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人菜瘾大(第2/2页)
对,向秦国求援。
所以说七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剪不断理还乱,全是冤家,互为仇敌和亲家。
而在赵国攻燕之前,还特地跟秦国说了一声,希望秦国不要掺和,秦王也答应得很爽快。
李世民还记得当时嬴政是这么回复的:“燕赵之事,与我秦国何干?寡人尚在孝期,勿谈刀兵。此战,我大秦不会干涉。”
他这人一贯一本正经,那肃穆的神情差点把李世民都骗过去了。赵国更是被忽悠瘸了,真以为秦国不会管,放心攻燕去了。
结果这是秦国君臣商议好的驱虎吞狼之计,就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
想到这里,小太子戏谑道:“阿父不是说不会管燕赵之战吗?”
“怎么?你也是楚怀王,谁的话都信吗?”嬴政不咸不淡地斜睨他。
“噗”
怎么感觉又有人在偷笑?李世民很纳闷,刷地一转头,发现是一张难得陌生的脸。
如今秦国朝堂上,能混到嬴政面前,太子却还没见过的人可是凤毛麟角。
这人是谁?
“太子见谅,臣杨端和久别咸阳,今日是第一次见太子,非是有意冒犯。”这人忙敛了那点笑意,躬身道。
李世民恍然大悟,哦,这就是那个从来没打过败仗但却没什么名气的杨端和。
还以为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稳重人呢,居然有点促狭。
诶?这两种人设都好熟悉?上辈子好像有这样性格相反的两个老朋友。
“无妨。”李世民摆摆手,认真道,“那看来这是场大战了。”
嬴政颔首:“赵军深入燕境,正是我们借救燕而攻赵的最好时机。寡人欲兵分两路,北夺阏与,南控漳河,诸位以为如何?”
阏与,就是三十二年前,赵奢(赵括他爹)打败秦军的地方,嬴政特地提到这里,众将心中俱是一凛。
“哇,这个任务有点难度,几位将军要辛苦了。”李世民笑道。
不需要上前线但要统筹规划的尉僚拱手肯定:“臣以为可以。”
需要上前线且挑大梁的王翦:“臣谨尊王令。”
正在思索两条线路哪条更适合自己的杨端和:“任凭王上号令,臣当效死。”
一直默默听着的桓齮:“臣也一样。”
嬴政微微而笑,矜持地表示满意。
散会之后,王翦和尉僚都走得慢吞吞的,杨端和与桓齮颇为奇怪。
“国尉与王将军是有事吗?”杨端和不解。
“有没有事,得看太子。”尉僚淡定回答。
杨端和疑惑:“这是咸阳宫里新的风尚吗?”
“也可以这么说。”尉僚忍俊不禁。
果不其然,他们刚下了台阶,身后就传来了活泼轻盈的脚步声。
“僚先生,稍等一下。”
尉僚立刻停下脚步,袖手以待。
“关于你上次给我的那篇文章,尤其是‘权敌审将而后举’那里,我写了我的批注,一条条贴在上面了。”李世民把卷起来的文章交给尉僚,笑眯眯的。
尉僚也笑了:“那好极了。臣下次会记得隔行写,给太子空出足够的地方来做注。”
“那你的文章看起来不就乱了吗?”
“太子的批注可比臣的文章金贵多了,哪天落魄了,还能收起来当传家宝呢。”
一大一小皆乐起来。
王翦也驻足停留,仿佛在看他们说笑,又仿佛在无声地等待什么意料之中的事。
果不其然,太子看向了王翦,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