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赵广昌识趣的站去边上,然后弄醒儿子,让他帮老吴氏烧火。

山英婆和老秦氏姗姗来迟,骤然看到灶间多了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老太太,眼睛里像掉了渣子似的一直眨个不停。

老太太懒得解释,水沸腾后把沥干水的野菜倒进去,盖上竹盖转身揉面去了。

三壮说梨花吃不饱,她就想摊些饼给梨花兜着。

面是用地里挖出来的小麦自己碾的,有点粗,但她过了两遍筛,应该嚼不出麦糠来。

见她用盐水揉面,山英婆和老秦氏震惊不已,“三嫂子给谁弄吃的?”

难道赵广昌的法子奏效,老太太开始疼他了?

老太太斜她一眼,“除了三娘还有谁?”

看老太太没有被赵广昌打动,两人默契的舒了口气。

老村长日渐疲乏,能否过完今年不好说,老太太如果突然向大房倒戈,族长之位恐怕会生变,那时候族里人被卷进来,少不得会起隔阂。

思及此,山英婆问老吴氏,“四堂兄没染风寒吧?”

有赵漾为自己看两个灶,老吴氏就不用左右跑,闻言,抬起皱纹横生的额头看了眼山英婆,“没。”

“最近可有吃药?”

“没病没灾吃什么药?”

“山洞湿气重,他大病初愈,天天坐里边哪儿行?”山英婆洗了手,一手揭竹盖,一手握着木勺搅釜里的野菜粥,面带关切地说,“别像二堂兄得了老寒腿。”

老吴氏漫不经心,“农忙后再说吧。”

围墙顶多四五天就差不多了,到时就该插秧了。

说到这,山英婆的动作慢了下来,“三嫂子,三娘可有说农忙怎么安排?”

“什么怎么安排?”

“地里的活啊。”山英婆怔怔的望着冒泡的野菜粥,迟疑道,“我家要种五六分地,整天忙族里那些地的话,我怕自家地给荒废了。”

梨花将田地看得重,进谷以来,一起开荒的地全部属于族里。

每家每户也就屋前屋后两分地左右,早晚挑个时间几下就忙完了,可她家半亩还多,只早晚根本不够。

老太太本就为山英婆换了元家的地不痛快,现下更觉得山英婆故意显摆。

元家拿了老大那么多粮食,到头来不惦记老大,反而跟山英婆做交易,她瞪赵广昌,“没事就去挑水,别在我面前晃。”

否则她真怕拎刀把他砍了。

赵广昌多会察言观色啊,知道老太太想到了元家,和山英婆商量,“山英婶,你要是担心忙不过来,将元家的地卖给我如何?”

“我还指望那几分地过好日子呢,可不敢卖。”

而且她手里又不是没钱,哪儿会做那鼠目寸光之事。

想到什么,她问老太太,“三嫂子目前有多少地?”

老太太抿嘴不言。

赵广昌怕她迁怒自己,灰溜溜的挑着水桶走了。

无论在哪儿,庄户人家最看重的就是地,有地就有粮,有粮就饿不死。

山英婆以前欠债累累,现在拥有的山地竟是最多的,早先忙,大家没多想,如今聊到这个话题,老秦氏羡慕得眼睛都睁大了,“还是你聪明,知道拿粮食跟元家换地。”

知道元家想搬出去,她只觉得元家疯了,好好的安稳日子不过,非得去外面折腾。

青葵县李家要是好人,就该在划分的地待着,而不是整天跑到山上向他们喊话。

她问山英婆,“你怎么想到的换地的?”

山英婆瞅了眼拉下嘴角的老太太,明知不合时宜,但她就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她说,“元家人找的我。”

在她之前,元家还找过夏家人,奈何夏父自去年进山受伤就不好,夏家拿不出那么多粮食来,估计看她好说话就来找她了。

不是她吹牛,放眼附近几个村,恐怕只有赵家能拿出换地的粮食来。

老秦氏嘀咕,“她怎么不来找我啊?”

老太太抓起面团砸向木桌上的粘板,嘭的一声吓了老秦氏一跳,老秦氏心有讪讪,再不敢多聊这个话题。

偏山英婆来了兴致,抓着老太太追问,“三嫂子,三娘怎么说的啊?”

“我哪儿晓得?等她来了你问她!”

“她起了吗?”山英婆迫不及待的问。

老太太嘴角一撇,“我哪儿知道?”

明眼人都知老太太不高兴了,老秦氏扯山英婆袖子。

平时极有眼力见的人不知搭错了哪根筋,逢人就问农忙的安排,一时之间,都知山英婆家的地最多。

梨花提着自己的竹篮过来时,族里人已经准备出谷干活了,见她扛着小锄头来,悄悄给她使眼色。

梨花不解,“出什么事了?”

赵铁牛嗖的冲过来,“三婶生气了。”

“为何?”

赵铁牛拉她往墙边走,简短的告诉她发生了什么。

他倒没觉得老太太在嫉妒山英婆,更多觉得她后悔了,想当初,知晓赵广昌高价为元家买了两百多斤粮,老太太骂骂咧咧的让元家把粮还回来,为此放话要把大房逐出去。

赵广昌也厚着脸皮去元家问过,元家丝毫没有还粮的打算。

那时的情况,但凡老太太坚持,族里人肯定要帮她去元家把粮抢回来的。

元家实在没粮,用地抵不失为一个法子。

现在呢?粮没要回来,元家还把地给了山英婆。

他道,“你劝劝你奶,元家人没了就别再气了,气坏了身子不划算。”

梨花猜到老太太的心思,点点头,“我会和阿奶说的。”

因要在外面吃两顿,所以没在灶房放碗筷,大家盛粥全部用的竹筒。

老太太蹲在木盆边,左手握竹筒,右手抓着刷子刷竹筒里面。

梨花挨着她蹲下,“咱家粮多,用不着要那么地,阿奶要是喜欢种地,改天我让大伯挑几桶泥回来,咱在桶里种点野菜啥的。”

老太太嗔她,“谁喜欢种地了?”

她就是看不惯山英婆沾沾自喜的嘴脸。

再就是气赵广昌蠢,你对元家再好又怎么样?人家还不是把地换给了别人?

她是不愿意去想元家如果先找上赵广昌会怎么样的,因为依着她的性子,少不得将元家人一顿骂。

她岔开话

题,“我给你摊了几张饼,你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完的带身上饿了吃。”

“阿奶你吃了吗?”

“吃了。”

被山英婆气着了,她吃了两张饼,两竹筒粥,这会儿蹲着肚子都不舒服。

筛过的面比不得细面,但比粗面的口感要好,梨花撕了半张饼搭着粥吃了,剩下的用树叶裹起来放进了她的储物棺材里。

接下来几天,只要吃不完的食物就往棺材里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