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天蒙蒙亮曾老头就来了,梨花先带他看位置,其中有两处的土壤不适合建房重新调了位置,然后吃过早饭就开始忙了。

先挖老村长家的地基,曾老头边丈量尺寸边告诉大家要挖的深度,“咱没有凿石的工具,便往里填碎石,然后往里倒石沙铺平。”

木屋的要求是耐潮,碎石搭的地基终究比土壤好,曾老头说,“要想屋子结实,就去外面运石块,山谷出去往南走上两天有个石场,那儿石头多。”

外头乱糟糟的,谁想出去?梨花说,“有碎石做地基已经很不错了,就这样吧。”

曾家的地基用的也是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只是他们来的早,选的大石,随着孙家他们搬进来,山谷里的大石已经没了,他道,“也是,反正等外头太平咱就出去了,来回跑反而碍事。”

草已经除了,剩几株构树没有砍,梨花招来几个妇人,她们砍树,其他人开始挖地。

赵家共几十把锄头,挖地并不费事,而且除了梨花点名的人,其他人也扛着锄头过来帮忙。

地基挖了一天,捡石铺石花了三天,这三天,妇人们已经把四周的草弄得干干净净的,砍回来的树也剔得光秃秃的搁在地基上晒着。

为避免碎石缝隙大往下凹陷,地基需反复碾压,每晚睡觉前,赵大壮他们都会推着装棺材的板车在上面走。

轮到梨花家时,每铺一层石头,赵广安就领着女娃往缝隙里倒碾碎的石子,慢工出细活,她家的地基花了整整六天,其他人家看他细致,厚着脸皮同他商量,“堂弟,我家明个儿也铺石子了,你能不能来帮忙啊?”

“怕是不行。”离动工已经过了十几天,入口的石梯已经挖出来了,几头牛牵下来拴在溪水边的,赵广安时不时就会去瞄上两眼,“我得放牛呢。”

“不是有宝珠她们吗?”

“我一走,她们不干活的。”赵广安不是埋怨的语气,反倒极为甜蜜,“她们离不得我。”

这话颇为得瑟,却也是事实,刚开始,有些爹娘害怕他把孩子教坏了,孩子一回来就问她们一天干了啥,孩子口齿清晰的回答说捡牛粪,扯牛草,给牛拍牛蝇,连续几天都是正经事,爹娘就放了心。

请他帮忙的是老秦氏,她两个孙女也在’离不开‘赵广安的行列,不知赵广安给她们灌了什么迷魂汤,孩子勤快是勤快了,但只听赵广安的,仿佛赵广安是她亲爹似的。

连外孙女也是如此。

老秦氏心情复杂,“我给你放牛怎么样?”

碍于她们年纪大,梨花没有派活儿给她们,所以她是有空的。

“不行。”赵广安毫不犹豫的拒绝,“我喜欢放牛。”

一开始,他答应四婶教孩子是虚荣心作祟,慢慢的,他喜欢同孩子们一起,她们缠人归缠人,有活是真干,他只需在旁边动动嘴皮子就行,别提多悠闲了,可不想丢掉这门好差事。

“堂婶,你亲家不是在吗?请他们过来啊...”

明家也在挖地基,但她们要等赵家休息时才能借到锄头,因此一直晚上干活白天睡觉,这会儿估计没起呢,老秦氏说,“他们自己的地基还没挖完呢。”

那几家商量着合伙建房,真动工时,夏家嫌明四动作慢,撇下了明家。

明家找不到劳壮力,老方氏自己干,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老秦氏补充,“他们还指望我过去帮忙呢。”

老方氏提过好几回了,都被老秦氏岔开了话,族里的活已经够多了,真累出病来,族里和她们断亲怎么办?她和女儿说了,帮明家不是不行,不过要等族里的事忙完再说。

赵广安不怎么关注明家的动向,耸肩,“那就没办法了。”

这时,山英婆端着洗衣盆走了过来,“广安,他们说山里有皂角树,你去摘些皂角回来?”

赵广安瞠目,反手指着自己,“我?”

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去哪儿给她摘皂角?何

况他娘都没让他干活,她一个堂婶凭什么说这话?

赵广安虚起眼打量她,“堂婶,你不是想让我去死吧?”

这些天,天天都有人在山上吆喝想入谷,他这一出去,岂不给了那些人可趁之机?赵广安道,“我哪儿得罪你了?竟让你如此对我?”

他一急,嗓门就大,加之没有树木遮掩,声音传得更远,盯着汉子们挖地基的梨花看过来,“阿耶,出啥事了?”

山英婆当即要捂他的嘴,可赵广安敏捷的躲开,“你山英婆婆要我去山里摘皂角。”

“山里危险,不能出去。”

看吧,几岁大的小姑娘都看得明白的事,山英婆几十岁了也不懂,赵广安回道,“我不去,我要去了,宝珠她们肯定跟着,那我不是害人吗?”

对于他教孩子这事至今没找着机会和闺女唠唠,现在有些憋不住了,“三娘,你忙不?我脚好像踢着石子了,疼得慌。”

进谷后他就换了草鞋,梨花说靴子坏得快,必须学着穿草鞋,眼下不用一天走几十里,让脚慢慢适应草鞋的粗糙正合适,所以他就一直穿草鞋。

像梨花说的,鞋子粗糙,有点磨脚,但问题不大,唯独几根拇指露在外面,动不动就会磕着破皮。

“我瞧瞧。”梨花刚抬脚,就看宝珠有眼力的走向他,然后伸手扶他,他躲开了,“三娘,你来。”

侄女敬重他这个堂叔是好事,然而他有话和女儿说,“宝珠,你快去忙你的,这事给三娘做。”

“阿奶让我孝顺你。”

老吴氏对孙女的改变非常满意,天天耳提面命的叮嘱她们要像梨花对赵广安那样孝顺他,宝珠听进去了,所以才想搀扶他。

每到这时就是赵广安想撂担子的时候,他忍了忍,“你有孝心就行,堂叔许久没和三娘说过话了,想和她聊聊天。”

“哦。”宝珠垂下手,往旁边挪了两米,“堂叔,我在这儿,你不舒服的话记得喊我啊。”

不敢相信这是老吴氏家的人,要知道,老吴氏仗着自己的是亲婶子,只要看到赵广安赶牛车经过就骂他败家,声称赵广安若是她生的,直接扔河里淹死,这样喜恶分明的人,养出的孙女竟对赵广安百依百顺。

老秦氏揉揉自己的眼,“宝珠?你是宝珠吧?”

话音刚落,就见自家孙女挨着宝珠站定,甜滋滋的喊赵广安,“堂叔,你喊我,我也会帮你的。”

“......”

邪了个大门!

赵广安笑着点头,“成。”

很快,女娃们像苍蝇闻着味儿似的涌过来,也不往前凑,就在那儿站着,阳光落在她们头顶,度上了一层落魄又圣洁的光辉,别说老秦氏,山英婆也看愣了眼,嘀咕道,“咱不会给他养的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