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第2/2页)

琢磨村民的话,他问,“村里没盐了?”

“有,但不多了。”

汤九郎找李解说了这事,李解的意思是等梨花回来再做打算。

赵广从去云州还没回来,闻五他们又去了梁州,暂时没有人手找盐。

此刻梨花回来,村民们便把这事说了。

“十九娘,村里的盐顶多还能吃五六日,往后怎么办啊?”

农闲时不沾盐还行,农忙不吃盐浑身使不上劲儿,因着要开荒,村里仅有的盐大多添到了他们的伙食里。

村里的孩子都不忘记盐的味道了。

梨花已经到了阴凉处,闻言,沉吟片刻道,“容我想想吧。”

盐泉镇有点远,又在南边 ,得安排好才行。

“不急。”村民们信任她,说道,“我们就是与你说说,农忙后不吃盐死不了人,我们担心的是明年开春...”

开春播种,不吃盐的话体力跟不上。

梨花家里有长工和短工,这点道理自然知道。

农忙的油水要管够。

她道,“开春肯定让大家吃上盐。”

得了这话,村民们的心落回肚子里,重新聊起村里的事。

老族长见识多,来村里后,在农事上帮了他们许多,不仅如此,他还教大家怎么养鸡鸭,怎么在稻田里养鱼。

在场的哪怕自诩为庄稼老把式,但比起老族长也是自愧不如的。

也是认识老族长后,村民们才知道梨花带着全族人活到今天何等不容易。

村民道,“十九娘这趟辛苦了,村里的事有我们,不会乱的,你回山里休息几日吧。”

他们知道老太太生病了。

不忍心梨花这般奔波劳累。

她这个年纪,本该活在族人庇佑下,而不是东奔西走为族人和他们撑起一片天。

梨花莞尔,“好啊,回村待两天我就回山里。”

有了推车,搬运铁皮铁块就轻松多了。

梨花本想搬轻点的货物,还没动,立即被村民拉住,“这事哪儿用得着十九娘?我们来吧。”

“别看我没了只胳膊,力气都在呢,推不了车就挑担子,最差还能背背篓...”

为了讨兵役,自断胳膊的不在少数,初始可能会觉得丢脸,如今只庆幸自己没为那些狗官冲锋陷阵。

单手把扁担扛在肩头,找话和梨花聊,“南陵县有岭南人驻扎吗?”

“没有。”梨花帮不上忙,便捡了地上的农具往回走,说道,“岭南攻下荆州五县后,荆州王主动求和,岭南人全退回自己的地界了。”

村民难以置信,“岭南人这么好说话?”

不像啊。

“当然没那么好说话。”浑身挂满尸骨的鲁小五冷冰冰开口,“但耐不住荆州给得多啊。”

难民没懂,“荆州给什么了?”

“女人啊。”鲁小五掐住胸前的头骨,眼里怒火滔天,“岭南没有新生儿,荆州王便把荆州女人送过去为他们生孩子!”

这是江雨说的。

岭南人攻进南陵的那天,江雨全家躲进地窖逃过一劫。

地窖的存粮吃完后,他与城里活下来的人结伴去王都寻求庇护。

途中没有遇到盘查身份的官兵,顺利进了重兵驻守的建州,建州过去就是王都。

五天的路程,他以为再熬五天就得救了。

谁知还没出建州城,官兵大街小巷的抓女人。

小到十来岁的,大到四五十岁的,凡是女人,通通不放过。

那时他才知道荆州未战已降,且拿女人去求和。

为了不让妻女受辱,他放火烧了难民营,本想跟妻女共赴黄泉的,天不遂人愿,妻女死了,他活了下来。

“荆州的太平,是拿女人换的!”鲁小五满脸不屑,“我要是荆州人,非捉了荆州王的妻女丢去岭南不可!”

说的是荆州,他却将牙齿咬得咯咯响。

村民不自觉想到云州。

云州挨着岭南,云州女子只怕也难逃一劫的。

鲁小五怕是想到远在云州的亲人了,村民哀哀叹气,“老天爷不给活路啊。”

天下大乱,男子尚且难活,何况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

随着荆州太平的缘由揭开,气氛变得压抑沉闷。

这让村外的人以为梨花没了,坐地痛哭。

哭声传到村里,树荫下拼小船的老村长动作一顿,双腿发软往地上倒。

打下手的李解扶好他,声音哆嗦道,“约莫谁家的孩子打架,我出去看看...”

扶老村长在椅子上坐好,大步跑了出去。

过门槛时,双脚似乎不听使唤,差点绊倒。

老村长盯着他,表情怔怔的,像被人夺了魂儿。

清扫完鸡笼出来的隋氏看他如老僧坐定,轻轻唤了声,“老族长?”

他是赵家的前任族长,在村里,村民们都是这么称呼他的,隋氏也如此。

她缓缓上前,想问他怎么了。

还没到树下,听外面传来喊声,“十九娘没死,十九娘没死。”

“呜...”椅子上的人忽然捂住脸,嘴里溢出声若蚊吟的呜咽,“没死,三娘没死...”

老人家的口齿模糊,不过隋氏听懂了。

隐隐明白老族长刚刚为何那样,她大声重复,“十九娘吉人天相,好好的呢。”

梨花不知道谁起的头,当看到李解疾风一样冲出来时,她哭笑不得,“你也以为我没了?”

李解站在梨花两步外,脸色苍白的望着她,半晌,坚定摇头,“不信。”

赵家都说她是有福之人,怎么会死?

他不知道他的声音在抖。

他拿过她腰间的布袋,像平常落后她半步,缓声道,“下次出门,我随你一起吧。”

他发誓要用命报答她的。

梨花想起盐的事,点了点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