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的东西之争(第5/5页)
太平军中的土营主要是矿工组成的,他们用地雷破坏了城门。十二月十六日,庐州城西门城墙崩开一个大豁口,太平军蜂拥而入。有胡元炜做内应,太平军知道哪里会继续抵抗,哪里会投降,战事很顺利。
当然,庐州并非孤立无援的,陕甘总督舒兴阿率兵一万五千,驻扎在庐州城外冈子集。江南提督和春也从徐州赶来援救。另外,在北京担任给事中的袁甲三,当时在安徽北部视察和监督团练,他也奉命援救庐州。袁甲三无子,过继同族袁保庆为养子,袁保庆亦无子,把侄儿袁世凯作为养子,袁甲三是袁世凯的祖父。
清援军都到了,但太平军兵力超过了援军。庐州失陷了。那一天雾很浓。
江忠源意识到末日来临,想用事先准备好的短刀自刎,但因病力衰,没有死成。
“这是干什么呀!我们还要准备东山再起啊!”一个楚勇从江忠源手中夺下短刀,背起浑身是血的江忠源拔腿就跑。这个楚勇年轻力壮,头也不回地往前奔跑。
“逃不掉了!”江忠源在年轻人背上大声喊叫,但年轻人好像根本就没有听到。他知道他们是在朝金斗门跑。他在想如何从年轻人背上挣脱下来。他想起了前面有个池塘,好像叫关潭。靠近池塘时,他猛地在年轻人的脖梗子上咬了一口。
“啊哟!”
年轻人惊呼了一声,手臂一松,江忠源趁势跳了下来,使出最后的力气跑向关潭。这个池塘以水深而闻名。江忠源跃身跳入池塘,享年四十二岁。
布政使刘裕珍、仍留在安徽的前任布政使李本仁,以及候补知府陈源兖都死了,知县邹汉勋、胡子雝及副将松安、戴文兰等庐州首脑也全部战死,但殉职者名单中没有知府胡元炜。
庐州虽是府城,但实质上是省城。
从太平天国方面来说,已获悉北伐军战斗十分艰苦,需要建立一个支援北伐军的基地。太平军攻打庐州的将军是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他在攻占庐州后,返回黄州。当人们以为他仍留在某地时,他已出现在很远的地方了,因此,人们给曾天养起了“飞将军”的别名。他在出现于庐州之前,人们都知道他在江西攻下了景德镇。一说飞将军,人们会联想,他应是个英姿飒爽的年轻武将。其实曾天养在金田起义时已五十多岁,他在太平军中可称得上是老将。
黄州太平军总指挥是从武汉撤下来的石贞祥。他有一个威武庄严的头衔,叫“国宗提督军务”。他下面有韦俊、韦以德、石凤魁、石镇仑、黄再兴、林绍璋等干将,另外再加上飞将军曾天养,军队总数号称四万。
吴文熔因受崇纶弹劾,无法待在武昌,于阳历元旦进入堵城。堵城离黄州十公里,因地方狭小,无法容纳七千兵,吴文熔的军队不得不大部分野营。
曾国藩曾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在水军组成前,应延缓发起军事行动,在积蓄力量后,再给予一击,当然会很有力量。但朝廷根本没人能理解。
六十二岁的吴文熔只好冒严寒出阵。堵城十三座兵营看起来好像埋在雪里,有人就这样被冻死了。吴文熔意识到自己是难逃一死了。过去各种场面一幕一幕出现在他脑子里。他抬头仰望布满飞雪的天空,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回想起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进士时那光荣的日子,道光十八年(1838年)担任会试副考官考选天下英才的日子,曾国藩就是这一年中的进士。
“我来这世上走一遭,可为他人做过好事?难道过的只是空虚的官僚生活吗?”“对,我还是为琉球出过力的。”他当闽浙总督时,琉球中山尚育要求把以前每四年朝贡一次改为隔年朝贡,其理由之一是琉球缺乏药品,依靠朝贡获得清朝廷的赏赐,四年才补充一次药品不够用。事关人命,吴文熔热心地向朝廷做工作,隔年朝贡终于获得批准。另外,选拔四名琉球英才到北京国子监留学,这也是在他当闽浙总督时实现的。
“贼人不知何时包围了堵城,看来是从远处围上的,正在缩小包围圈。”幕僚把吴文熔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幕僚惊慌失措,吴文熔却从容不迫。他意识到死亡终于来了,只是不知道会怎样死去呢。
“下着雪,营外池塘还没有结冰吧?”吴文熔道,弄得幕僚一脸茫然。
四万太平军包围了七千清兵。吴文熔在乱军中投身营外水池自杀了。这是好几个人亲眼看到的,并且这样报告到了武昌,而武昌的崇纶却向北京朝廷报告道:“堵城国军中贼计溃灭,总督吴文熔下落不明。”石贞祥和曾天养等人所率领的太平军,在堵城消灭清军后,又占领了汉口和汉阳。
曾国藩终于行动了。水军已经组成,由于太匆忙,勉强只形成一个骨架,曾国藩对这支水军还很不满意。大致规模如下:
快蟹(快船)四十只
长龙船(大船)五十只
舢板船一百五十只
改造船(由民船改造成的兵船)一百二十只
辎重船(雇用的民船)一百余只
募集水勇五千余人,分为十营
陆军五千余人
湘军就这样诞生了,近代中国军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据说,汉口、汉阳第三次失陷后的第九天,曾国藩曾下令湘军出动,由此拉开了太平军与湘军的决斗的序幕。
汉口和汉阳失陷后,武昌困守了半年,最后也失陷了。失陷的前一天,崇纶为了逃跑,声称自己“已被解职,召回北京”,事实上北京并没有发出这样的命令。
后来曾国藩给北京朝廷呈递了一份严厉的奏文,斥责崇纶“污人大节,始终妒害,诚不知其是何肚肠”、“不唯生前排挤,更复死后中伤”。
崇纶跑到陕西后生病了。在病床上,他听说了吴文熔“临阵捐躯,不亏大节”,入祀于京师的昭忠祠,也知道朝廷要抓自己。看来自己是难逃一死了。不过在押送北京之前,他病死在了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