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一统(第9/15页)

最轻松的征服

然后,陈叔宝拿出了大量金银绸缎发给各军,作为赏赐。

这里,我们发现了陈叔宝的又一个人性闪光点——比之我们先前说过的高纬、萧纪之流,陈叔宝还蛮大方的,这就不易啊。

再然后,陈叔宝就派出了军队——使鲁广达陈于白土冈,居诸军之南,任忠次之,樊毅、孔范又次之,萧摩诃军最在北。这几支军队,南北连亘,长达二十里,以至于首尾行动不相知,军事部署之失败可想而知。

然后,战斗开始了。贺若弼率领轻骑登山,看到了南陈连亘二十里的大军,当然,他毫不畏惧,立即驰下,与所部部将杨牙、员明率甲士八千,列阵以待。南陈方面,进攻最积极的,居然是儿子都投降了韩擒虎的鲁广达,此公与贺若弼力战,由于人数优势,竟一度将贺若弼逼入绝境。贺若弼所部连续多次被鲁广达部所退,麾下身亡者达273人,逼得贺若弼放烟雾弹自救,这才略略摆脱了颓势,得以重新收拾起人马,军势复振。

然后,贺若弼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的南陈军,并没有对隋军穷追猛打,相反,略微得势后,这帮人砍了隋军的人头,就准备去陈叔宝那报功了。这就说明,虽然重赏之下有勇夫,但是,这帮勇夫毕竟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是纪律严明的隋军的对手。

于是,贺若弼发动了反攻,这次,他进行了针对性攻击,而其目标,则是孔范。恭喜贺若弼,他准确的看出了南陈军队的最大弱点,这位孔范同志,虽然平时老是叫嚣自己文武全才,但真到了战场上,真碰到了贺若弼这种久历战阵的勇将,那就只剩一个字了——溜!

因而,孔范军跟贺若弼军刚刚交手,还远谈不上胜负呢,就赶紧溜了,其余的陈朝军队都看傻了眼,贺若弼一路追袭,南陈军大乱,骑兵步卒四处乱窜,难以阻止,于是斩首五千人。

接着,贺若弼部将员明生擒了一个人——萧摩诃。

原本,这场战事的主角,南陈方面,应该是萧摩诃,但是,从一开始,他就消失了,奋力杀敌的人中没有他,崩溃窜逃的人也没有他,他就是冷冷的在那里,似乎战事与他无关。

贺若弼想要杀掉萧摩诃,萧摩诃没有挣扎,而是神色自若,倒是把个贺若弼弄得颇为尴尬,最后将其释放,以礼相待。

从头到尾,萧摩诃都像是个看客,而他为什么会成为看客,则能从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中一窥究竟——从来行陈,为国为身;今日之事,兼为妻子!

前一句话很好理解,也没什么疑问,问题当然是后一句话——“兼为妻子”,这是什么意思呢?揭晓谜底吧——萧摩诃其实戴了很长时间的绿帽子,他心知肚明,但敢怒不敢言,因为,给他戴绿帽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陈叔宝。

于是,我们也就能够理解,萧摩诃为什么连连请战,又为什么消极作战,乃至被俘乃至将死之时,表现如此淡定。因为,打从一开始,萧摩诃就做好了战死疆场的准备——是的,他恨陈叔宝,但是,他爱南陈。

如萧摩诃这样的遭遇,死在战场上,确实也是种解脱。

这场神经质的决战,以南陈惨败而告终——当然,这一切早在任忠的预料内。因此,此时情绪复杂的,除了萧摩诃,也就是任忠了。

任忠飞奔回了宫殿,见到了陈叔宝,描述了一下此战的败况,然后他表示:“陛下好好保重吧,我已经拼尽全力了。”陈叔宝此时似乎终于意识到任忠的价值了,给了他两包黄金,要他招募勇士,继续作战。

任忠没有回绝,只是对陈叔宝表示:“陛下应该坐船前往上游投奔大军,至于我,我会拼死保卫的。”陈叔宝相信了任忠的所言,于是,命令任忠出宫部署,又让宫人穿戴整齐,准备出发,接下来,陈叔宝所能做的,也就是等了。但是,渐渐地,陈叔宝发现情况不对劲了,因为他等了半天,任忠却始终没有再出现,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在他的脑中滋生。

任忠干吗去了呢?他带着几个人,去石子岗跟从新林出发的韩擒虎请降了……我们能怪任忠不忠不义吗?似乎也不能。任忠曾经也想为南陈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也想呕心沥血,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但是,他最后发现,不值得,他效忠的对象是陈叔宝,为他这样卖命,不值得。一个对手下大将猜疑有加,言不听计不从的人,如何值得效死呢?

于是,任忠作为向导,带着韩擒虎入宫,驻守朱雀桥的蔡征部,一听是韩擒虎前来,当即惊惧而散。然后,任忠带着韩擒虎进了朱雀门,南陈军队一度想要迎战,任忠对其怒喝道:“老夫尚降,诸军何事!”是啊,连任忠这样的大将都投降了,他们还抵抗什么呢?散了吧!

听说韩擒虎已经进城,城内文武百官各自奔命,散的差不多了,只有袁宪还在殿中,江总等少数几个人,留在了国务院办公厅(省中)。

陈叔宝环顾四周,凄凄惨惨,居然只有袁宪一人,他大为感慨:“我从来接遇卿不胜馀人,今日但以追愧。非唯朕无德,亦是江东衣冠道尽!”

陈叔宝终于检讨自己了,但是,很可惜,他这番话的主题思想,并不是检讨自己,而是责怪他人,责怪知识分子们没有道义。

知识分子们没有道义吗?或许吧。但是,一个无道之君,又怎么期盼有道之士呢?陈叔宝的自我检讨,还实在不够诚恳啊。

检讨完了之后,陈叔宝有些乱,隋军已经进城了,不久后就要进宫了,怎么办呢?藏哪去呢?袁宪还是一如既往的镇定:“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去欲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

袁宪给陈叔宝找了个有尊严的出路,但是,陈叔宝却已经不要尊严了,他已经完全听不进袁宪的一派忠言了,他脑子里不断盘旋的,只有一个字了——躲!陈叔宝已经想好了,他下了塌,飞奔而走,神秘兮兮的对袁宪表示:“锋刃之下,未可交当,吾自有计!”

陈叔宝想了个什么计呢?当然没有什么好计,依然是个馊主意,而且是,让人笑掉大牙的馊主意——他准备躲进深井里……

袁宪自是连连劝阻,但是陈叔宝听不进去;后阁随从夏侯公韵更是以身蔽井,陈叔宝跟他吵了好久,终于吵赢了,于是终于得以入井。

不久后,韩擒虎带着部队进了宫,四处搜寻,找不到陈叔宝,最后,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那口深井上。军士俯伏在井口呼叫陈叔宝的名字,一片死寂,没有回声;军士们不耐烦了,开始叫嚣,说要把石头扔进井里,这时,从井底深处,突然传来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