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3页)

赵广安在前劈路,心有不解,“怎么给他们那么多?”

“这次御敌,大家都出了力,多卖些鸡鸭给他们,日子有个盼头不是?”

族里的鸡鸭差不多快下蛋了,鸡生蛋蛋生鸡,往后族里应该不会缺鸡鸭,其他村就不同了,他们没有而赵家越来越多,终究不好。

赵广安想了想,“也是。”

西边已经闻不到血腥味了,乍眼往坡下瞧去,甚至看不出发生过一场激战,草除尽,砸人的石头也通通运回坡上,留下一片干净整洁的空地来。

赵广安一惊,“谁做的?”

高架上的村民回,“益州兵做的,说是下次岭南人再来,还用这个法子对付他们。”

“对了,他们说兵营有投石器,让咱做一个呢。”

可惜没有投石器的图纸,否则以老木匠的手艺定能做出来。

村民略感遗憾,“十九娘,你去过益州营,可见过投石器的模样?”

“没。”

营里的将士忙着刨粮挖人,武器并没放在身边,倒是士兵们收到消息进山围杀岭南人时,她看到了士兵们用的盾。

那玩意好像是铁制的,有点沉。

山里人不会炼铁,制作盾的话,只能用木头或者竹子。

但接下来凿路才是大事,制盾一事,只能往后延。如若不然,就得再买些人专门负责这事。

压下这事,梨花先去给老太太报平安,估计石家人在村里,只字不提买人的事儿。

赵大壮没看到赵铁牛人影问了句,梨花意味深长的指了下外面。

隔墙有耳,赵大壮会意,说起另一件事,“李解走前同我说待他回来再让村民们回家,这几日,他们帮着把村里的草除了,给庄稼施了一遍肥。”

不得不说,人多干活就是快。

平日要忙好几天的活,两天就完成了,导致他到现在都不好意思。

在老家,邻里家帮忙干活是要请邻里吃饭的,村民们不求回报,让他过意不去。

他和梨花商量要不请大家吃烤饼。

麦子的收成不错,这是他们在山里的第一个丰收粮,请大家吃个饼就当讨个好彩头。

梨花无异议,“按堂伯说的办吧。”

石家人还在,请客不好落下他们,族里烤好饼后,赵大壮给他们也送了些。

石进不适应山里的气候,这两日又开始咳嗽起来,看赵大壮送饼来,问,“十九娘回来了?”

十九娘不回,赵大壮不敢这么铺张浪费。

赵广昌说他那个侄女是族长,大小事都得经过她同意才行。

女娃当家这事在梁州屡见不鲜,尤其是凉县,最为推崇女子当家,但像梨花小小年纪就掌管全族的却不怎么常见。

赵大壮将东西给服侍的仆人,如实道,“回来了,知道石老爷找她有事相商,她说换身衣服就来。”

梨花并不想见石进,照她的想法,让赵广从把人打发了就行,殊不知树村的人告诉她看到赵广昌去过石进住处。

看来,有些事躲是躲不过的,梨花这才来见石进。

石家的帐篷宽敞,里头摆了张小桌,桌上放着茶壶茶杯,以及一盏烛灯。

石进坐在矮凳上,不着痕迹的打量起面前的小姑娘。

她大伯说了她很多事,有门人人称道的好亲事,男方退亲后,心高气傲的她受不了,气势汹汹的要找男方算账,日夜兼程,这才侥幸的躲过了戎州的灾难。

跟赵光从说的相去甚远,以致他都快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了。

“十九娘可想喝茶?”

梨花从小就不喜欢茶的苦味,“我不喝茶,石老爷有何事找我?”

“朝廷舍弃戎州早有端倪,百姓被蒙在鼓里罢了,你怕是不知,合窳族的首领曾是北境武将出身,因一桩冤假错案被流放到岭南的,前年,北蒙攻占我朝五座城池,大有直攻京都之势,皇帝派了好几位将军都没能击退北蒙。”

皇帝让各州节度使出兵,大家不是称病就是以外敌来扰推脱,无法,只能提拨与北蒙交战最多的王家人,然而,旨意到达岭南,那位曾经忠心耿耿的将军竟要求以戎州作为报答…”

他的眼映着烛灯的光,眼底情绪不甚真切。

梨花语气淡漠,“朝廷同意了?”

“北蒙首领骁勇善战,朝中实在无人与之匹敌。”

梨花搭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收紧,“所以呢?戎州百姓就该死吗?他们风雨无阻的种地,没短过朝廷半文苛捐杂税,最苦的日子里,骂的也是贪墨灾银的狗官…”

百姓们一直相信皇帝勤政爱民,灾粮迟迟没消息是贪官污吏拿去了。

有些人至死都是这么认为的。

哪儿会想到皇帝从没往西南运过灾粮呢?

梨花冷笑,“戎州既被舍弃,为何又有人先得消息跑了?”

“口诛笔伐,皇帝也是怕的。”石进盯着小姑娘隐忍不发的愤怒,徐徐道,“所以给官员家眷和读书人透了风声。”

官员的家眷活下来,官员就不会反,读书人活下来就不会骂。

皇帝多聪明啊?

梨花又是一声冷笑,“一国之君,罔顾百姓性命,纵然读书人饶过他,戎州的冤魂也不会饶过他。”

岭南想要戎州,朝廷大可以提前放出消息,给百姓们走或留的选择,而不是让大家在饥荒里遭遇惨无人道的折磨…

明明早就猜到的事儿,然而说起冤魂,她还是控制不住的流泪。

石进叹气,“许是这样,所以各州节度使才反了吧。”

皇帝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自然要遭报应的。

梨花拂去眼角的泪花,“石老爷同我说这些干什么?皇帝不仁,我还能杀了他不成?”

这话可是大不敬,若在太平年间,传到衙门是要挨板子的。

石进眸光一闪,“皇帝远在京城,不是普通人能见到的,我与你说这些是想问问你日后有什么打算?岭南人来了一次肯定会来第二次,你能保证次次都把人击退?”

“岭南那位可是击退北蒙的大将,率军北上,你有把握保全族人和村民?”

梨花已冷静少许,思忖道,“戎州人身份低微,我们不藏在山里又能去哪儿?去益州?益州忌惮岭南,势必要将我们驱逐的。去荆州?戎州人在那儿什么地位石老爷也知道,我们虽是小老百姓,但家世清白,可不想任人奴役。”

她故意不提梁州,想听石进怎么说。

石进给自己倒了杯水,许久才开口,“为何不去梁州?梁州草原辽阔,气候寒冷,岭南人不会去的。”

梨花苦笑,“戎州人,走到哪儿都是任人宰割的,何况我们没去过梁州,谁知道那儿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