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第2/3页)
辛年这才想起这茬,但他不乐意的撅起了嘴巴,十分有理有据的解释道:“刚刚满饮了,喝没了,年年还没跟哥哥喝呢。”
听到辛年的话,辛盛笑着逗起辛年道:“年哥儿就跟哥哥喝,不跟大哥喝?”
逗孩子,谁不爱?辛长平也跟着说:“也不跟爹爹喝?”
辛祝也跟着凑趣道:“不跟叔爷敬个酒?”
辛年同时瞪大了眼睛和嘴巴,略显慌张,但他聪慧性格又大方,不是那一逗就哭的孩子,便举着杯子说:“年年没酒了。”
辛盛听了接着逗辛年道:“那让娘亲给你倒一点,你跟谁喝?”
辛年一个个的看过去,除了叔爷他不熟,爹爹、大哥和哥哥,哪个都是他喜欢的人,跟谁喝?辛年急得脸都红了,大大的眼睛里满是为难。
沈砺看不得辛年这个可怜样子,悄悄小声提醒道:“跟我喝一小口就好。”
辛年闻言眼睛一亮,便举着杯子跟宋氏说:“娘亲给我倒酒。”
宋氏也想看戏,便给他杯中又倒上了半杯,只见辛年跳下椅子,举着酒杯稳稳的迈步到年纪最大的辛祝身边,举起酒杯说:“叔爷,年年给你敬酒。”
辛祝笑着举起杯子和辛年的杯子碰上一下,便见辛年喝酒之前说:“年年小,喝一小口。”
跟辛祝喝了一小口,辛年又拉着辛长平喝了一小口,再又敬了一回宋氏,然后去敬了辛盛,最后杯中还剩下浅浅的一层杯底,辛年便开心的坐回自己的座位贴着沈砺道:“哥哥,年年跟你喝酒!”
他这一番操作把全桌人都逗得笑个不停,辛祝高声夸道:“年哥儿聪慧,不让盛哥儿当年啊!咱们辛氏一族,麒麟多出!”
高高兴兴的吃了一顿饭,辛祝和辛长平都喝得脸颊通红,带着些醉意,家中还有空房,便收拾出一间来安顿辛祝住下。
辛盛虽喝了酒,但只喝了三杯,没什么醉意,他和沈砺洗漱之后回房歇息,熄灯之前还又清醒的检查了一遍沈砺今日做的题,看完帮沈砺挑了几处错漏,然后说:“过些时日,我们都要回潍县一趟,砺哥儿你先回姜家吗?等我们回来京城再搬过来。”
沈砺愣了愣,才问:“要去多久?何时回来?”
辛盛心想皇上出行若是只为揭彩,也就最多在潍县待上一两天,加上来回的时间,半个多月也就回来了,只是不知皇上此行还有没有别的安排,便语气不甚确定的说:“许是半个多月吧。”
如今才刚六月,若是半个月多便回来了,沈砺便抬头看向辛盛说:“我可以和你们一起同行吗?”
辛盛闻言下意识想说会耽误沈砺备考院试,但反应过来一想,沈砺又不愿意借他阿爷沈大人的名头回国子监读书,他一个人留在京城闭门造车,好似还不如和自己一起上路。
路上虽奔波,可马车上无事可做,自己和爹爹都可以和他讨论学问,许是对他备考更好……
想到这辛盛便点头说:“好啊,你想走一趟那便一起去,可是想姜御医和南星了?”
沈砺比辛盛小两岁,现在才十三岁,还是个稚嫩的小少年,从小又缺父母关爱,如今瞧着只与姜御医和姜南星最亲,其次才是姜家的表舅和表舅母们,辛盛便想他是不是和姜御医、姜南星他们分开了半年想他们了。
沈砺笑着点点头,心里却想,并不止如此,他既是有些想念舅公和表哥,也是有些不想与辛家人分开,还有,也想见见月娘妹妹了。
自那日与辛祝说了要去贺州揭彩,周祺便开始筹备出行之事。
皇上出京可是大事,如今周祺还未大婚,又没有年长皇子可以留宫监国,他先是准了萧相的告老,然后又飞快的任命了原吏部尚书齐大人为新任宰相。
等户部上下加班加点的厘清了田册,又做出了合理的分田计划之后,周祺便在早朝之时公布了他要出行贺州之事。
群臣震惊,年长位高的官员纷纷问皇上为何要离京,那什么辛氏宗族又有何功值得劳动皇上万金之躯去为其揭彩?
皇上抬手示意众臣安静,然后让户部尚书出列,户部尚书与皇上早有默契,便掏出折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念起了户部清田与分田之策。
朝中官员中世家出身的有不少隐隐知道些,家里有送信来提过,皇上密派钦差用桑蚕之利换家中隐田之事,现在见户部尚书当朝上折子,才恍然原来此事竟然不光是自家,竟然天下世家都已被皇上的重利说动。
大家都不禁想起当年成帝与明相以海贸之利诱天下世家,偏偏信者不多,清田之事半途而终,而那些拒绝过海贸换隐田的世家,私底下未尝不曾后悔过。
如今新皇上任才刚三年,五月才出了先皇孝,谁知六月便有如此喜讯,清世家隐田,分田于万民,几代未成之事,终获成功。
因世家已得好处,世家出身的官员皆面色平静,而平民出身的官员未忘初心者皆满脸狂喜,便是已经头发花白该方正持重者,也控制不住满心激荡的高声道:“国朝之幸!万民之幸!天佑我大庆!”
周祺高坐于龙椅之上,亦是满脸的笑意,眼神中多了几分卸下重担的轻松。
狠狠地宣泄了一番情绪之后,朝堂之上的大人们便纷纷恢复了理智与礼节,朝堂安静下来之后,有回过神来的大人出列询问道:“敢问那辛氏宗族可是与此事相关?”
皇上颔首道:“天下世家愿意交出隐田,便是因为有辛氏所献的桑蚕之利,因辛氏女,朕的义妹明义公主携辛氏族人愿交出蚕种,助天下世家开办蚕所,辛氏之功难道不当得朕赐他们一座小小牌坊吗?”
“当得!当得!”问话的老大人闻言深深鞠躬,遥敬那远在贺州的辛氏宗族,和那位明义公主殿下,心悦诚服的说道:“辛氏之功,利在千秋!”
散朝之后,大人们凑到一起纷纷互相打听起那贺州辛氏,新任宰相齐相便出身贺州,有与齐相年龄、资历相仿者,或是与齐相亲近的官员,便都围上去询问:“齐相,您可知那辛氏?”
齐相扶须点头道:“辛氏出自贺州东安府潍县,辛氏子亦是我之徒孙。”
自齐大人被皇上擢升为宰相,朝臣们谁没有仔细打听过齐相相关的事情,谁不知道齐相只有一个徒弟,便是在吏部任职主事的杨怀恩,出身便是贺州东安府潍县。
连带的他们便知道朝堂之中还有两个年轻的官员,一个叫杨怀德的,是杨怀恩的堂弟,一个叫杨继学的,是杨怀恩的亲儿子,好似还有一个弟弟,不过做的是学官,与朝堂干系不大,便没有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