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3/3页)

辛月便强压着自己的喜恶,只思考这事对商行的利弊。

按这几年的扩张计划,确实是潍县有越多桑林,对辛氏商行的扩张越有利,像杨家这般成规模的世家,作为桑叶的供应商,比零散的农户种植桑林来更稳定,和世家对接也比和零散的农户对接用的人力物力更少。

若是江、韩两家愿意改种桑林,对辛氏商行倒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想了想,辛月便还是点头应下了。

江、韩两家的家主面色忐忑的盯着辛月,见辛月点头松口,两人都是喜意上涌,对着辛月一番感激,这回带来的厚礼死活也要留下。

等两人走了,辛姑母过来收待客的茶具,见到那两人喜气洋洋的表情,辛姑母不解的问辛月:“月娘,这两家欺负咱们几回,为何要帮他们?”

辛月摇摇头说:“答应此事并不是为了帮他们,是这事儿对咱们商行有利,姑母,连皇上对天下讨厌的世家都只能拉拢用之,我如今也不能任性。”

次日辛月召开了股东会,皇上派来的内监大人一边记录会议,一边在心里想,这位县主竟然能接纳屡次欺负辛氏的江、韩两家,这胸襟,难怪人家小小年纪就能成这么大的事。

内监大人把复抄的一份会议纪要让随行来潍县的护卫快马送回京城,几日后皇上收到了新的辛氏商行文书,批完了奏折便抽空看,看完之后他紧绷了一日的脸上露出丝笑意来。

服侍在皇上身侧的连总管见状好奇的问了句:“皇上,可是贺州有好消息传来?”

这文书不是政务奏折,连玉本就是帮着皇上管理商业的,不需要避讳他,皇上便把那文书递过去,笑着说:“你瞧瞧,朕这小县主又给朕一个惊喜。”

连玉打开文书一看,辛氏商行的桑叶供应商一下子多了三家,除了一个镇上的大地主张氏外,还有两个连他都知晓与辛氏间隙颇深的世家。

连玉虽只宣旨的时候见过辛月一面,但对辛月印象颇深,容貌对连玉一个太监来说不是在意的点,就记得这女童十分聪慧,眼界颇高,现在看她竟然能无视间隙接纳江、韩两家合作,忍不住出声赞上一句:“辛县主非常人,定能成大事。”

皇上赞同的点头,又笑着说:“辛爱卿在户部帮朕清查历年文书,小县主也不忘帮朕回收田地,你再瞧瞧肖和的折子。”

肖和便是皇上派去潍县的那位内监,是连玉的徒弟。

连玉拿起徒弟的汇报折子,瞧到一处眼睛便不自觉的瞪大了,这可真是……

原来那大地主张家找上辛月,也和江、韩两家一样想做辛氏商行的桑叶供应商,辛月竟然轻易就接纳了有仇怨的江、韩两家,对无仇无怨,还能搭着张捕头扯上点关系的张家,却出了个为难人的要求。

辛月说这杨家也好,江、韩两家也好,都是交出了田地的人家,辛氏商行是有皇家股份的,张氏宗族名下若有不在官府册上的土地,辛氏商行便不能和张氏合作。

张氏族长那日回去召开族议,张氏族人听说了海外运粮的消息,知道自家田里的秧苗过上几月成熟了却卖不上价,纷纷急得团团转,围着张氏族长求办法。

张氏族长便夸下海口说要替族人寻一条好财路,族人殷殷盼着族长带回来好消息,谁知族长笑容满面的去,愁眉苦脸的归。

张氏族长回来了传话族人:辛氏说不交田便不合作。

张氏族长自己回家也苦恼,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田地,如何舍得交出去。

他娘子却劝说他,留田若是不能改桑林,继续种粮食是死路一条,交田出去剩的田少了许多,但能种桑林,桑叶比粮食利大,可活。

张氏和杨氏旁支有些姻亲,多方打听之下,见杨氏虽失了大部分田地,可今年种桑林显见比往年种粮食还利大,最终还是心动了。

再一次召开族议之后,张氏族长便把不在官府册上的土地统计成册,带着去寻辛月,同意了上交这部分土地以换和辛氏商行合作。

连玉瞧着徒弟折子里附带的张氏田地册,激动的看着皇上说:“竟还有此法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