛盛举人功名已经是指日可待,对后日将公布的府试结果,他们的期待之心都少了一半去。

辛长平自嘲的笑道:“若是八月为父乡试再不中,就要落到盛哥儿身后去咯。”

辛盛忙说:“山长都说爹爹今年极有把握,爹爹今年必能高中。”

辛长平自然不是那等会嫉妒自己儿子的人,他极欣慰的说:“有子如此,为父这辈子已经满足了,但皇上都对你有一番爱护之心,为父更该努力,在你长成之前,尽量为你遮风挡雨,今年乡试,为父必将全力以赴,明年先你一步去见识一番春闱盛况!”

次日父子二人皆是一副神清气爽的面色,客栈的掌柜还凑上来说了一句吉祥话:“瞧您二位的神采,明日必然会有喜报落在我这小店了!”

辛长平笑着说:“借您吉言。”

他们都还惦念着昨日说书先生讲的故事,便寻了个食摊吃了份朝食,然后目的明确的朝着昨日的茶楼走去。

却不知为何一路上遇见许多人都在讨论成帝与明相的故事,起初听到他们还颇有兴致的凑过去听两句,等发现很多人都在讨论后,辛长平的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走到昨日的茶楼外,他仔细的看了看茶楼的招牌,果然在角落里看到一个周字。

辛盛也瞧见了,轻声问:“这是皇家的产业?”

辛长平点头说:“周乃皇姓,这茶楼便不是皇家的产业,也是皇家宗亲的,贺州有几家皇室宗亲,怕是有不少酒楼、茶楼是他们的产业,估计不止这一间茶楼有说书先生在讲成帝与明相的故事。”

辛盛立刻了然道:“说成帝与明相的功绩,定略不过当

初的土地改革之政,看来这不是简单的说书,应是要引导舆论,提及旧事了。”

辛长平点头,拉着辛盛进了茶楼,寻了处角落坐下,轻声说:“听听就知道了。”

今日到茶楼的读书人似乎换了一批,辛盛扫了一眼,没瞧见眼熟的,正好也不会有人认识他了,便安心的望着台上的说书人,等着听今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