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一统(第10/15页)
很显然,井里有人!士卒们把长绳抛到了井下,然后奋力将其往上拉,然后,这帮人发现,陈叔宝的体重大的邪乎,怎么这么重?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把陈叔宝拉出来之后,士卒们恍然大悟,陈叔宝是个正常人,体重没那么邪乎,只是,跟陈叔宝绑在一块的,还有两人,两个美女,一个张妃,一个孔妃……
除此而外,宫内倒是一切正常,沈皇后居处如常;太子陈深也在东宫,闭门而坐,侍从孔伯鱼陪着他。军士破门而入,只见太子安坐在前,还慰劳他们说:“各位一路作战,恐怕很辛苦吧!”说的军士们都感觉破门而入实在没有礼貌了,对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太子,倒是开始尊敬起来。
宫里还有一群人——南陈的宗室。
当时,在建康的南陈宗室,还有一百多人,色厉内荏的陈叔宝,对他们很不放心,都把他们弄进了宫,住宿在金銮宝殿,并命豫章王陈叔英监控他们,暗中戒备。结果,隋军一进宫,这帮人终于得到了解放,纷纷投降。
韩擒虎就这样生擒了陈叔宝,他的手下只有500人,他甚至没有打过任何一场像样的战事,但是,此刻的他,居然已经完全控制了禁宫。
历史上的前辈们,侯景同志,徐嗣徽同志,柳达摩同志,以及其他一些同志,此时此刻,是不是默默无语两行泪呢?
当然,最无语的,还不是九泉之下的前辈,而是跟韩擒虎一起来攻打南陈的贺若弼——老子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呢?
贺若弼还在打,因为,站在他身前的鲁广达寸土不让,数百隋军被俘被杀,一直战到黄昏,鲁广达见大势已去,被迫放下了武器。然后,鲁广达面向宫城的方向,连连磕头,痛哭不已,对他的部属说道:“我不能拯救帝国,罪孽深重啊!”鲁广达的手下也跟着流泪痛哭,唏嘘不已。唏嘘之后,鲁广达及其部属,就都被贺若弼俘虏了。
于贺若弼而言,不幸的是,他面前居然还站着鲁广达这样的男人;当然,幸运的是,南陈只有一个鲁广达这样的男人;俘虏鲁广达之后,整个建康城空空荡荡,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深夜,贺若弼放了把火,烧了北掖门,然后进了建康城,接着,他听到了一个令他不快的消息——韩擒虎居然已经活捉陈叔宝了……
不管怎么说,还是把陈叔宝带过来看看吧。只见一个浑身战栗,喘着粗气,冒着冷汗,斯斯文文的白净汉子走到了贺若弼面前,然后,在贺若弼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扑通一声,跪倒在他面前……
贺若弼有些发晕——对面的毕竟是一国之君,哪怕是亡国之君;他也在想,一国之君跪在他面前,合适吗?思考片刻后,贺若弼终于反应过来了——合适(不合适也得合适了),理由是——小国的君王,地位等同大国的三公部长,对着他叩头,合乎礼节。
然后,贺若弼又反应过来了,陈叔宝同志这是太紧张了啊,随随便便见人就叩,幸亏他能圆过去,要圆不过去,传到杨坚那儿,有嘴说不清啊,于是,他紧接着安慰了一下陈叔宝:“你不要太恐惧,到了大兴,至少还给你封个归命侯(西晋灭吴后,孙皓被封归命侯)。”
陈叔宝也见到了,这次攻陈之战,至少,于贺若弼而言,是大功告成了,然后,贺若弼也不免开始盘算,此次平陈之战,老子折腾了七八年,将来朝廷封赏,史书记载,功勋如何呀?
不算不要紧,一算,贺若弼一身冷汗出来了——妈的,老子拼死拼活,功劳居然在韩擒虎之下?而且是远在其之下?凭什么?这小子明明是摘了桃子啊!贺若弼越想越不服气,过后的几天,就老是跟韩擒虎过不去,言语上挑衅。当然,韩擒虎也不好惹,都是硬邦邦的汉子,谁他娘怕谁?谁他娘会任你糟践?不服是吧?不服也行,咱出去决斗!看看谁牛逼!
于是,终于有一天,两人拔了刀,气势汹汹的,要出营决斗。旁边几位一看,靠,至于吗?赶紧一拥而上,把这俩斗鸡给拉开了。
决斗不成,贺若弼还是不爽。当然,很快贺若弼就发现,韩擒虎手里就没几个人,不像他,坐拥大批军将,这功劳的事情,嘴上说不通,不还能动手吗?于是,贺若弼把蔡征叫来了,让他帮陈叔宝写投降书,然后,让陈叔宝坐着骡车,拉到自己的牢营,最后,让陈叔宝正式向他投降。后来,因为这事儿实在离谱,估计贺若弼手下都不同意,贺若弼也只能作罢。
不受降就不受降吧,人我得带着,贺若弼又把陈叔宝囚禁在德教殿,并派遣他亲信的军士严加看管。
此时这般,陈叔宝估计已经欲哭无泪了吧,香饽饽仍然是香饽饽,只不过,当年的他,人人凑上来拍马屁,人人看他脸色,而现在的他,则成了人家的战利品,争来夺去,他要看的,倒是别人的脸色了……早知如此,听袁宪一句,别躲在井下头,照着萧衍接见侯景的老例,堂堂皇皇的坐在大殿里,如今哪会如此憋屈?
(侯景狡诈凶残了吧?当日萧衍坐在大殿里接见他时,他也不敢太过放肆。后来,侯景退出宫殿后,对着部下王僧贵说道:“吾常跨鞍对陈,矢刃交下,而意气安缓,了无怖心。今见萧公,使人自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可以再见之。”所以,总算萧衍和萧纲父子还留有最后的尊严,没有任人蹂躏。)
在韩擒虎和贺若弼相继抵达建康后,长江下游的隋军总指挥部,也陆续到来。首先来的人,是总参谋长高颎。高颎进宫后的第一件事,是诛杀他所认为的跟妲己差不多的红颜祸水——张丽华。
据说,在高颎先行之前,杨广曾经交待过他,让他留着张丽华,所以后来高颎砍了张丽华之后,杨广大为不爽,冷冷的说道:“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从此,杨广便跟高颎结下了梁子。
为什么要加个“据说”二字呢?因为虽然《资治通鉴》这么写,但事情显然不合逻辑。此时的杨广,正处于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为了讨好他苛刻的父亲,以便能够将他哥杨勇赶下台,他正竭尽全力经营自己的政治形象,他所作的一切,都要合乎“贤王”二字。
比如说,杨广进入建康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人——晋王广入建康,以施文庆受委不忠,曲为谄佞以蔽耳目,沈客卿重赋厚敛以悦其上,与太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皆为民害,斩于石阙下,以谢三吴。
杨广干的第二件事,乃是跟刘邦入据咸阳后类似,封存府库,分毫不取——使高颎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