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3/3页)

姜家得了姜御医和姜南星的书信,也非常看重沈砺拜师的事情,精心准备了拜师的束脩,在拜师那日隆重的登门送礼,正式将沈砺托付给了辛家教导。

等沈家听到消息,再想来接沈砺回家,沈砺便有理由推脱了,他要跟随在师父身边好受师父教导。

杨怀德见证了辛长平收徒,顿时很不得劲,他当初是辛盛在书院的先生,这才有的师徒名分,可这种师徒关系如何比得上辛长平和沈砺这种正儿八经办拜师礼的师徒关系。

这种师徒关系可比父子,若是师父无儿孙后代,徒儿甚至可以继承师父家业的。

那日拜师礼之后,辛家设宴款待众人,其余人宴后都告辞离开,只杨怀德和杨继学留在辛家。

他们同在京城,原先辛家还在古井巷时倒是常常见面,可辛家搬走之后,便只有休沐日才能相见,且最近辛长平忙碌得很,便是休沐日也不一定有空在家接待友人,于是这日杨怀德和杨继学便留了下来借此机会聚一聚。

杨继学见杨怀德眼热辛长平的拜师礼,故意打趣道:“堂叔这么羡慕,不如也拉着盛哥儿办一回?”

杨怀德倒是真想办,可是辛盛和自己女儿亲事都定了,再办个拜师礼感

觉有些多此一举,想了想杨怀德就宽慰自己算了算了,女婿也是半子,一样的亲。

不过以己推人,杨怀德心想当初他一眼就瞧中了辛盛,正好女儿欣娘又与辛盛年岁相当,他早就想着要召辛盛为婿的。

现在辛长平大张旗鼓的收了徒弟,这徒弟亦是个品貌俱佳的,辛长平家的女儿与沈砺年岁也十分合适,莫不是辛长平也打着招徒为婿的主意?

杨怀德只是在心里想想没说出来,杨继学却是与辛长平二十余年的好友,说话更自在随意些,他亦是想到了这一桩,便直言问:“学洲,你那徒儿莫不是为了月娘收的?”

辛长平闻言愣了愣,撇了好友一眼说:“莫胡说,怎么谨言不在,你倒学起了他的口无遮拦。”

杨继学碰了个软钉子,却没放弃,拉住辛长平的衣袖诉苦道:“我瞧着你怕是跟我堂叔一样有这个心思,你可不知道,当初我有意与你结亲家,回家当着堂叔说了出来,堂叔立刻就黑了脸,后来我俩结亲的事黄了,堂叔万年的冷脸都露了笑模样,他定是早早就看上了盛哥儿!”

杨怀德被杨继学爆料了这事,略有一些窘迫,不过却没有出言反驳,而是说:“盛哥儿那般人品才华,我当然不会错过。”

错过的杨继学眼露挫败,如今女儿的亲事是悬在杨继学心中的一块大石,虽然他支持了女儿随着姜御医学医术,可替女儿相看亲事的事情也还挂在他的心上,尤其是前妻翟氏还写信来责怪他误了女儿前程,竟然不留女儿在京城寻个好人家,反而送女儿回潍县那个小地方。

还好是杨继学没娶新妇,不然翟氏就要大骂杨继学娶了新妇便将先头的儿女当包袱甩了。

辛长平见两位友人都是直言不隐瞒的,便叹了口气说:“我真没那个心思,你们不知,我可舍不得月娘外嫁,当初本想日后替月娘招个赘婿的,可如今月娘被皇上封了公主,便是我是月娘的亲爹,月娘的亲事也不由我做主了,哪还有什么想法。”

这倒是,公主的婚事得皇上圣旨赐婚的。

杨继学见辛长平这么说,连忙安慰道:“皇上对月娘这么看重,定不会胡乱给月娘赐婚的。”

杨怀德也点头说:“虽公主的亲事得皇上圣旨赐婚,可若是你有看重的人选,和皇上提一提说不定皇上便替月娘赐婚了,这样既得了佳婿,又得了皇上赐婚的荣耀,里子面子便都有了,岂不是好事?”

辛长平被好友们这么一劝,也转过了弯来,便不再愁眉苦脸。

杨继学劝好了辛长平,想起刚才瞧见沈砺容貌气度都不输辛盛,十三岁便过了府试,瞧着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忍不住有点动心,便试探的说:“既然你没有收徒为婿的心思,我倒瞧着你那徒弟不错,我家芸娘还没定下亲事呢,要不你帮我说和说和……”

杨怀德“啪”的一下拿折扇敲了敲杨继续的头,训斥道:“莫要胡说了,你是魔怔了,芸娘可比沈砺大了快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