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3/3页)

憋屈,她问老村长,“广安媳妇这情况该怎么办啊?”

老村长哪儿知道?

继续看自己老伴儿。

老吴氏斜眼,“随她去呗。”

“那三娘得多伤心啊。”老吴氏说,“为了让族里过得好,三娘起早贪黑的忙活,到头来亲娘宁肯关心别人也不关心自己,三娘想起来该会多难过啊。”

老吴氏想象不到三娘难过的样子。

在她眼里,三娘不缺人疼。

幼时有亲爹朝夕陪伴,生病了亲爹也不离不弃,离乡后,有族人支持,长辈关心,缺邵氏一个无伤大雅。

她说,“你别在三娘面前说不就行了?”

“我倒是想,偏偏广安媳妇给二娘夹肉三娘就在旁边。”老太太愁得不行,“我出来那会,她跟李解学认字,表面没什么,心里肯定难过了,因为李解说她把两个字记错了,以三娘的聪明,像是会记错的吗?肯定难过走神的缘故...”

说着,她眼泪夺眶而出,“三娘的命怎么这么苦呀。”

这幕让屋里的人懵了。

为亲娘不喜的是梨花,老太太哭什么呀?而且单说偏心这事,老太太可是比邵氏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赵大壮刚端着碗老太太就来了,以致他到现在都没尝到肉的味道,此刻老太太一哭,他不好意思吃了。

耐着性子劝老太太,“我看三娘不是计较那些的人。”

老太太揉眼泪呢,听到这话,登时睁开左眼望着赵大壮。

赵大壮思索道,“从村里出来,没看到三娘怎么和堂弟妹单独相处,反倒一直跟堂弟形影不离...”

真要在意母女情分,事事都会以邵氏为先。

然而梨花挂在嘴边的人是赵广安,危险的事儿从不让赵广安做。

对邵氏,从来没有这样。

经他提醒,大家努力回想,好像没有梨花和邵氏相处的情形...

老吴氏笑话老太太,“三娘都不在意,你在意个什么劲儿啊,还哭?丢不丢人哪你...”

“......”老太太再次无以言对。

到底心气不顺,她反驳,“三娘嘴上不说罢了。”

“得了吧。”老吴氏低头扒饭,囫囵不清的说,“三娘是广安带大的,她要委屈,广安会不知道?这么些年,你看广安骂过他媳妇?”

老太太不爽了,“老三是那种人吗?”

别说骂,重话都甚少说过。

“三婶...”赵大壮舔了舔泛干的唇,宽慰道,“有得必有失,三娘有你和堂弟宠着,自己心里已经很满足了,你揪着这种事不放,她真在意了怎么办?”

老太太怕了,“那怎么办?”

“三娘不说,你就当不知道似的,随她们去吧。”

邵氏为何那样他不知道,也懒得去想,左右不妨碍族里的事就行,他说,“三娘从小跟着堂弟,跟堂弟妹相处的时间少,感情肯定不如其他人家的母女亲厚,没什么的。”

好像是这个理,老太太平静下来。

赵大壮以为她说完正事就会走,急不可耐的夹起块肉放嘴里,还没来得及嚼呢,就听老太太尖叫道,“啊,那我偷偷摸摸的出来会不会让三娘多想啊?”

“别本来好好的,叫我这一小题大做让三娘难受起来。”

不小心咬到舌头疼得冒泪花的赵大壮,“......”

三娘难不难受他不知道,但他很难受。

小吴氏看丈夫捂住了嘴,以为肉太烫的缘故,低头朝他碗里吹了吹,“慢点。”

“......”赵大壮不想再说话了。

老村长和老吴氏也不想说话,好不容易吃一顿肉,还得听老太太一惊一乍说这些事,不是故意败坏她们的兴致吗?

屋里一时陷入了沉默,老太太也感觉到了,摆手道,“罢了罢了,事已至此,说再多也没用,我先回了。”

“......”知道没用还说那么多?老吴氏骂人的心都有了。

但想到大儿子刚刚好想咬到舌头了,只想老太太赶紧走,就没开口骂粗。

等老太太走没影了才跟老头子发牢骚,“她自己都偏心惯了,还有脸说广安媳妇?什么人哪...”

“不说了,吃饭吃饭。”老村长动筷子,“什么事等吃完再说。”

老太太从来不否认自己偏心,但她自认再偏心也没偏心到外人身上去吧。

邵氏这简直蠢得无可救药了。

第二天去灶房,少不得跟老秦氏说起这事,老秦氏给她出主意,“广安媳妇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缠上了啊,要不去庙里拜拜...”

老太太狐疑,“行吗?”

“肯定行,四娘和离后,我就偷偷去庙里给她求姻缘,结果这不就成了?”

四娘跟明四和离后,老秦氏当晚就去庙里拜了,这不半月没到,孙家就找古嫂子上门问她的意思了?

去年她们来时,孙家没有反对她们进谷,这事她一直都记得,所以孙家来提亲,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