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争议的君王,最具争议的登场(第20/31页)
杨广当然还是不答应,公主于是抑郁寡欢,忧愤而卒,时年仅三十二岁。
公主在临死之前,再次上书给杨广,请求葬入柳家的祖坟:“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诗,鄎妫不言,传芳往诰。妾虽负罪,窃慕古人。生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据说,杨广看到之后,愈加愤怒,居然眼泪都没流一滴,而后,生硬的拒绝了小妹的最后一个愿望——在兰陵公主死后,杨广将她葬在了洪渎川(一般是有罪的宗亲所葬之地,高纬就葬身于此),而且,“资送甚薄”。
此事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朝野伤之”。
故事讲完了。如果我们不作任何解释,杨广的个人形象想是已让人难以启齿,不忠不孝不悌不伦,弑父、奸母、逼妹、害婿,两个字概括——畜生。
然而,因为事情来得太多太快,大家一时可能反应不过来,所以,我们必须解释一下,然后我们来看看,杨广是不是个单纯的“畜生”。
我们先从陈夫人事件开始吧。
关于这位陈夫人,《资治通鉴》和《隋书》有不同的说法。
《资治通鉴》说:初,文献皇后(指独孤伽罗,死于仁寿二年)既崩,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察氏皆有宠。(独孤伽罗病逝在前,陈氏、蔡氏得宠在后)
而《隋书·后妃列传》则说: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晋王广之在藩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陈氏得宠在先,独孤伽罗病逝在后)
陈氏得宠的时间是在独孤伽罗病逝之前还是之后,看似是个小问题,然而,在此次事件中,却是个了不得的大问题——因为,这牵涉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杨广跟这位陈氏的关系问题。
很显然,因为《隋书》成书更早,而有关于“斧声烛影”的故事,《资治通鉴》又基本是照搬了《隋书》的说法,所以,《隋书》的说法显然更有可信度。
从《隋书》的说法而言,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陈夫人和杨广,关系很不一般,早在杨广还当晋王的时候,他就跟陈夫人搭上了线,成为了政治盟友,在杨广夺嫡的关键时刻,这位陈夫人做出了巨大贡献——“颇有力焉”。于是我们就要问一问,陈夫人帮助杨广,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贪恋杨广所送的“金蛇、金驼”?
答案自然是不消说——No!陈夫人本身出身于皇家,是陈宣帝陈顼的女儿,从小就很熟习宫中的惨烈斗争;而其为人,又是有才有貌,性情聪慧,打理各方面关系,更是手腕纯熟,已臻化境——大家想必知道独孤伽罗是个怎样的女人,所以,大家想必更知道,一个女人要在独孤伽罗活着的时候就得宠,这需要怎样的心计和手段。对于陈夫人,最好的评价就是——女强人。
这样一位从小就在宫中摸爬滚打、甚至还经历了亡国之痛的女强人,当然不是一个见钱眼开、眼皮子那么浅的女人,所以,她当然不会仅仅因为“金蛇、金驼”就去帮助杨广实施这么巨大的阴谋——一旦失败会让她粉身碎骨的阴谋。
高风险,需要换来的是高收益。陈夫人所希望的高收益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后半辈子的保障,因为,她还很年轻,才二十多岁。
因而,陈夫人帮助杨广,其原因和目的,都是希望杨广成为她后半辈子的保障,再把话说直白点,她甚至也已经芳心暗许了。
陈夫人绝不是个贞妇和烈妇,她是个很讲实际的人,她比任何人都明白,作为一个亡国之女,要在偌大的宫中混下来,是如何的不容易。
因而,这样一个女人,大家可以想象,她会在那样的时刻,对杨坚告那样的状吗?她既然参与了杨广的阴谋,她跟杨广,就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个聪明的女人,又怎么会连这点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呢?
所以,我们可以论定,陈夫人的告状,根本不合常理。
同样的,我们还可以论定,杨广所谓要非礼陈夫人,更加不合常理。
杨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自制能力极为可怕的人,为了夺嫡,他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他已经压抑自己的本性太多年了,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以杨广的性情,他又怎么会去节外生枝,干出这样的蠢事呢?就算他有意陈夫人,等到老爹一命呜呼,他还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吗?他为什么三十五年都等了,却等不了十天半个月呢?
因此,陈夫人事件,满满的写着一个字——“假”。至少,如果以《隋书》的说法而言,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其实,司马光本人就觉得《隋书》的说法很难信,所以,他才会一边抄,一边改,他才会把陈夫人得宠的时间,设定在独孤伽罗死后。
司马光这么修改之后,一切都合理了,陈夫人得宠较晚,所以,杨广夺嫡时找她没有任何意义,她跟杨广此前没有关系,这是一次典型的见色起意。
然而,朋友们,这种为了自圆其说而去篡改史实的说法,是不是更假呢?
但是,到了现在,我们不禁要问一问,为什么《隋书》会有这样的情节呢?来自何方呢?答案揭晓,其实,《隋书》的这个情节,是从一部野史《大业略记》中得来的,原文情节如下:
高祖在仁寿宫,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篓幸者唯陈、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发乱,高祖问之,蔡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剖指出血,名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令诏废追庶人杨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之间,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大业略记》的作者是隋末唐初人赵毅,至于他是如何得到这么私密的宫闱情报的,我们只能说——who knows?
然而,可笑的是,《隋书》的编纂者魏征,居然就堂而皇之在正史里照抄了一个毫无根据的野史的说法,而且,还对内容作了小幅度修改,比如说,杨广非礼的对象,从蔡氏变成了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