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栖身(第5/5页)
用生物细胞培植出了这个密码,所以把它当作正常生命。大错特错!这东西应该是信使啊,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某个目的来进行的。白泓羽快速地过了一遍这个单细胞生命体的历程,恍然大悟。果然,第六次有两个细胞进行分裂,第七次分裂的细胞数又变成了四个。
“试试把这些细胞分成两个部分,数量任意。”她提议道。白泓羽没有解释原因,汪海成知道这姑娘心思缜密又涉猎驳杂,便不细问,让实验员把细胞分到了两个培养容器里,一边八个,一边九个。
这时候已经过去了一天,这些细胞除了分裂,没有表现出任何正常的生命活动迹象,游动,衰亡,进食,统统没有,甚至搞不明白它们分裂成小细胞之后再长回原来大小的细胞质补充来源是什么。实验室守在这里的一群人也都不吃不睡,木桩一样。
第八次分裂开始前,白泓羽低声说:“如果我猜得没错,会有两个分裂。”
果然,两个容器中各自新增了一个。
第九次,白泓羽预言“这次是四个”。同样如她所说,一边容器新分裂了一个,另一边新分裂了三个。就在大家以为是有神秘的二、四、二、四规律的时候,白泓羽接下来的三次预言突然又变成了六个、两个、六个。
所有预言一一应验。
这些科学家都是各自学科内的中流砥柱,年纪都比白泓羽大上不少。看着这年轻的姑娘故作神秘,一直也拉不下脸来不耻下问。但疑问越拉越大,这群人心中的躁动不安也越来越难掩饰,旁敲侧击地问这姑娘,但她就是不说。大家也各持身份,不好意思问得太紧。
直到离“零号”开始分裂过去两天后,白泓羽才终于公布自己的答案。当着大家的面,她列出了细胞在整个分裂历程中,每个阶段存在的总细胞数:
1、2、3、5、7、11、13、17、19、23、29、31、37。
列完之后,白泓羽发现周围诸位居然毫无反应,这才明白原来生物学家们对数字几乎毫无敏感度。只有汪海成看得明白,只觉寒气上涌,他低声说道:
“质数序列。”
除去初始的单细胞“零号”,后面每次分裂结束,总细胞量都在质数序列上,这是一个精准设计好的流程。
白泓羽能发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她比在座的大师们聪明,或者更精通数学,只是因为取巧。作为一个科幻爱好者,她读过太多与外星文明接触的东西。数学,特别是质数,是最无异议的首次联络信号。它用最小数据量传递着一个无可争议的信息:我们理解数学体系,我们是智能存在。
在这里,细胞用自己仅有的功能展现了它上面的超智能设计,告诉人类:成功了。
白泓羽让大家把细胞分成两个容器,因为她想不明白这些细胞是如何“知道”要怎么按质数序列分裂。如果把这些细胞当作一个机器,当然可以“设计”成分裂的数字,通过“开关”来控制分裂数量。但它们既然是独立的细胞,它们又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细胞存在呢?
它们彼此有通信手段吗?把它们分成两个容器,彼此隔离,它们是怎么知道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细胞,来按质数序列达成分裂目标呢?
培养室里有极高精度的信号监测天线,白泓羽查过了上面所有频带的监测情况,都像正常细胞一样,并没有特殊的通信信息,包括中微子手段。
了解得越多,这细胞的奇迹就越让她激动。
几经斟酌,她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构想:
“如果消灭几个细胞,它们下次分裂会把数量补回来吗?”
连争论都没有,所有人仿佛都被催眠了一样。他们此刻怀着圣徒朝圣般的心情,不过摄住他们心智的不是信仰,而是好奇。他们分出三个细胞来,用激光直接蒸发掉。
下一次分裂的时候,几乎可以听到在场人们急促的心跳。一边三个细胞、一边四个细胞开始涌动的时候,全场彻底死寂下来,只有剧烈的心跳,然后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学者晕倒在了地上。
41。
房间里除了心跳,安静得瘆人。所有人都明白,自己见证了第一次伟大接触的发生。不需要细胞的发育,不需要等会说话、有超能力的外星人爬出舱门,这个存在用几十个细胞就宣告了自己的存在,揭开了宇宙深邃的一角。
汪海成从屏幕上抬起头来,闻着房间里湿热的臭味。将近三天,这群人不眠不休,散发着各自的体臭,每个人深凹乌黑的眼眶里都透着逼人的神光,这些智慧之光被屏幕上几个看不清面目的球体死死吸住,无法脱离,就像吞噬一切的黑洞似的。
汪海成知道,拉绳子已经不可能停下来了。
他回头看着白泓羽,连续几天的熬夜并没有在她年轻的身上留下任何疲惫的印记,她盯着培养皿,眼睛里闪耀着摄人心魂的精光,梦想的火焰在瞳眸里肆意燃烧,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