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5/5页)
定好接下来的行程后,三人便往东面的青稞地走。
青稞地占的面积很大,这边的工作人员和排队购买的人也最多。
甚至还有专人专们收割青稞和脱谷粒。
远远看去,灰尘夹杂着青稞壳满天飘。
叶青云踮起脚尖一看,发现青稞地的边缘放置了十台最原始卧式滚筒构造脱粒机。
只见工作人员把成捆的青稞塞进喂料口,滚筒铁齿疯狂搅动,青稞粒噼里啪啦溅在四周,发出“卡拉卡拉”的声音。
随后秸秆从另一侧甩出来,堆成一堆一堆的草垛。机身上还焊着简易的铁网筛,用来分离麦粒和碎草。
工作人员时不时用木杈捅一捅,防止堵塞。好几个人同时配合,有人递秸秆,有人清扫散落的麦粒。
满场全是飞扬的尘土和青稞壳。
这场面和以前村里收获时的晒场差不多,若是忽略了那些排队购买青稞的人的话。
三人还没走近,就看到旁边插着又大又长的横幅,上面显示着几个陡大的限购字眼——“每户人家限购100斤。”
他们离入口处还远,看不到价格,叶青云拉住一个排队的人问:“小伙子,现在青稞多少钱一斤?”
“比以前便宜,没脱粒的6积分一斤,脱粒的12积分一斤。”
三人一愣——居然还便宜了?
姜枝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恐怕是为了避免饿死太多群众,基地给老百姓的一条活路了。
但能坚持多久,谁也不知道。
叶青云让姜树先排着队,她和姜枝一起去隔壁买糯米。
种植糯米的田地只有百来平,田埂上也有一台脱粒机,对比隔壁的青稞地,这里显得冷清不少。
等母女看到价格,立即觉得确实人少也是有原因的。
一斤脱粒的糯米,居然要45积分!这么贵,难怪人少。
叶青云忍痛买了50斤,花了2250积分。
那工作人员看她心痛的样子,笑道:“婶子,你可别嫌这变异糯米贵,这可是咱们陈妙芝教授花费了很多心血才栽培出来的,前期耗费了很多珍贵的资源。”
“不止这糯米稻,还有其他你们觉得贵的,都是基地废了很大力气栽培出来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多一点选择。”
叶青云一听,顿时对基地领导人心生敬佩起来。
这样心存老百姓的领导人,可不是哪都有的。
姜枝却不理解,“要是都种青稞,不是能养活更多人吗?”
工作人员解释:“我们已经尽可能多种青稞了,若是冬季不来,基地原本是想继续扩建1号采集区的。其他1号采集区的植被,其实是大灾变前陈妙芝教授的团队保留下来的种子。也是因为这些种子,咱们研究所才能培育出这么多中度毒素的粮食。”
姜枝恍然。
对基地的规划又有了新的认识。
母女两买了糯米回到青稞地,已经快轮到姜树。
一百斤的青稞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够普通人家吃个十天半个月的,但再多却是没有了。
也不知道基地的工作人员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
等三人购买完想买的东西,兄妹两本还想再多逛逛,但叶青云手里的积分花的差不多了,三人只好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恰好碰到张家人。
“张大姐,你们也准备回去?”
张嫂子笑着点头,“手里的积分花得差不多了,就算想多买点也没办法。”
叶青云就说:“正好一起回去。”
说完她转头对姜枝道:“阿枝,你打个电话给大力他们,问问他们买的怎么样了,要是也差不多的话,咱们就再等等。”
结果不等姜枝打过去,柳絮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原来柳絮比他们还要早结束,现在已经在1号采集区的入口处等着他们了。
两家人也不废话,直接往入口处走。
一路上,张家人都没过问他们买了什么。
他们的态度让姜枝觉得十分舒服。
普通人一般都会对对方购买了什么感到好奇,但张家人不会,不仅不会,连眼神都没往他们的篓筐上停留。
等和牛大力夫妻汇合,发现他们的东西比自家的还多时,叶青云吓了一跳,“大力,你们都买什么了?”
牛大力挠挠头,“媳妇说我吃得多,就都买主食了。”
青稞限购,但其他的主食可不限,就是价格要比青稞贵上不少。
没想到牛大力家的积蓄还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