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千秋》定档(第2/3页)
但,遵守规则就一定有赚?
人不是数据,市场也并不能被精准预测。
一种题材从萌芽,到成长,到引燃变成爆款,到变成普遍接受的潮流,成为经典,最后烂俗,或者发挥出新的生命变种。爆款题材的流行,往往需要漫长幼年期的铺垫喂养,需要数不清的前作精神殉道。
只拍最安全的题材,集中所有资源去拍最可能嬴的作品,是没有勇气开拓出新东西的。
通吃思维对文娱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同质化产品的增殖,只会耗竭整个产业的灵性与生命。
面对御三家施舍来的优惠条款,方可以只是笑着应付下来。
下了谈判桌,一个电话就打给了靳茜。
方可以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力有不逮的时候,该摇人就摇人,该喊家长就喊家长。
好在靳茜也回国了,接手后续洽谈工作后很快有了突破性进展。
专门制作热门综艺和八点档电视剧的水果电视台表达出积极的意向购片意向。
水果台自前CVB时代[1]就是流量为王,素来是没有那么多矜持讲究的,上到沉重到令人发指的严肃向正剧,下到五雷轰顶的狗血裹脚布,全都百无禁忌,有一种朴素的美感。
它也是各大地方台唯一主动拥抱网络流媒体时代的平台。靳茜表示,他们的自营网络播放平台目前正在草创期,目前正是需要各种资源填充片库的时候。
一听说方导的电视首作居然有意找水果台,这马上就打开大门来迎接了。
我们也可以谈,我们也可以为发展感官行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久仰大名呀,靳总,方导,二位真是年轻有为。哦孙导,好久不见,几年之前你做的那部魔幻剧还是我们当年的剧王呢。”
水果台高层展现出了非常积极主动的态度,亲自来迎接,拉着购片部的人当场就开了个看片会。
然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作为普通观众而言,她对片子成片质量很满意,就是,有没有考虑再拉长点。
32集太少了吧?
《千秋》的信息密度也够足。不考虑剪他个60集、80集的长篇连续剧吗?价格什么的好商量。
——不拉长点,怎么去跟广告商谈啊。
反复拉扯之后,最终敲定下来35集的体量,首播日三集联播,一集共计50万的价格购买点电视台首轮播映权和次日重播权。
至于网络播放权,则由水果台600万和P站800万购得联播权。
等等,P站是怎么冒出来的?
怎么还突然这么有钱,它不是一个穷得审核都快挂了的倒霉弹幕交友网站吗?方可以问。
“啊?我没告诉你吗?”靳茜眨眼,
“扶苏文化今年初投资控股了P站15.3%的股权,徐景时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名义,强行要了《千秋》一半的网络播放。
“他说《万历1582》和《千秋》都是李雪亭老师参与的本子,正好还能来一波联动。回头衔接得好,说不得还能给《天启1626》添个热度。”
方可以啊了一声:“要这么说,《1582》当年还是水果台制作的,香火情总在的吧?”
“对哦。”靳茜眼前一亮,但想想又算了,“先不要把所有牌都压上牌桌,毕竟两部作品的目标人群有差别。如果播出后反馈合适,再来一波联动宣传也不迟。”
一切谈妥,三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宣传。
*
4月2日,周五,愚人节翌日,晚间20:00
在业内观望、圈外吃瓜、好事者摩拳擦掌地期待中,《千秋》堂堂登陆水果卫视的晚间黄金档。
当然,在这个互动域挤占直播域大屏生存空间,机顶盒与IPTV等播放手段走入千家万户的时代,所谓的黄金强档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媒体娱乐手段的增加,也导致观众黏性的大大下降。
尽管如此,地面频道依然保持一定市场份额。水果台提前网络平台2小时播出的优势也为其争取来了不少关注。
比如,八百年不看电视剧的苏雯(见第6章 )刚刚结束月末总结盘账的地狱噩梦,难得周五能够准时下班,回父母家吃了顿晚饭。
餐后一看时间正好,苏雯打开家里的4K大屏,打算验一验自己白月光首此下海,咦,好像也不能这么说,上岸,也不对。
哎呀随便了,总之是第一部电视剧的成色。
等等,这机顶盒怎么使来着?遥控器在哪儿?有没有手机操控软件啊?
“妈——”
一分钟后,苏妈妈踩着七彩祥云从厨房闪现登场,擦干净手上水珠,端着盘刚洗的水果放在茶几上,接过遥控器如臂使指地一通操作,屏幕跳转到水果台。
“来吃点水果,我上午去挑的,可新鲜呢。刚吃完饭不要直接躺下,你看你这两年小肚子都出来了。”
“我这是过劳肥。”
苏雯辩解。但还是乖乖站了起来,在沙发和茶几的夹道中缓慢踱步,进入待机动画。
苏爸爸从卫生间磨蹭出来,就见女儿对着沙发表演三过其上而不瘫,一乐:
“哎呦,这是专门起来迎接我呢?自家人,何必行此大礼啊。”
苏雯翻了个白眼。
说话间时间到点,广告结束,画面上SE和晶彩制作公司联合署名片头短暂出现,下一刻,正片播放,画面变暗。
首先是黑屏。
接着,像是蒙在镜头前的东西逐渐被拉远,又像是镜头后推。画面中的色彩从墨汁般的黑逐渐透转成浓重的赭红,光线从眼前的布料后方透出。
手持镜头慢慢移动,布料上出现精致的刺绣纹路,寸寸移动。
“这只雁纹绣得不错,是谁绣的?”
画面停留在一处针脚细致的纹路上,一个充满着雍容富贵的中年女声问道。
“回夫人,是阿岚绣的。”
画幅外,年轻的女声低低应答。
“哦,这声音还挺悦耳。我想想,阿岚当是小淳生的那个孩子吧?如今几岁了?”
“十六。”
“嗯?”
一直低着头审视衣料的镜头像是忽然停滞了一下,慢慢抬起,露出画幅外正束手而立的三名少女。
即使是如出一辙的穿着打扮,一模一样低眉顺眼的温驯姿态,最右边的少女依然能轻易吸引旁人的视线。
镜头停下,对准。
“阿岚,把脸抬起来。”
少女抬头,却很克制,下颌微收,眼帘抬起看了眼前方,就像是一只受惊的兔,旋即又垂落回应有的姿态。
“原已是个大姑娘了。起来转一圈。”
“姿态倒也算窈窕动人。学的什么舞?”
“回夫人,《羽舞》、《人舞》同《雩舞》学得差不多了,《响履》将将能把动作顺全,《云门》同《大韶》刚开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