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3/4页)

百姓们有点懵。

官府征回了所有地,她们种出来的粮由官府收走后再统一分回来,听程副将的语气,种出来的粮食怎么像她们自己的?

有妇人大着胆子问,“我们种出来的粮食算我们的?”

程副将偏头看过来,“当然,益州王免了赋税,你们种出来多少粮就是多少粮。”

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巷子里的百姓们议论起来。

为了不让自己看上去显眼,梨花拉着李解靠墙而站,问身侧妇人,“婶子觉得如何?”

“北边有十几亩上好的良田,能去那儿最好了。”妇人迅速合计着,“咱们没有粮种,不知道官府会不会给咱们发粮种,开春的粮种是不要钱的,这次咱种的粮归咱自己,粮种官府恐怕得收钱了。”

“不然问问?”

妇人抬起头,因紧张,声音有点颤抖,“我们没粮种,官府给粮种要收钱吗?”

“不收钱。”说话间,程副将步履稳健的走了过来。

梨花微微侧身,站去李解身后。

李解扭身,挡住程副将的目光。

程副将并没注意到他身后的小姑娘,目光在李谢脸上滞了滞,偏头看向巷子里的百姓,耐心道,“这个时节,地里长了草,你们想种粮,把地捯饬出来后请村长检查地的情况,村长确认无误后就会给你们粮种。”

这么做,主要为了避免百姓领了粮种不种的情况。

他说,“城郊的田地多,以前是由官府登记人口后分配,现在你们想去哪儿就去,只要在益州地界,种出来的粮食都算你们的。”

还有这样的好事?妇人惊讶,“真的?”

“真的!”程副将又瞥了眼李解。

倒不是他怀疑李解的身份,兵营征兵后城里就阴盛阳衰了,迁都的消息传开,城里没征兵的男子也携家眷走了,进城至今,面前的青年是他见过的唯一的男子了。

“小郎君想去哪儿?”他问李解。

李解摇头,“没想好。”

“若想待在益州种地,待会便来衙门登记,无论去哪儿,都有士兵护送保证你们的安全。”

“容我想想吧。”李解面露迟疑。

程副将点点头,问百姓们是否还有疑惑,然后往下一个巷子口去了。

益州城的粮食没多少了,目前想方设法也要让百姓们种地,如若不然,用不着外州人打过来内部也会乱。

走了两步,他回头和李解说,“城里空置了许多宅子,过两日衙门就会重新登记,凡是无主之宅,你们占了就是你们的...”

百姓们喜上眉梢,当即忘了害怕,撒腿就往巷子里跑,“这个宅子的主人搬走了,我要这间宅子。”

“我要这间…”

“这间,这间是我的…”

刚刚还略有些紧张的人,这会儿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程副将补充,“每人限一座。”

李解问梨花,“咱们可要...”

“要。”尽管知道是程副将

收买人心的手段,但城里有座宅子,往后进出办事方便得多,“你之前来过,觉得哪儿的宅子好?”

李解眺向衙门后头的街。

梨花会意,待程副将回了衙门便往后面那条街走去。

百姓们沉浸在占宅的喜悦里,还没开始挑剔位置,因此衙门后街没人,街上静悄悄的。

这条街住的应该都是有钱人,门前立着石狮子不说,门和门框是铜制的,坚硬得很。

梨花挑了件黑色掉漆且没上锁的大门进去,宅子的主人约莫走得仓促,走廊散落着衣裳首饰,花草也枯死了许多。

不过门窗完好,家具摆设也在。

她问李解,“这间宅子怎么样?”

“看房屋格局不错,而且屋顶好像翻新过,没在地上看到碎瓦。”

地龙翻身过后,街上很多七零八碎的瓦片,而这儿却没有。

梨花也发现了,院子里有水池,这么久过去,里头仍有水,她道,“那就这儿了。”

不知道衙门的人什么时候来登记,接下来两天,她们给大门换了新锁,然后把城里逛了个遍,绘制出了城里的地形图。

逃荒开始,梨花选住所就选临近城门方便逃命的,这间宅子在城中,想逃跑,只能熟记地形。

除此,宅子还有个缺点:没井。

这儿离护城河近,但护城河的水质不好,喝了怕是会生病。

今天,李解打了一桶水回来,煮沸过后仍是浑的,跟谷里的溪水没得比。

梨花说,“咱怕是得先挖口井。”

“三娘子会来住?”李解问。

“不好说。”

哪天山里待不下去了,逃去荆州肯定比益州好,这么想着时,她后悔没有在西陵县租个宅子了,战事说来就来,可以的话,每座城都租间宅子,战乱时,哪儿安全往哪儿跑。

她看着益州城残存的街,脸色凝重,“你觉得岭南人会攻过来吗?”

“不好说,岭南人再凶残,骨子里也是个欺软怕硬的,知道荆州强盛惹不起,没有试图闯荆州的打算,益州兵力远不如荆州,岭南人发狠想攻进来不是不可能。”

李解再识字,毕竟没有经历过乱世,更不懂各州节度使为何纷纷称王反了朝廷。

皇帝登基,赋税徭役越来越繁重,却也没做出过什么人神共愤的事儿,除了戎州。

但仅仅因为戎州节度使们就造反好像有点牵强,他和梨花说,“程副将率几千兵就敢守在益州城里,想来是个有本事的...”

梨花也是这么想的。

益州兵对益州节度使极为景仰,若益州节度使品行不正,益州兵不可能服从他的命令。

像去年碰到押送戎州百姓的那几个小兵,她不过言语撺掇几句,他们就乱了阵脚,开始为家人安排后路。

说到这事,她又想起一件事来,“这次去荆州,我发现铁匠铺的铁器没有刀剑之类的,铁匠说荆州衙门禁止民间买卖铁器...”

李解道,“荆州没有铁矿,荆州王为了锻造兵器,当然要把铁器收集起来。”

“我当时就想着,有机会弄几个铁匠上山,把那些破铜烂铁利用起来。”

梨花在西陵县有过这个想法,但被泥鳅他们的事儿耽搁了,都没来得及好好打听,她说,“黑市上买卖人口的那帮人手里用的铁链子精致得很,连箱子也是铁打造的,我怀疑他们认识铁匠...”

“他们不是死了吗?”李解知道梨花的意思,想顺着那群人找到铁匠的位置。

梨花说,“肯定有同伙还活着,李解,过些日子去荆州收粮食,我们先去西陵县一趟。”

“好。”

她和李解说,是怕自己忙起来给忘了,逃荒到现在,外人都说她未雨绸缪,其实她自己明白,基本都是想一出是一出,没有详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