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2/3页)
季胥忙道:“一个钱而已,都说这条巷住的是好人家,想必谁也不会亏了我们的,郎君一定也是被人坑蒙了去,误收了这假/钱,我从前也上过当呢,不碍事的,换了来便成了。”
那汉子道:“正是这样!一个钱而已!还能短了她的?”
说罢便又摸出个钱来,给了季胥。
季凤还想理论,季胥抚了抚她的后背,季凤一看阿姊的眼神,便懂了,小人难缠、勿惹,遂继续做自己的营生,不与分证。
这会子,市内正中央,耸立的着一座市楼上,悬了面大鼓,有市吏爬上楼,击鼓传声道:
“开市咯!开市咯!”
“市门开——”
那市里东、南、西三扇市门便大开了,外头等着去店肆开张的商贾便涌进来,并些就市买物的百姓,整个市,一下喧腾起来。
其中,混入内的,不乏一些没有市籍的小贩,那卖桃木雕的张货郎便在其中。
只见他背着筐篓,衣裳胖鼓鼓的,游刃有余的,和普通逛市的百姓并无二致,和人聊闲天儿的功夫,便从怀里卖出一把辟邪的桃木短剑。
季胥这厢还在巷子里,豆腐脑儿卖的正火热,忽听的有人喊:
“市吏来了,市吏来了!快跑!”
是那卖鸡子的,如今从巷子里倒回来,跑着路过他们这堆人,还捎带嘴提醒了一句。
季胥和季凤,便也将桶子篮子一提,撒腿就跑,撂话道:
“在此地等我!我一会儿回来!”
还有那给了钱,捧着碗没等到豆腐脑儿的呢,自然哪也不去。
不一会儿,便有一胖一瘦,身穿皂服,系了赭色腰带的两名市吏,自巷口缓缓走过。
县市那头开市了,意味他们也就上值了,在城里各处巡逻,驱赶那些没有市籍做买卖的散户,见这处一簇人,便问:
“可有看见散户叫卖的?”
这簇人,男女老少的,俱已见怪不怪,从善如流摇头,
“没有。”
两名市吏走开后,绕远藏在巷里的季胥两姊妹,方折返回来,接着卖。
那卖鸡子的老伯也继续叫唤:“鸡卵子——”
季胥留了个心眼,这处自己忙着,唤季凤去巷口那头盯梢。
季凤机灵的很,远远见有市吏,镇定的背身走开,等一拐弯,撒腿狂跑来报信。
季胥和那卖鸡子的便匆匆跑去藏了,季凤便提着空桶原地等,她们那豆腐脑儿卖空了,这会子在专在叫卖豆腐了。
如此到日中时分,豆腐剩十来块没卖了,季胥便挽了篮子,轻装简行的,携季凤装作去市里闲逛的模样。
至于那只空木桶,事先放在青槐树下的独轮车上了,僦人们在,也丢不了。
迎头碰见卖木雕的张货郎,对方还朝季胥卖起他那桃木刻的鬼面胡头来,季胥便笑道:
“货郎不记得我了?我年前才买过一个的。”
说罢借用那胡头,朝自己面上比量,张货郎一拍脑门,
“是你哪!”
这才认真打量起来,瞧出那篮子的端倪来,说:
“你这女娘,胆子倒大,前儿才跟我打听,今儿就来了,卖的什么?”
“豆腐,是吃食。”
一面说,揭开篮子,给他瞧了;
一面叉了两块试吃的给他,“张货郎也尝尝。”
“嗯,这豆腐味道可以。”张货郎吃的有滋有味,一口接一口。
季胥向他打听道:“我方才在西城的巷子里卖,倒还顺利,倒不知这市里可有外头方便?”
张货郎做了半日营生,有这口味好的吃食垫肚子,便不吝同季胥言道:
“外头就是东躲西藏,市里也得小心谨慎,但规矩不一样,你往那瞧。”
张货郎指了市里正中央,那座足有三层楼高的市楼,只见上头有两名市吏,正跪坐案旁吃饼饮水。
“在市里卖,倒不必担心那些走来走去的市税吏。”
只见那些从游走的市税吏,尽是进出于店肆,手里有一卷竹简,他们进进出出,都是管收那些店肆的市税的,并不理会散户。
张货郎道:“我们一要防着被市门吏拦,你都混进来了,自是过了这道坎,不用担心了;
再个,便是防着市楼上的市楼吏,他们站的高,能俯察百隧,了解商贾的买卖,专盯市里秩序,
若是见我们散户在这卖,指定下来驱赶缴没家当银两,能不能了事全看他们心情了。”
“赶紧的吧,趁他们用中食是会子空档,松泛许多,我们悄悄的卖。”张货郎说道,便去寻人推销了。
若是说外头走街串巷要叫卖,市里便得安静。
不过好在市里人多热闹,挨肩接踵的,完全不愁没有客量。
季胥便寻那挎了篮子,装了半些菜的妇人来问:
“夫人,今日初七,买些豆腐回家添作一味菜来做羹。”
今日是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创世,在正月一日创造了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所以正月初七这天是人类的生日,此时也称“人日”,百姓们会在这日,做七种菜为羹,以此来庆生。
这也是今日市里如此热闹,俱因百姓们来这买菜,回去做羹庆祝。
“豆脯?也能做羹?”
妇人问道,她正在琢磨这七种菜为羹,该怎么变出新鲜花样来呢。
“能的,是这样的豆腐,你买回去切成丁子大小,加些菘菜,芦菔,煎鸡子,蕈干,腊肉或鲜肉,临盛出撒些葱花,可不就是七样菜为羹了,这豆腐做的羹汤吃着可清鲜了。”
妇人听着,这人是会做炊的,有条有理的,像是行家,倒免了她琢磨今日初七的菜羹,便道:
“来两块与我。”
季胥也不在一块地方落脚,都是这里问个,换条隧道连廊再问,以免拢了一簇人,引起市楼上的注意。
“嗯,我家老阿母就是不喜豆子煮出来那股子豆腥气,你这豆腐好,洁白无暇,一点豆腥气也无,我拣两块。”
接连问的,都是买了的。
“豆子?我牙口不好,不吃豆子。”
有个老妪听岔了,指着自己没剩几颗的牙,摆手摇头。
“大母,这是豆腐,是软的,您没牙也吃得的。”
季胥道,又细细与她说了,如何做菜羹吃。
那老妪听说,拉着季胥的手絮絮叨叨
的:
“豆腐好啊,豆腐好,你瞧,我两边槽牙掉光了,硬的都吃不动,能嚼的才吃两口,你拣一块与我,我回去做羹吃。”
又解开腰带,从贴身的衣裳里,掖出三个钱,还热乎着。
季胥瞧着,额外拣了块有些碎了边角的,不好再卖的,包在一起,提给她,再去问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