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第2/5页)

村里好多村民受伤了,想到自己可能染病,难受得不行,得知赵青山也染病后,他们顿时不难受了,安慰赵青山染病了好,往后再有难民来,他们就能肆无忌惮的干架了。

明明是件伤心事,说到最后都兴奋起来,隋氏告诉梨花自己听到的,“村民们嚷着要去戎州跟真正的罗大郎他们交手呢。”

“???”梨花疑惑地看向李解,李解叹气,“事情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自古以来,瘟疫是最让百姓绝望的事儿,曾经有村子发生瘟疫,官府下令烧村,连同村里的人一起烧死,所以百姓们最怕的就是瘟疫。

然而这次,亲眼看到染上瘟疫的难民后,村民们竟对瘟疫有些向往。

赵青山也是如此,他回戎州,不仅仅想跟嗜血者学功夫,还想去找他小妹,他问梨花,“青山叔的小妹失踪了?”

梨花点头,“他和你说这事了?”

逃荒那会,她叫叔伯们接外嫁的堂姑们回来,这才知道赵八娘被婆家卖了。

二堂爷到死都不知道这事,可能二堂爷心里有所猜测,但他从来没问过,现在二堂爷已经离世,不曾想赵青山还惦记找堂姑的事,她说,“我堂伯还跟你说什么了?”

“他现在一门心思想回戎州。”

他走神就是因为这事,赵青山破罐子破摔,其他人有样学样怎么办?

云州用家人控制嗜血者为他们做事,山里人不知道,羡慕他们的身手自己染病怎么办?

他告诉梨花自己的担忧,梨花百思不得其解,“岭南人称其为瘟疫,那就是不好的,谁脑子进水了自己染这种病啊?”

“人们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的。”李解眺向东边,“要是大东家的话,估计不会迟疑的。”

赵广昌那人唯利是图,又见过嗜血者的能耐,保不齐真的会利用这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梨花说,“我大伯的事儿待会再说,我先去看看堂伯。”

屋里,赵三壮说得口干舌燥,但赵青山铁了心要搬去戎州,甚至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见梨花进来,脱了鞋给她看自己脚背上的伤,“也是我不小心,叫人抓伤都不知道,三娘莫担心,你不是养了批嗜血者吗?我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病情不会恶化的。”

他语气轻松,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梨花看向桌上的衣物,思忖道,“堂伯想去戎州的话就去吧,不过能否再等几天。”

见他没阻止自己,赵青山有些不习惯,然而他已打定主意去戎州,谁都拦不住,问梨花,“为何?”

“益州城里的难民多,一旦他们发病,官府恐怕也没辙,所以我想进城瞧瞧,看看能否将染病的百姓笼络过来,和咱一起去戎州。”

能进城的难民都是经过益州官府筛选的,作奸犯科的人要少得多。

赵青山想了想,“我陪你进城。”

怕梨花拒绝,他说原因,“我已经染病了,谁来我都不怕,三娘,堂伯几十岁才有这身本事,就让堂伯为你做点事吧。”

梨花哭笑不得,“堂伯,这病终究是病,不是什么盖世神功。”

“但在我眼里就是。”赵青山固执道,“不说了,我陪你去益州城。”

益州城以前是州城,自益州王迁都钦郡城,立后蜀国后,益州城就成了益州县,然而在梨花心里,益州城和从前没什么两样。

这趟进城,除了赵青山,她还带了隋氏。

守城的官兵似乎换了一批,他们不认识梨花,但看她衣服洗得干净,问道,“你是住在山里的小姑娘?”

程副将率兵退到城里后,整个南边只住着兄妹两人。

梨花颔首,“是呢。”

她向官兵介绍赵青山和隋氏,称他们是投奔自己的荆州难民,此番进城是给城里亲戚送东西的。

她掏出户籍牌,守城官兵没有刁难,“这两日山里可还有逃难而来的荆州难民?”

“有的。”梨花琢磨官兵的意思,“不过少了。”

“东高村怎么样?”

梨花不诧异官兵问起此事,昨晚她们杀难民的尸体就在不远处没清理呢,她说,“村长不知哪儿来的人,神通广大得很,收留难民的同时还将闹事的难民杀了。”

官兵指着不远处的尸体问梨花,“那是他

们杀的?”

虽然隔得不远,但他们不敢擅离职守清理死尸,于是那些尸体昨晚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

“不知道。”梨花嘟嘴,“我和阿兄不是村里人,他们就是杀了人也不会和我们说实话的。”

“他们村长哪儿的人?”

东高村已是废墟,村长能重建房屋安顿村里人,的确是个有本事的。

“不知道。”梨花道,“他说的官话,我听不出来。”

那就不是外地的,即使是,也是和益州毗邻的戎州人,官兵纳闷,“难不成是戎州人?”

“要我帮你问问吗?”梨花问。

“不用。”真要是戎州人,约莫也是想找个安静地过日子,小姑娘说话不知轻重,惹恼他们就麻烦了,他说,“你和他们打交道时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荆州已经乱了,保不齐哪天岭南就是攻到这儿来,有戎州人庇佑你们,总比自己单打独斗要强一些。”

梨花故作乖巧的点头,顺势问,“城里怎么样?”

“进城后别乱走。”

“好吶。”梨花甜甜一笑,待过了城门,就见往日蓊郁的麦苗不见了,被乱七八糟的草篷代替,沿街的房屋亦关着门,不见一个益州人。

沿街走了几十米都清风雅静的,周围连个呼吸声都没有。

“这就是益州城?”赵青山含着背,缩起脖子四下张望,“怎么像进了荒城似的。”

街上似乎多日无人打扫,衣服,杂草,麻袋,盒子,首饰等到处都是,赵青山说,“咱们走后的青葵县就是这样的吧?”

已经四月末了,风不再寒凉,然而拂过脸颊仍有莫名的凉意。

几朵乌云挂在东南角,压得整条街昏沉沉的,赵青山没什么底气的说,“城里人会不会都死了?三娘,要不咱还是先回去吧。”

犹记得来的路上,他可是信誓旦旦的说他什么都不怕的。

梨花说,“来了总得看看古阿婶她们再回。”

虽然奇怪城里的人怎么不见了,甚至连难民的影子都没有,她还是硬着头皮到了古阿婶的住处。

和路过的街道不同,这条街显得没那么乱,墙里的麦苗也好好的,但院门落了两道锁,她和赵青山说,“堂伯,古阿婶她们约莫去集市了,你和隋婶子咋这儿等我,我去去就回。”

隔壁就是益州兵的住处,门前还有两个小兵看守,赵青山浑身不自在,“你早去早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