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想到梨花和村里罗家兄弟不熟,赵大壮说她熟的,“还有刘大,当日我
们走得匆忙,竟忘记知会他们了。”
“难民进村,肯定最先去你家抢,家里就他一个男人,哪儿应付得过来?”越说越觉得自己做得不尽人意,赵大壮忍不住叹气,“希望刘大机灵,察觉不对劲立刻带家人进山。”
刘大知道水源的位置,进了山,既渴不着也饿不着,运气好的话跟村里人合伙建两间屋子住下,不至于受难民侵扰。
已经很久没有听人提起刘大了,梨花有些恍惚,“堂伯怎么关心起他来了?”
赵大壮想了想,“估计听你大伯念叨多了吧。”
刘家两兄弟性子不同,刘大稳重,经常在铺子忙的时候去县里帮忙,很得赵广昌信任,而刘二憨厚,农闲时天天是刘二赶着牛车送赵广安闲逛,跟赵广安更要好。
干活时,赵广昌试图使唤刘二替他,刘二装傻充愣不接话。
当赵广安一喊,刘二立即火急火燎的跑过去。
气得赵广昌骂他狗眼看人低,接着就不停的夸刘大的好。
他当个玩笑与梨花说了,梨花讽刺的扯嘴,“他真舍不得刘大,北上干什么?回村去啊...”
赵广昌哪儿是舍不得刘大?不过看赵广安有个听候差遣的人嫉妒罢了。
顾及赵广昌对三房的态度,赵大壮没有戳破赵广昌的心思,“你大伯挺不容易的。”
梨花挑眉,赵大壮掩嘴咳了一声,“你堂姐不太懂事,天天跟他闹,你大伯母娘家那边又爱来事,加之你堂兄的亲事,烦得他头发都白了。”
“堂兄的亲事?”
赵大壮点头,“是啊,小溪对面的叶家看上了你堂兄,想让你堂兄入赘呢...”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屋侧,虽说干旱,但屋子建好后,屋后屋侧仍挖了疏水的水沟。
靠墙的柴堆高了,塌了几捆掉沟里,赵大壮过去抱起,说道,“叶家有四个女儿,原本不着急说亲的,但戎州过来的女子让夫妻俩怕了,打算赶在年前把四个女儿的亲事定下。”
这消息一出来,族里人也起了这种心思,碍于粮食不够,暂且没人吭声。
柴重新堆好,他拍拍手上的灰,看着梨花道,“你堂兄蛮喜欢这门亲事的。”
梨花不置可否,“我阿奶怎么说?”
“怕是要跟你商量的。”
“她家女儿只招赘婿吗?”
“就大女儿。”
前天叶家亲自过来问的,赵大壮回,“叶家上头没有老人,目前跟亲戚住一块,招赘婿不为别的,就盼日后有个收尸的人,夫妻俩也说了,之所以看上书砚是因为你阿奶的那口棺材。”
“你阿奶的棺材贵重,可见儿孙孝顺,是个注重身后事的。”
梨花问,“叶家大娘子多少岁?”
“年后十七了。”
据刘家说,若不是闹饥荒,大娘子年后就该嫁人了,男方是她们隔壁村的,家里十几亩田地,还算殷实,结果遇到旱灾,庄稼旱死在地里,男方觉得这门亲不吉利,强行退了。
赵大壮将这些情况如实说与梨花听。
梨花思忖半晌,“他们夫妻感情如何?”
“看着挺和睦的,桥上撒了灰,叶大郎怕他媳妇摔着,一路扶着过来的。”
两人走到了屋前,赵大壮剁剁草鞋上的泥才拉开竹篱笆的门进去,低低道,“叶大郎是家里独子,在他媳妇连生了四个女儿还能那般待她,品行估计不会差到哪儿去。”
这种事搁以前,谁做赘婿他鄙夷谁,现在嘛,能娶着媳妇就成。
他说,“你堂兄跟叶家的亲事没成的话,我就让你堂弟做赘婿去。”
他嘴里的’堂弟‘是自己的儿子。
年纪跟叶家四娘子相仿。
梨花说,“我堂兄既乐意,没有不成全的道理。”
先问老村长撒麦种之事,确认明年有收成后就往地里去了。
之前在竹林挖出个地窖,里面藏了差不多两千斤粮食,麦子,稻谷,黍米,做种已然足够。
族里人挖坑撒麦种时,梨花到灶房看新缝的竹甲。
灶房烧了几堆炭,不觉得冷,她进去时,她们正在聊亲事。
多田娘看上了黄月,让老吴氏找机会帮忙问问,老吴氏道,“那姑娘是个有主见的,依我看,多半要招婿的。”
初来乍到,面对老方氏的刁难,小姑娘没有半点避让的意思,现在她有了自己的屋,要照顾那么多弟弟妹妹,更不可能随便嫁人了。
“你舍得放多田出去?”老吴氏一针见血。
多田娘专心把竹片缝到草绳编制的衣服上,沉默了会儿,问老太太,“三婶子,你家书砚的亲事咋说?”
“孩子真要喜欢,我做奶的还能棒打鸳鸯不成?”
叶家那边说了,待他们夫妻一死,小两口就回赵家过日子,说白了,叶大郎就是怕夫妻死了无人问津,女儿女婿住身边,再马虎不至于尸体发臭生蛆都没人发现。
她懂叶家的感受。
逃难的路上,每每看到面目全非的尸骨,她就害怕自己死后也落得个孤魂野鬼的地步。
说完,见梨花进来了,她急忙挪出点位置,“三娘坐这边来。”
梨花坐过去,见她双手灵活的搓着草绳,掌心一片通红,她捡起地上的几根草,学她的动作搓起来,“阿奶不反对堂兄上门做婿?”
知她听到了,老太太不瞒她,如实道,“咱能活到现在已是不易,你堂兄既遇到了中意的,就随他去吧。”
老秦氏道,“书砚可是长孙!”
“咋的?长孙就不能做婿了?”老太太不悦,“长孙怎么了?路上保不齐死了多少长孙呢。”
“......”
多田娘停下动作,定定的望了过来,“三娘,你觉得呢?”
“我阿奶说得对,哪怕堂兄去了叶家也是赵家人哪。”
多田娘再问,“他日有难,他媳妇谁养活?”
要知道,嫁过来的媳妇族里会帮着养,女婿则自力更生的,赵书砚要是做女婿再回来,媳妇还算赵家人吗?
话音一落,整个灶房都安静下来。
要不是有这规矩卡着,她们不会纠结到现在,毕竟,兵荒马乱的,儿子有个知冷心热的媳妇生儿育女就不错了,是不是赘婿哪儿那么重要?
她们怕的就是将来打仗逃跑,小两口回族里,族里不认人。
众多双目光投过来,梨花顿时心领神会,“咱赵家男儿顶天立地,会养不起媳妇不成?”
多田娘琢磨她的意思,“族里不拿粮?”
“不拿粮,不过真到那时,我可以多给他们派些活,多分他们点粮食。”梨花说,“总不会眼睁睁看着她们饿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