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第3/4页)
但是!!!
这雷达毕竟不是乌克兰一个国家的事情,还有俄罗斯在里面。
他以为,干这种偷偷摸摸的事情,就应该低调,老实。
有人上门找事,也要避着,他们怎么会被警察带走?!
安德烈波夫这会儿哪敢迎上去,那不是找死么,他闪身站在一边的报摊,仔细观察。
与他们两个一起被带走的,还有一个看起来很普通,衣着破旧的老头,以及三个光头男青年,还有一个光头是躺在地上,被抬走的。
安德烈波夫向店里的人打听,她们也不明白,只知道那个亚洲女人抓着桌上的刀叉冲出去了,现在那副刀叉已经变成了证物,拿不回来了。
在警察局,警察对三个光头男青年的态度明显很差,对王雪娇、张英山和老头的态度算不上特别和蔼,不过好歹没有被指着鼻子大吼大叫。
王雪娇看起来特别老实,跟刚才那副手里拿着刀叉的邪典模样完全不一样。
两人跟警察之间语言不通,警察只得把他俩留在拘留室里,先审老头。
王雪娇都已经想着应该上哪儿雇个翻译了,安德烈波夫那货是指望不上了,他这会儿躲事还来不及,不会上门找不痛快的。
不过乌克兰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和做生意的人在,随便抓个活的不成问题。
按张英山的说法,他抱着面包跑出去,就看到那四个光头男青年在抢老头手里的木盒,于是,他就上去动手了。
王雪娇知道最近有这种抢勋章的事情,勋章可以卖钱,曾有一个老人被人闯进家里,把他的勋章一扫而空。
“乌克兰的治安已经这么差了啊。”王雪娇感叹道。
过了半个小时,拘留室的门开了,一个警察站在门口,冲他俩招招手,说了一句什么,依旧听不懂,不过她领悟到警察的意思,是让他们出去。
王雪娇心想:“难道他们找到了免费的翻译?还是找到了收费的翻译……他们会不会要从翻译费里抽成?”
乌克兰警察的名声也很差,以收受贿赂、不干正事而闻名。
那个手里拿着木盒子的老人也已经出来了,他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王雪娇和张英山,叽里哇啦说着些什么。
看那意思是……可以走了?
王雪娇迷茫地看了一眼刚才向她招手的警察,警察都已经跑得不见人影了。
看那意思,真的是可以走了。
王雪娇一脸懵,她试探着往门外走了几步,真的没有人拦她。
“啊~又重见天日啦!灭哈哈哈哈!”王雪娇叉腰大笑。
老人一脸慈爱地看着她。
张英山不忘初心,把手里的面包交给老人,老人不愿意接,张英山硬要塞给他,老人反推,两人你推我让。
最后,老人实在拗不过张英山,从他的木盒里取出一枚用纸包着的勋章,放在张英山手上。
“这些面包不值什么钱的,我不能收……”
现在……攻守易形了!
轮到张英山往外推“不要不要”,老人硬往张英山手里塞。
王雪娇见他俩推来推去的,没完没了。
便作主替张英山收下了:“你再去买点奶酪和香肠。”
张英山也觉得如此下来,没完没了,便跑去买了一大兜吃的,按照现在的物价,是乌克兰人一个半月的工资。
他一下子买了太多,老人手里拿着木盒,另一只手单拎着一大包实在吃力。
“得,咱们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们给他送回去吧。”王雪娇跟老人比比划划,老人又推让了一番,意思是你们自己吃吧,王雪娇给他比划了一个坐飞机的姿势,意思是他们要飞走了,带不了这些东西。
老人怔怔地点点头。
虽然不知道他有没有理解,反正,他继续往前走了。
王雪娇和张英山两人跟在他后面,一直跟到了一排五层楼房那里。
那是一种老式单元楼,由玉米大帝发明,同时,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张英山看着它,有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绿藤市局的警察宿舍就是同样款式。
老人住在二楼,他摸索出钥匙,打开门。
门里的东西不多,主要都是书,柜子上放着一些照片,照片上都是穿着工人衣服的老人和另一批人笑呵呵,不是站在船前面,就是站在龙骨前面,还有一堆人穿着西装,整整齐齐的坐在一个大礼堂里,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在他们身后挂着一个横幅。
横幅上写着中文和俄文两种文字,中文写的是“热烈庆祝KN1号项目提前完成,为劳动节献礼!”
照片上的日期是1960上5月1日。
王雪娇不知道KN1号项目是什么,不过她知道苏联撤回专家就是在1960年的夏秋之际。
所以有苏联专家顶着大暴雨烧原子弹的资料,火被雨浇灭,资料得以保存的传说。
按说,五月份,两国关系应该已经挺不好的了,不过看照片上的人,都笑得很真诚。
王雪娇能够理解,一线员工相处时间久了,感情就是深。
老人见王雪娇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半天,很开心地又拿出了一个小皮包,皮包里有中国的公交车票、食堂餐票、公园门票,以及一些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一眼能看出来的是故宫、北京的北海公园,还有蹄尖。
王雪娇盯着瞧了半天,张英山说:“这是惠丰堂饭庄,这是他们的招牌菜,烧烩爪尖,是慈禧喜欢吃的,还有葱烧辽参。”
“……你怎么知道!!!”王雪娇忽然觉得自己白活了,她居然不知道这么有名的菜?
张英山解释道:“曾局去北京出差的时候,给我们打包带回来过。”
“!!!什么时候?!他连一百块都不愿意出,还给你们打包!!!”王雪娇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张英山闭了闭眼睛:“我上辈子的时候。”
所以,曾局上辈子能当反派BOSS的保护伞,也是有原因的,他舍得花钱!
王雪娇悠悠叹了一口气,作者啊作者,上头是让你改犯罪份子的身份,没让你把整个人的人性都改了啊!新闻与出版总署不会因为一个市局局长请手下吃饭,就把全书给禁了……
哦,也说不准,三个人以上聚餐是叫啥来着的……哦,有形成小团体、小圈子的可能性……
老人见王雪娇和张英山对着烩蹄尖照片琢磨了半天,他还拿出了一张北京地图,给他们把惠丰堂饭庄的地点给圈了出来。
王雪娇赶紧解释:“我不是想吃,真的,我没那么馋!”
听不懂中文的老人,一脸慈爱地看着她,还给她看了更多的照片……王雪娇拿着照片,在地图上比划,老人给她画了一个圈,又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