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双雄会(第7/14页)
宇文泰是对的,如果他在贺拔岳身边,他一定可以为其剖明利害,哪怕吵到面红耳赤,但很可惜,宇文泰远在夏州,他连面红耳赤的机会都没有。贺拔岳跟他的二哥贺拔胜一样,是个重感情的人,他甚至不愿意去怀疑侯莫陈悦,更别提动手,非但不怀疑,他还请侯莫陈悦去高平,商议军事计划。
侯莫陈悦应邀参加了高平会议,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而贺拔岳也认为没有任何异常,会议后,他还曾多次单独跟侯莫陈悦会面,丝毫没有戒备——即便有人警告他,他也不听。
大军出动了。侯莫陈悦是先锋,先行抵达了河曲,然后他去邀请贺拔岳前来自己军营,讨论军机。贺拔岳来了,在席间,侯莫陈悦说自己肚子痛,要去上厕所,于是起身而去,突然,侯莫陈悦的女婿元洪景抽出了佩刀,再然后……
侯莫陈悦立即走出帐外,声称自己是奉了皇上旨意,只诛一人,余者无干,军士们惊疑不定,但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参加高平会议之前,崔嵩就已经说服了侯莫陈悦……贺拔岳讲感情,这很好,但是,谁说侯莫陈悦也非得讲感情呢?拜托,大家出来混的,好不好?
接下来,奇妙的事情来了,贺拔岳大军群龙无首,此时,正常情况下,侯莫陈悦应该是立即前去接收该部,但是,侯莫陈悦却退却了,他非但没有前去接收,他甚至仓促撤退到了陇山一带,摆出了防御的态势。
贺拔岳的部队也撤了,跟所有群龙无首的军队一样,撤得并不算太有秩序,但是,跟大多群龙无首的军队不一样,这支不是太有秩序的军队,并没有溃散,他们没有人中途溜号,几乎所有人,陆陆续续,都撤到平凉。
然后,赵贵前去晋见侯莫陈悦,要求归还贺拔岳尸体,侯莫陈悦同意了。
再然后,大家开始公推贺拔岳的继任者。大家一开始推举年资最长的寇洛当统帅,但是寇洛以自己才能微薄为由拒绝了。赵贵提议,让宇文泰回来,也有人提议,干脆去找贺拔胜过来,另外还有人提议,先去洛阳报告元修,让中央派人下来。讨论了半天,没能达成一致。
一言定乾坤的人是杜朔周。他说,远水不解近渴,不论是请贺拔胜还是报告中央政府,都无助于缓解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请宇文泰回来。此时,没有人表示反对了,大家派杜朔周快马加鞭,赶往夏州,去请宇文泰。
宇文泰接见了杜朔周,然后,他召集部众,商议如何应变。有个叫韩褒的人劝说宇文泰立即回去,但是,除此而外,所有人的意见都是按兵不动。
局势非常严峻。宇文泰的幕僚们认为,侯莫陈悦当时的力量远强于宇文泰,更何况,他还随时可能吞并近在平凉(当时侯莫陈悦的驻地水洛距离平凉很近)的贺拔岳部。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最安全的方式,并不是最有力的方式。宇文泰更近一步,他甚至认为,按兵不动也不是最安全的方式,道理很简单,如果侯莫陈悦胸怀大志,他一早就该开向平凉,收编贺拔岳部,如今他撤向水洛,只能证明他一件事——他怂了。因此,机不可失,目今大军群龙无首,不早日接收,难免有变。
宇文泰决定了,他要去平凉。
局势依然严峻。宇文泰所在的夏州,并不是什么太平地界,他之所以被派到此地,正因为这里暗流汹涌,非有方面之才,无以掌控大局。夏州当日归附贺拔岳,原因很简单,一个字——强,如今,局势变了,贺拔岳死了,强者变成了侯莫陈悦,于是不免有见风使舵的人开始暗中筹划反水——比如说,弥姐元进。
这对宇文泰是一次重大挑战,因为弥姐家族是夏州最大的地头蛇。
宇文泰得到了情报,找来了部将蔡佑,跟他商量,要秘密逮捕弥姐元进。
显然,宇文泰投鼠忌器,介于弥姐一族在夏州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深不见底的潜在力量,他所敢做的,也只是“捕”而已。
蔡佑斩钉截铁,说光靠“捕”是不够的,最好是“杀”。
其实,宇文泰也知道光靠“捕”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弥姐一族随时可能反扑,但是,在这样的时刻,他也有些软了。好在,蔡佑够硬,宇文泰很高兴,赞赏道:“对大事还是你有决断。”
于是,宇文泰召集弥姐元进来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宇文泰语气沉重的说:“如今陇西盗贼(指侯莫陈悦)阴谋叛乱,大家本该同心协力,为朝廷分忧,讨伐盗贼,但是,最近我却听说,有人有不同的想法,不知何故?”
此时,蔡佑身披铠甲、手提大刀,冲进了营帐,大声怒吼道:“早上一起同谋,在晚上就变了心,这样的人,还配称为‘人’吗?今天定要砍下奸邪的脑袋!”
将领们立即意识到,今天有大事要发生,而且宇文泰已经做足了准备,当然,谁都不敢触这个霉头,于是纷纷跪下,叩头道:“请将军查明真相!”
蔡佑遂大声斥责弥姐元进,而后便一刀砍下来他的脑袋,并随即出兵诛杀其党羽,瞬息之间,局面已定。将领们见此自是冷汗涔涔,于是便跟宇文泰盟誓,相约共同讨伐叛贼侯莫陈悦。
夏州已定,宇文泰遂跟随杜朔周飞马西奔,前往平凉。
当时的平凉周边,正是人心惶惶,民心思乱,难民四处逃亡的,不计其数,而贺拔岳的有些部众,甚至想浑水摸鱼,打打秋风。好在杜朔周先行赶到,斥责乱军,安抚难民,才将混乱的局面稍稍压住。
宇文泰还在路上,跑到定州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人,未来即将掀起惊涛骇浪的一个人——侯景。侯景是被高欢命令来接收贺拔岳所部的。宇文泰当然知道他意欲为何,劝解道:“贺拔岳虽然死了,但宇文泰还在,你如今想干什么?”侯景大吃一惊,立即回答:“我不过一支箭,由人发射,身不由己。”然后,侯景居然就从定州原地折返,回去了……
侯景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们以后就会知道,总之,所有跟“软弱”沾边的词,通通与他无关,这是他政治生涯中唯一一次低头,因为,他碰到的是宇文泰!
宇文泰终于抵达了平凉,全军缟素,祭奠贺拔岳,众皆悲恸。
高欢当然不会放弃,很快,他就派了一个庞大的使者团,侯景、张华原、王基等组成,前往“安抚”宇文泰。当然,这时候的“安抚”,也就是“招安”了。
高欢的力量,当然远强于此时的宇文泰,但是,霸气的宇文泰却干净利落的回绝了高欢,他甚至想要将使者扣押下来,对他们威胁到:“如果你们愿意留下来,我就跟你们同富贵,如果不愿,刀枪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