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末日(第9/10页)

李苗身边有一百余人,停留在小岛旁,看到任务完成后,便等待南岸政府的接应。李苗等了很久,他什么都没有等来,连个鬼影都没有,他知道,他被放弃了,而后,尔朱世隆发动了反扑,李苗手下一百余人全部战死,李苗投河殉国。

这是个更危险的信号。黄河大桥被烧断了,尔朱军团损失惨重,政府军的损失也并不多,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消息,但是,元子攸悲哀的发现,当日怂恿他杀人的那些,如今都成了缩头乌龟。面对少有的忠臣李苗,无奈的元子攸除了让他享受哀荣之外,竟也不能有别的表示。

元子攸低估了尔朱荣对他部下的控制力,高估自己对部下的号召力,所以,尽管后续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但是,结果已然分明。

真实的情况是,尔朱集团群情激愤,而元子攸集团,则万马齐喑:

在李苗烧断黄河大桥后,尔朱世隆当天北返。十四日,尔朱世隆攻打建州,对手顽强抵抗,为泄愤懑,屠城——唯一没死的,是刺史陆希质,他逃走了……

不久后,尔朱世隆抵达了长子(当年元颢北伐,元子攸出京避难,在这里碰到了南下勤王的尔朱荣),他在这里碰到了他的侄子——尔朱兆。

尔朱兆是汾州刺史,闻知尔朱荣的死讯后,便率军北上,攻取了晋阳。

在尔朱荣生前,尔朱兆是尔朱家族默认的第二代接班人。

十月三十日,晋阳,尔朱集团推举元晖为帝,正式宣布跟元子攸决裂。

新政府命令徐州刺史尔朱仲远(尔朱荣侄子)率军南下,威胁洛阳。

不久后,正在跟万俟丑奴残部交战的贺拔岳放弃了追击叛军宿勤明达,回师泾州,等待尔朱天光(尔朱荣的侄子)。而后,尔朱天光和侯莫陈悦东下陇山,跟贺拔岳回合,准备合军一处,直扑洛阳。

当然,元子攸对他们毫无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次派出朱瑞,前去安抚。效果如何呢?跟上次尔朱世隆相比,效果似乎还不错,尔朱天光似乎很给面子。这段时间,尔朱天光也不断在给元子攸上书,表示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贰心,唯一的要求,就是亲自朝见皇上,诉说尔朱家族的冤屈。

看不懂是吗?更看不懂的是,尔朱天光一边在表示忠诚,另一边居然也授意部属不断上书给元子攸,内容是——尔朱天光有阴谋,请陛下防备万全。

如果还是看不懂,那就我来解释一下吧。

尔朱天光自己的上书,是暗示自己很快就会进京;尔朱天光授意部属的上书,则是暗示他要进京大开杀戒;综合在一起,他在给元子攸传递一个信息——狼来了。当人听见“狼来了”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没错——逃。

这就是尔朱天光的算盘,他是在恫吓元子攸,他想把元子攸逼出根据地洛阳。这个主意是尔朱天光跟贺拔岳商量后想出来的,看上去似乎挺巧妙。

尔朱家族是不会向元子攸屈服的,如果有,那也是假的。

平州刺史侯渊出城狩猎,结果被范阳郡的卢文伟算计,被关在了城外。侯渊率军驻扎城南,宣布尔朱荣死讯,举行祭奠大典,并立即准备南下,抵达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在这里,侯渊击退了政府军魏兰根的阻截。

尔朱集团在全国的力量正在迅速结集起来,这是让元子攸始料未及的,事已至此,他已经有些穷途末路了,他能指望的,就是当初劝他杀人的能帮他一把。

在那些嚷嚷着要干掉尔朱荣的人里头,元徽是最积极的一位,同时,元徽同志也是最乐观的,他对局面的设想,甚至比元子攸本人还美妙。然而,到了现在,元徽傻眼了,更悲剧的是,元子攸目前寄予厚望的,就是这位傻了眼的元徽。

元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么说吧,当年胡太后执政的时候,他是郑俨的摇尾系统中的一员——郑俨造的孽,他也有份,所谓助纣为虐。所以,元徽的第一个特点,根子上讲,他是个软骨头。

元徽而今被元子攸授予全权,要他搞定尔朱集团,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一筹莫展。

其次,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他不愿意跟其他任何人商量,他唯一商量的人,是元子攸——当然,元子攸更加没辙。

再次,当其他人跟元子攸说了些什么的时候,元徽要求元子攸一律别听。

这是元徽的第二个特点——生性好嫉,不能容人,尤其不容能人。

前文那位忠诚耿耿的李苗,曾经在没死之前,给元子攸提出过多项建议,但是无一例外,都被元徽否决;唯一一次被采纳,就是他要去烧黄河大桥……大家知道为何李苗没等来政府的接应吗?其一当然是政府方面怂了;其二是,李苗曾经对人这么评价过元徽:“城阳本自蜂目,而豺声复将露也。”(元徽是城阳王,李苗说他面有反相)

得罪谁,也别得罪元徽。

好吧,大家又知道元徽为什么撺掇元子攸干掉尔朱荣吗?是因为“河阴之变”?是怕元子攸被尔朱荣干掉?这么想就simple了,是因为元徽认为,尔朱荣的存在不利于他专权……

其实仔细看看尔朱荣我们就知道,这个人有可恶的一面,但也有可爱的一面,他是个枭雄,但却谈不上奸雄——自从塑金人失败后,他就再也没有动过干掉元子攸的念头,甚至,他对元子攸,根本也缺乏应有的防备。元子攸其实后来也明白了这一点,他也想过放弃,但是,每次当他要放弃的时候,元徽都会冲到第一线,让他打消念头……当然,这一切的原因,仅仅是两个字——争宠。

元徽的第三个特点——吝啬。每次颁发赏赐,不仅数量少,品质低,更可气的是,只要他发现某次给的多了点,就会立即追回。结果呢,也不是没花钱,花了不少钱——赏赐的次数比较多,积少成多嘛;但是,拿了钱的会不会感恩戴德呢?朋友们,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感恩吗?

这便是元子攸生死付之的元徽,大家认为,元子攸还有机会吗?

局势继续在朝着对元子攸不利的方向发展:

十一月四日,尔朱仲远开始进攻西兖州。

五日,尔朱仲远攻克左城(兖州的首府),生擒刺史王衍。

十一日,元子攸任命贺拔胜为东征都督。

二十日,元子攸给贺拔胜派来了个助手,郑先护。

事实证明,有些助手还不如没有好。这位郑先护根本不信任贺拔胜——当然也不能怪他,因为贺拔胜确实是尔朱荣的部将;在不信任之下,郑先护开始排挤贺拔胜,把他的部众远放在营外。

二十八日,贺拔胜在滑台跟尔朱仲远决战,贺拔胜兵败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