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末日(第7/10页)
半夜,尔朱荣就醒了。他发现自己身边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黑压压的,一片肃杀,尔朱荣醒了,彻底醒了,他终于明白,在前几个小时,他遭遇了怎样的危机,他如今能够醒来,又是如何的走运。从此之后,尔朱荣便不敢单独进宫,也不敢在宫里留宿了。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一个月不到,尔朱荣也明白洛阳非久留之地,于是,五月五日,他离开了洛阳,返回了晋阳,走之前,他在洛阳城所有重要岗位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他决定对元子攸实施遥控了。
遥控当然没那么容易,“政治家”元子攸,可不是任人揉搓的主,此公对政治有着十二分的热情,极端喜爱处理政事,从早到晚,毫不懈怠,甚至陈芝麻烂谷子的旧案,也时常拿出来查一查,勤快的一塌糊涂。
这就不免犯了尔朱荣的忌讳。天底下所有的权臣,都希望皇帝跟刘阿斗一样,“此间乐,不思蜀也”,啥都甭管,事情都让自己办了。皇帝越勤快,权臣越不爽。果不其然,很快,二人便针尖对麦芒,杠上了。
因为一些人事问题——过程无非是元子攸想要安排A,而尔朱荣不同意,硬要安排B,然后双方谁也不低头,互相打架;二人之间开始有火药味了,甚至,元子攸还公开表示不爽,敲山震虎,说有种柱国把我也撤了算了!尔朱荣闻听此言自是气得跳脚,但也无奈,只能强行按捺。
更无奈的当然是元子攸,因为失败的总是他,甚至,他身边连个知心的都没有,他的老婆都是尔朱荣安排的——尔朱荣他女儿。这位尔朱皇后是只母老虎,生性好妒,脾气又坏,仗着老爹牛逼,也没把皇帝放眼里,动不动耍小性,闹脾气,搞得元子攸头都大了。元子攸无奈之下,便让尔朱世隆去劝告尔朱皇后。
结果尔朱世隆是怎么劝尔朱皇后的呢?还没等尔朱世隆发话,尔朱皇后就大倒苦水,说元子攸不识抬举,皇帝本来是我爹干的,他却这个那个的,就是到今天,我爹依然可以干。这番话可是戳中了尔朱世隆的软肋,他也哀声叹气起来,就怪你爹,他要是当时干了,你叔叔(尔朱世隆是尔朱荣堂弟)我,也早他妈当亲王了,操!这时候,估计尔朱皇后该安慰尔朱世隆去了……
悲催的元子攸,生命中唯一一件乐事,就是六镇起义还正如火如荼。
作为北魏帝国的当家老大,元子攸每每听见叛军胜利的消息,心里都一阵暗爽,而每每听见叛军失败,都不由得替其惋惜。
比如说,当元子攸听说关陇地区已经平定时,就不由得叹气起来,说:“从此之后,天下就要没有盗贼咯。”(大家请自行揣摩那种语气)
一旁的元彧倒是聪明人,听出了弦外之音,附和道:“恐怕陛下的忧虑,就在盗贼敛迹之后,才真正出现吧。”
隔墙有耳!元子攸立即圆了过去:“是啊,战后的建设工作,困难得很啊。”
当然咯,偶尔也有时候,元子攸也会为叛军势大而担忧的,比如说——元颢那次……
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终有结束的那一天,因为,尔朱荣又要进京了。
进京的原因是尔朱皇后怀孕了,要分娩了,尔朱荣想来照顾女儿。
站在元子攸身边的,有城阳王元徽(他老婆是元子攸舅父的女儿),侍中李彧(元子攸的表弟兼姐夫),还有杨侃、元罗,温子升,甚至包括武卫将军奚毅(此人比较莫名,他是尔朱荣亲信,但貌似忠于皇家)。大概这么多。
就在尔朱荣宣布进京之际,洛阳城已经人心惶惶,山雨欲来风满楼,甚至有些胆小的,都已经提前出京避风头了;元子攸本人则是又兴奋又担忧,情绪复杂得很,既怕尔朱荣来(尔朱荣毕竟很强),又怕尔朱荣不来(夜长梦多,节外生枝,早死早超生);只有尔朱荣相当淡定,还写了封信给中央政府官员,表示你们想走想留,悉听尊便。
尔朱帮的其他成员,就不像尔朱荣那么淡定了。尔朱世隆就很担心,还写了张纸条,贴在门板上,内容大概是皇帝准备趁此机会干掉尔朱荣,然后把纸揭下来,送去给尔朱荣。有人问为啥不直接写信给尔朱荣,而要贴在门板上再撕下来?据我估计,可能是尔朱世隆怕尔朱荣不鸟他,故意装出这封信来自宫内密报,是有人通风报信,贴在他家门上的,让尔朱荣不信也得信。
尔朱荣信了没呢?情况比“不信”还严重,因为尔朱荣压根没把这事放心上,当即把这张纸撕了,还朝地上吐口水,嘲笑尔朱世隆太胆小。
尔朱荣他老婆,也劝尔朱荣别进京,当然,尔朱荣不鸟他。
公元530年八月,尔朱荣从并州出发,带着四五千骑兵南下。
此时的政治空气已经极端紧张,朝野内外,包括田间小儿都知道,必须会有一个人倒下了。
九月,尔朱荣抵达洛阳。元子攸想动手,但是,由于尔朱荣死党元天穆还在晋阳,元子攸担心后患无穷,于是未敢轻易发动,只是征召元天穆进京。
尔朱荣继续淡定。有人跟他报信,说元子攸要干掉他,此公居然把这话通报了元子攸,而元子攸则立即展现他的“政治家风范”,说道:“坊间也传言你要干掉我,这种话怎么能信?”
再一次的,尔朱荣泪流满面。此后,尔朱荣进宫,都只带数十个卫士,自己也不带武器。这下轮到元子攸被感动了,元子攸一度想放弃行动,因为他觉得尔朱荣这哥们可能真的是个大老粗,没啥心计……
尔朱荣的手下无法淡定,不断有人来请求尔朱荣登基,他带来的骑兵,更是目中无人到随意凌辱皇帝左右的地步;只有当这些情报传到元子攸的耳朵里时,他才能重新清醒过来,认识到他和尔朱荣之间,已经不可能存在和平,因为,他们之间的争斗,已经不是两个人的争斗,而是两个集团的争斗。
元子攸身边的人,比如元徽,也不断在做元子攸的思想工作。
九月十五日,被元子攸征召的元天穆,来到了京城,此时,奚毅传来了情报,说尔朱荣准备借着狩猎的机会挟持元子攸,强行迁都,元子攸于是决心已定。
九月十八日,元子攸秘密召开御前会议,讨论行动事宜,讨论的重点,已经变成了善后——不是该不该杀尔朱荣,而是该不该杀尔朱世隆。有两派意见,而元子攸的想法是,不杀,他认为,只要立即宣布大赦,尔朱帮就不会反扑。
这一天,杨侃带着十几个人埋伏在明光殿东。而后,尔朱荣和元天穆两个人进了宫,来吃饭,结果,刚吃到一半,二人便起身告辞,杨侃正要动手,二人已经走到了大庭,无奈之下,杨侃只能暗骂倒霉,停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