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第2/2页)
哈哈,你说的好婉转。
她一本正经的说:“我相信他不会做出让他自己后悔的事情。”
费利克斯摇头:你可真是太天真!男人呀,都不能相信!
“我可不希望你受委屈。他不是代理总督吗?什么时候伦敦能派一位总督过来?”
“不知道。他也许会把代理去掉。”
哎呀!这不是更难办了吗?
*
费利克斯很快带着妻女返回罗马岛。
他在法国瑞士度过了沉寂的20年,原以为自己就会这么沉寂到死。没想到……还会有机会参与到新国家的建设工作中。
他跟基里尔不同,基里尔一心想要复辟,他只想安度余生,因此他对于基里尔热衷的“复国”向来不感兴趣。
但现在……现在又不同了,基里尔还真的找到了一块很好的土地,能够安置他们的同胞。俄罗斯流亡者和移民派别太多、太松散,无法像犹太人那样形成强有力的社区,又无法融入当地。因此不管在什么国家,俄罗斯人都像是水中的一滴油,无法融入,也无法被同化,又无法成为社区的支柱。
他为此苦思冥想多年,直到小奥尔加出现,他才恍然:俄罗斯人缺乏一个“灵魂人物”,因此总是处于游离、松散的状态。他们需要一个发自内心崇拜或者喜爱的偶像,基里尔或是德米特里都做不到,基里尔太傲慢,德米特里又太随意。
但奥莉娅做到了。
她聪明又尊贵,是皇室直系最后的继承人,还能切实为俄罗斯人解决问题,美国、法国、英国的俄罗斯人都受到过她的恩惠,就连那些结成黑邦的家伙也很信服她,听说他们还会主动上交“税收”,以捐款的形式进入殿下名下的慈善基金会。
上次世界大战之后,陆陆续续有200万帝国臣民离开俄罗斯,主要移民地区是欧洲各国,以法国人数最多,至少有50万人;希腊也有大概30万人,因为希腊也是东正教国家;其他70万人分布在英、德、波兰、芬兰、意大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
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大概有10万俄罗斯流亡者;
亚洲的土耳其有大概10万人,中国有20万人。
北美的美
国、加拿大各有数万人。
因为战争,俄罗斯人再次开始流动,从欧洲各国跑路,绝大部分前往北美地区,数量在50万人以上。
但有不少人加入了德军,尤其是居住在波兰、德国、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前军官们,他们热切的想为十几年前的失败复仇。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想复辟,因此有人找到了基里尔的弟弟鲍里斯和安德烈——他们没有找到基里尔——劝他俩跟德国合作,罗曼诺夫家族可重回圣彼得堡。
鲍里斯和安德烈带着妻儿老小,连夜跑路去了英国,找到堂姐谢妮亚,求她指条明路。谢妮亚安排他们去了罗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