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杨家与姜家本就是多年的老交情,现在杨芸娘又拜进了姜家门下,如今的师徒关系极为亲密,比之血缘亲人也不差多少,是以这几日相处下来,杨芸娘便对姜南星直接以名字相称了,比先前唤姜家哥哥又要亲近了许多。
辛月见他俩打完招呼,再才回答杨芸娘的问话,道:“这月二十七是姜家哥哥的生辰呢,我正在说请姜家哥哥来我家庆贺生辰,若是你也回了潍县,不如一起来热闹热闹。”
“好呀好呀。”杨芸娘没有犹豫,立刻就应了下来,拉过辛月的手臂亲热的挽着说:“早就听说辛家姑母厨艺高超,我早就想尝尝啦。”
三人便说好了二十七那日都来辛家,给姜南星庆贺生辰。
姜南星和杨芸娘都是才回潍县,带回的行囊都未来得及收拾,辛月也不留他们,将他们送走后,辛月回到自己房间拆信。
哥哥的信里说自从她们走后,辛年很想她们,常常问还有多久才能回老家。
辛年被带去京城的时候才一岁多,都没出过几次门,对潍县没什么记忆,只记得点家里的院子罢了,如今他对老家的全部挂念都来自于姐姐、姑母和表姐。
辛月看到这里鼻子酸酸的,也很想念这个可爱的小胖墩。
再往后看,就是新鲜出炉的作业了,果然不愧是哥哥,自己才走了两个月,作业就追着屁股后面来了。
看完辛盛的信,辛月放到一边,又拆开沈砺的信来看,因为刚刚姜南星已经说了沈砺考中了县试,辛月心里便不怎么着急,不过想起哥哥说过,沈砺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和沈砺同一科参加县试。
想到沈砺从小被迫和那个弟弟做对照组,又想到连过年期间,沈砺都风雨无阻的来辛家勤学不辍日日用功,于是一边展开信纸,辛月一边在心里祈祷:希望沈砺名列前茅,莫要落后那位天才弟弟太多。
还好沈砺不是个爱吊人胃口的,这最重要的事摆在开头便说了,县试第三,非常厉害了,辛月在心里替他竖起了大拇指。
至于后面沈砺说感谢她送的玉马,给他带来了鼓励,取了好兆头,辛月便笑笑了之了。
这成绩都是靠他自己努力换来的。
辛月分别给辛盛和沈砺写了回信,给沈砺的回信上大肆夸赞、祝贺他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又鼓励他五月府试再接再励,等候他的下一个好消息。
时间一晃,便到了五月。
临近府试的日子,姜南星便有些慌张,每日从仁心堂干完活都要绕几步路跑到辛家来和辛月嘀咕两句。
一会儿说这回府试他不在,不知道谁会去给沈砺送考,一会儿说沈砺那个弟弟肯定也去参加府试了,到时候要是碰上了沈砺他爹给弟弟送考,不知道沈砺会不会难过……
等府试的日子过去了,姜南星就更紧张了,开始担心沈砺考得如何,有没有过,过了的话成绩如何……
直到五月下旬收到了沈砺的来信,姜南星这神神叨叨了一个余月的病症才终于是痊愈了。
沈砺考过了府试,府试的名次依然是第三,但是府试的竞争对手可还有京城周边那些郊县的县试前三,他在府试还能考中第三说起来可是又进步了不少。
因为府试得中,沈砺便又要继续留在京城备考八月的院试,若要再见到他,便得等到院试九月放榜之后了。
不
过得到了他过了府试的消息,辛月便也放下了心。
施维的制衣坊已经开工了些日子了,从湖州来的上百名裁缝正在日日加急的缝制夏衫,施维每日都在制衣坊里盯着出货,只等着凑够了数量便送货到成衣铺子里去售卖。
他这制衣坊才开起来,便生意兴隆得很,得知他和辛氏合作,衣裳都是用辛氏的布料,贺州的成衣铺子都不用看样品,便都争相给他下了订单。
今年江州织行上下都被朝廷查税款,整个春季的生产都被耽误了,如今市面上绸布紧缺,贺州这些成衣铺子都没在江州进到绸布,而辛氏丝坊的绸布他们倒是想买,可实在太难抢到,如今用的都是去年的存货。
往年这些去年的布今年虽也能卖,但穿得起绸布的客人也挑剔,去年用过的布料今年便不想用了,去年就看不上的布料,今年更不会买,所以往年剩下来的旧布都是要打折处理的。
今年却变了,市面上一布难求,别说新布了,便是旧布都不打折了,原价卖,就这些。
现在施维的制衣坊能提供最新的辛氏丝坊的布料所做的衣裙,贺州的成衣铺子们一点都不挑,有货就要,款式都不用看,大不了收到了让自家铺子的裁缝再修改修改便是。
施维便得意的跟他那小丫鬟说:“本少爷这就叫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缺!瞧咱这生意做的,货都没见着,货单便接得手软。”
小丫鬟跟施维自在惯了的,拆台道:“那是因为咱们能拿到辛氏的布料,若不然谁会看都不看就买咱们的衣裳。”
“那不就是我说的人和吗?少爷我慧眼识英才,去年一眼就瞧中了辛氏丝坊,和辛大管事定下合作。”施维“唰”的打开折扇,如今还没到炎夏,并不算热,他拿着扇子便只轻摇了两下,只为了耍帅用的。
去年他爹虽被他娘亲说服了答应他经商,但他离家前他爹还是给他泼冷水,说在外经商和他在书院挣同窗的银钱可不是一回事,没那么容易,等着看他栽跟头后灰溜溜的归家老实读书呢。
现在他就等着这些货出完,好拿着大笔的银两打他爹的脸,让他小瞧自己,自己就是那天生经商的材料。
刚到六月初,出京大半年的连玉终于带着成箱的田地册子回到了京城,同行的辛祝被他安排到了驿站等候皇上召见,他则带着这些田地册子回到了宫中。
离京大半年,但连玉一路都常常给皇上写信告知任务进度,皇上与连玉算是一起长大的,感情深厚,也常常回信给他,虽然分别了大半年没见,但并无什么生疏之意。
连玉进了宫听小徒弟说皇上正在召见大臣,便先回到了自己在宫中的居所洗漱一番,去掉一路奔波的尘土,等收拾好了便到皇上的御书房外等候召见。
又等了约摸半个时辰,御书房里走出一个眼熟的老大人,连玉忙上前问候一句:“齐大人。”
本朝后宫宦官不干涉前朝政务,是以文官对宦官并无恶感,齐大人见到连玉还关切了一句:“原来是连总管,说来许久未见到你了。”
齐大人走后,连玉的徒弟郑芝在连玉耳边小声说了一句:“萧相之子因江州税银案牵连进去,如今萧相告老,皇上有意立齐大人为相,最近时常召见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