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第2/3页)

连玉点点头表示知晓,里面皇上唤人,连玉便快步走了进去,进去便先跪下磕头道:“皇上,奴才不负圣恩,已将九州各世家田册带回宫中。”

“好!好!好!”周祺连道三声好,虽然先前便常在连玉信中知晓以蚕换田的进度,但此刻尘埃落定的欣喜还是远胜于前。

周祺从椅子上起身,走到连玉身前亲手将他扶起,激动的说:“连玉一路辛苦,此番为国为民,当记你一大功。”

连玉顺势起身,闻言忙说:“奴才微末小功不足道也,此番功劳皆为皇上和明义公主殿下。”

周祺摆摆手说:“明义自是首功,但你与辛氏辛祝舟车劳顿,步仗九州,自有一份大功,就莫要推脱了。”

说完周祺兴奋的问:“那些田册何在?快送与朕瞧瞧!”

连玉忙回道:“都在侧殿放着了,奴才这就让人抬进来。”

“不用抬进来,朕亲自去瞧。”周祺连忙拦下连玉,九州各地世家的隐匿田册,想都想得到得有多少,他自己一个人又不可能整理完这些田册,还是要送到户部请户部官员整理归册,搬来搬去的没有意义。

周祺抬脚往偏殿走,一边走一边嘱咐这些日子在他身边听宣跑腿的郑芝:“去传话让户部尚书、侍郎和田亩司管事辛长平进宫。”

郑芝得令忙领命去宣召,如今师父回来了,他便安心去传话了,反正有师父在皇上身边伺候,他没什么可担心交待的。

周祺进了偏殿,便瞧见殿中堆放了数十个大箱子,箱子都上着大铜锁,跟在周祺身后的连玉忙从怀中掏出一盘钥匙来,发出丁零当啷的响声,一瞧这上面便有好几十把钥匙。

皇上也不细看,便只说:“你随意打开一箱,让朕瞧一瞧便是,等户部的人来了,便将箱子和钥匙都交给他们。”

“是。”连玉点头,忙上前去打开离皇上最近的那个箱子,掀开箱盖。

周祺也不用连玉拿田册出来递给他,他自己走到箱子边俯身弯腰拿出几本田册来瞧,巧了,这一箱里都是江州世家的。

周祺打开田册大致的看了几眼,意味深长的笑道:“你们行事可隐蔽?没被外界得到风声吧?”

连玉点点头,他们一路并没有大摇大摆打出钦差仪仗,而是到了一地便悄悄请来当地世家家主私谈。

到江州之时,正赶上了重兵围城,清查江州织行上下税银案的时候,江州的大小世家都乖巧得很,一听来意便哐哐往外掏田册,哭着喊着要加入皇家与辛氏的蚕所联盟,是连玉他们这一行最少费唇舌之地。

连玉不知道的是,江州那些世家虽有被皇上重兵恐吓到了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江州上面顶着蒋、徐二家,其余世家本就有些喘不过气来。

桑蚕之利远胜米粮,江州自有了丝织行业起,便少有农田,反正隔壁便是湖州,江州人有钱便不怕没饭吃。

江州的世家便也都是种桑园桑林的多,都没少受蒋、徐二家的气。

如今蒋、徐二家被查,皇上又要拉他们开蚕所,对他们来说更像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各个都签契书签的积极得很。

当然连玉和辛祝的拜访世家名单里绝不会有蒋、徐二家,他们才是养蚕的前辈,真找上他们二家,那便成了关公面前耍大刀,招笑了。

周祺笑的便是蒋、徐二家还不知此事,上个月派去江州的户部钦差们刚拉着巨额税银回京,周祺听杨怀德说蒋、徐二家日子过得万分奢靡,两家家主的卧房铺地竟然用的是金砖。

因为历年的欠税金额巨大,加上上百年的利息,合计起来是个巨额数字,去蒋、徐二家收缴税银之时,将他们府库清空了都还远远不够。

为了不被下牢狱,不被收缴走蚕所抵债,两家家主只好带着官差满府拿奇珍异宝的摆设抵债,最后竟还不够,便又去挖自己房里的金砖抵债。

这一趟下来,巨富的两家瞬间变得一贫如洗,只好盼着靠蚕所再重新累积财富。

周祺脸上的笑便是因为知晓他们的打算,一想到过些时日江州便有许许多多的蚕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周祺便觉得心头恶气尽出,笑道:“真想亲眼看看那时他们的表情啊。”

等户部尚书带着下属们求见,进门之后便看见皇上脸上不加掩饰的笑意。

本朝从成帝时期起,便开始试图清天下世家大族之田,自然不会让老鼠自己查老鼠,户部上下的官员,皆是平民出身或是已经上交了田地的世家子。

如今朝野上下只知道户部在对比本朝初建至今的田册,试图找出隐田,只有户部的几位高官和田亩司的人隐隐知道连玉与辛祝这半年多在做何事。

现在得皇上召见,先见皇上满脸笑容,又看到殿中满是上锁的大箱子,其中一个打开了箱盖的,里面装得满满的全是书册,只是非是什么经学典籍,扫一眼封皮上皆是:江州鹭江府某氏田册。

户部官员立刻明白了这满殿的箱子里都装的是什么。

是田册!是天下世家隐匿的田册!是天下万民期盼的田册!

辛长平是此间官员之中最了解内情之人,他最先确定了这些箱子中皆是何物,只是他是此间官职最小之人,便没有率先发声。

户部尚书激动得声音发颤的出言问道:“敢问皇上,可是清田之事已有结果?”

周祺点点头,将手中的田册顺手递给了户部尚书,道:“得明义公主与辛氏商行大义相助,天下世家大族为换桑蚕之利,皆愿用隐田相换,如今他们献上的田册皆在于此,朕现着户部负责此事,将田册运回户部,一是派人与历年消失不在册的田地核对是否相符,二是派人统计天下无地、少地之民,做出分田的计划来。”

户部官员闻言,皆欢欣鼓舞,自当年明相统领户部之后,户部官员代代相传,皆为完成明相分田于民的遗志,没想到将要在自己这一代手上亲手完成了。

户部尚书带着一众下属高声领命道:“臣遵

旨!”

不待他们离开,周祺想起一事,连忙又说:“还有一事,朕自登基之后,便按明相手书所指,派人远渡重洋去寻那高产粮种,海军将军吴克海幸不辱命,历经千辛万苦寻得粮种,去年带回京城试种,皆如明相所言,高产且耐旱。”

户部官员闻言皆愣在当场,明相这等千古名相,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天下人传颂,明相曾梦中遇仙人指点高产粮种之事,他们也都有所耳闻。

不过这等掺杂了梦呓之说的话语,天下人没有太过看重罢了。

如今听到皇上说他派人出海去寻,还真的寻到了,带回了,所有人都瞪着眼睛不可置信,惊讶许久才接连回过神来,互相对视确认自己没有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