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近溪村到了冬天地面也会结冰,但孩子们起床晚,出门玩耍时冰霜已经化了,哪儿像谷里的冰厚得落水有声呢?

回想孩子们站在桥上叽叽喳喳争论谁的冰激起的水花最大的模样,妇人心下一阵感慨,问梨花,“外面怎么样了?”

“雾太大,我们没敢走太远,不过隧道那边的营帐没有增加,估计不会打仗。”

“那就好,咱千辛万苦进谷安家,不想再逃了啊。”妇人面色愁苦,“咱刚翻地撒了种,打仗的话,就白忙活了。”

想到梨花还不知道这事,妇人拍脑袋,“忘记和你说了,咱在灶房后面的空地种了几种青葵,清早你堂伯去看,苗已经指甲盖长了。”

她脸上洋溢着笑,语速极快,“咱不是天天烧炭吗?你堂伯他们抱柴时,看炉子附近冒出了嫩绿的草,琢磨着弄块地重新撒种,四周堆炭火,面上用草盖着...”

妇人眼里熠熠生辉,“没想到真的发芽了。”

无论到哪儿,粮食始终是她们能活下去的保障。

“你堂伯他们这会商量要不要撒些麦子呢。”

戎州种冬小麦,没有旱灾的话,耕地里的小麦估计有手指长了,好在还没过年,撒麦种的话是来得及的。

这可是大好事,梨花眉眼弯了弯,“那我去瞧瞧。”

她到时,地旁站着很多人了,大家伙蹲在冒着烟的炭火边,神采奕奕的揭地上的草,看一眼就立刻将草覆回去,动作轻轻的,生怕吓着刚新出的嫩苗。

梨花忍俊不禁,走到赵大壮身侧,“堂伯...”

赵大壮严肃的扭过身,见是梨花,眉头渐渐舒展开,“三娘啊,快来看看我前两天撒的葵种...”

赵武他们也在,高兴地给梨花挪地。

梨花挤过去,赵大壮已掀开一角茅草,露出几株脆嫩嫩的新芽来。

太短了,梨花分不清是哪种青葵,问赵大壮,“现在撒麦子来得及吗?”

“刚和你二堂爷商量呢。”赵大壮是个勤快人,家里种麦子,从来没有落于人后过,现在迟了这么多天,麦种撒到地是否有收成他也不知道。

梨花看向二堂爷。

秋凉后,二堂爷的老寒腿就犯了,偏他闲不住,天天在地里干活,这不,手里还握着把锄头了。

看梨花望着自己,二堂爷咳了咳,认真道,“来得及吧。”

赵大壮皱眉,“堂叔能给个准话不?”

“我家又不是村里最懒的,我哪儿知道?”

撒种迟了这种事只会出现在懒汉家里,而村里就没懒的,赵大壮反应过来,拍着裤脚起身,“我问问我爹。”

老村长时常去其他村察看庄稼生长情况,应该了解得多些。

梨花站起,“我也去。”

老村长不爱出门,便是小溪对面的人家吵架请他主持公道也必须到这边来,人一多他还不说话,任那些人七嘴八舌的吵,最后还是赵大壮把人劝回去的。

赵大壮告诉梨花这些,让她不忙的时候陪他爹说说话。

整个村里,他爹就爱跟梨花聊天。

梨花应下,“之后我就不出去了。”

这段路铺了碎石,梨花的鞋底磨薄了,踩上去又痛又痒,赵大壮见了,上前半步屈膝,“堂伯背你。”

“堂伯,我能走,竹甲做出来了吗?”她拍拍他胳膊,与他并肩走。

赵大壮看她两眼,没有勉强,回道,“你铁牛叔喜欢得不得了,说比盔甲结实,还保暖,他现在天天穿着到处显摆呢。”

梨花失笑,“刚刚怎么没看到他?”

“他和你阿耶出谷了,山顶的李家人摘了些柿子,他眼馋,死皮赖脸的让你阿耶带他出去转转...”说起赵铁牛,赵大壮既好笑又无奈,“他抱着那根大铁棍,扬言看到益州兵就用铁棍弄死他们...”

打嘴仗赵铁牛没输过,打架的话,还欠些火候。

梨花道,“铁牛叔吹牛的吧。”

“可不是吗?天不亮就穿着竹甲冲到我家要我拿刀砍他两下。”

“为何?”

“想试试竹甲能否承受得住乱砍。”

“...”嘴角嘴角抽了下,“他不会出去找益州兵打架去了吧?”

赵大壮莞尔,“他像有那个胆的?”

赵铁牛看着宽硕唬人,实则唯唯诺诺的,那年,他岳家一大家子上门打秋风,他一句重话都不敢说,还向族里借粮养那些人,连家里的活也是他一个人干。

他第二次来借粮时,他爹察觉不对劲,逼问他怎么回事,他支支吾吾半天不吭声,直到他爹要打人,赵铁牛才怯懦的说家里有客。

那次后,赵大壮看这个堂弟就有了些不同。

嘴上烽火连天战无不胜,骨子里却是个软弱怕事的。

毕竟不是什么光鲜事,赵大壮没有在侄女面前说这些,岔开话题,“遇到新村了吗?”

逃到山里的人肯定不少,若没坏心,平时能互相传个消息是好事。

“戎州地界住着人,但不知道他们的底细,并未惊动他们。”

“会不会是岭南人?”

“不是。”

岭南人行事高调,恨不得方圆十里的人都知他们来了,嗓门大得像夏天砸下来的雷,又沉又响,跟她们遇到的人明显不一样。

“是戎州人吗?”

“嗯。”

“既逃到山里,想必没危险了。”赵大壮叹气,“但愿戎州百姓都能逃出来。”

逃荒时,大家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其他,现在日子安定下来,忍不住回想荒年种种,挂念起没有跑出来的亲戚朋友来。

这时候,他总后悔那天没有拦着要回村的村里人。

他们都已到了半路,再坚持坚持,待到县里,知道县里情况后,肯定不会选择掉头。

“三娘,你说咱们村现在怎么样了?”

梨花没明白,“堂伯想近溪村了?”

赵大壮摇头,“说不上想,就是好奇罗大郎他们如何了,他辛苦拉扯大几个弟弟妹妹,眼瞅着媳妇进门,日子有了盼头,饥荒一来,日子紧巴巴的,那日都随我们出来了却又回去了...”

“我要是劝劝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