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杀机重重(第12/14页)
在和一个人擦肩而过时,那人突然跪在了他的面前:“小人常何,拜见秦王殿下!”
这突然出现的人将仍陷入沉思中的李世民吓了一跳,他飞快拔出身上佩剑,将其架在那个人的脖子上。
“小人常何!惊扰到秦王殿下,望恕罪!”那人急忙又说。
李世民待看清那人不是刺客后,这才轻吁一口气。他也有些像惊弓之鸟了。
“你是何人?”李世民问,“为何跪在本王面前?”
李世民刚刚是在想心事,有些恍惚,并未听到那人说了些什么。跪着的人又重复了一遍:“回秦王殿下,小人常何!”
“所为何事?站起来说吧!”李世民说。
那人站了起来,李世民这才发现,此人身穿裲裆垲,兜鍪护头,兜鍪两侧还有向上翻卷的护耳,颈上还有护颈顿项,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看穿着,像是宫里的将领。
“小人是左羽林军兵曹常何!”常何见李世民打量他,忙介绍说。
“哦!有什么事吗?”李世民有些心不在焉,最近的事情太多了,让他没有心情去和一个羽林军兵曹说什么闲话。
“殿下帮助过小人,想必不记得小人了!”常何说的时候,眼神里有小小的失望。他以为只要自己说出名字,李世民一定会记得他的。
李世民心想,你一个小小的兵曹,我为何要认识你?他有些不耐烦,正要转身离去,刚刚扭过的头突然又转了回来,问:“你……刚才说你是什么?左羽林军兵曹?”
“回秦王殿下,是左羽林军兵曹!”常何说。
“掌管玄武门守卫之事?”李世民又问,声音有些急切。
“回秦王殿下!是掌管玄武门守卫之事!”常何又说。
李世民略略沉思片刻,本来阴沉的脸上慢慢浮现出笑容,他看着常何,温和道:“你刚刚说你叫常何?还问本王认不认识你。莫非,本王以前见过你?”
“回秦王殿下,小人……”
常何还没说完,李世民便说:“不用小人小人地称呼自己,对了,你说你叫常何……这名字,听着有几分熟悉,让本王想想……”
李世民皱着眉头,做回忆状,同时还不忘用余光瞟常何,他需要常何的提醒。
“洛阳……在洛阳,当时秦王殿下和秦王妃……”
常何刚刚说到这里,李世民“哦”了一声说:“你就是那个想当兵的……小常何?”
“对!没错!秦王殿下真是好记性!”常何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世民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个穿着破烂、身材瘦弱的小男孩形象。
那时候,刚刚收复洛阳的李世民随同秦王妃长孙氏一起为洛阳的百姓送粮食,送到常何家时,发现这家有个叫常何的十多岁的孩子和一个生着病且已经奄奄一息的爷爷。长孙氏很同情他们,不仅给了他们粮食,还给了小常何一些银两,让他给爷爷请大夫。
小常何和爷爷激动得流泪不止,在他们离开时,小常何跪在地上,说要应征当兵……
“想不到你都这么大了!”李世民一边感慨,一边重又上下打量着他,“高了,胖了,看来这几年你过得不错!”
常何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托秦王殿下的福,自进入兵营,又追随太子殿下扫平刘黑闼后,因有些微功,先做校尉,又做了东宫宿卫,前几日才做了左羽林军兵曹!”
常何因为高兴,并没有注意到当他说到“太子”,说到“东宫宿卫”时,李世民神色的变化:刚刚还微笑的脸,顿时沉了下去。
不过,在常何说完后,李世民还是挤出了一丝笑容。
“好!好!能得太子赏识,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李世民说完正要离开,突然又听常何说:“末将虽然蒙太子殿下垂青,得了些薄名,可末将还是觉得没有追随秦王殿下东征西伐来得痛快!”
常何的最后这句话让李世民快要抬起离开的脚步放了下来,那刚刚沉下去的笑容又浮在了脸上:“哈哈哈哈……东征西伐虽然痛快,可玄武门也很重要,能在此重要位置做禁军兵曹,是你的造化,更是陛下的信任。望你能守好此门,这可比上战场的功劳更大哦,切莫大意,切莫大意!一定要小心谨慎!小心谨慎的好!”
李世民说的时候眼光始终看着常何,特别是他的眼睛。他需要从常何的眼神里看出些什么。
什么都能骗人,眼神不能骗人,这是他识人的宗旨。
“末将一定牢记秦王殿下的教诲!不敢有丝毫马虎!”常何大声说。
李世民点点头,在和常何告别走出两步后又回头看着他,发现他依然满脸兴奋地站在那里看着自己。
李世民笑了笑,折转回去,看着常何。
“本王看你的脾气性格倒有些像府里的尉迟恭和程咬金,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和这两位将军见上一面,聊一聊,应该很投缘!”
“多谢秦王殿下!”常何喜不自禁,“尉迟将军和程将军的威名,末将早有耳闻,若能与他们二位将军结缘,一定是末将的福气,末将求之不得,只怕末将是个小人物,他们不愿意与末将结交呢!”
“哈哈……他们可是不看重身份的,只看重投不投缘。改天吧!改天让尉迟将军和你见上一面!”李世民说完,再次深深地看了常何一眼。
“谢谢秦王殿下!”常何激动得又要行跪拜礼时,却发现李世民已经挥挥手,大踏步离开了。
看着李世民远去的背影,常何久久不愿离开。那时候的他一定不知道,这次巧遇改变了他的一生,更改变了李世民的一生,甚至改变了历史……
常何,成了李世民及李唐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第七十三节 昆明池谋杀计划
(14)
公元626年6月27日,当李唐内部沉浸在内斗时,5万突厥骑兵在郁射设(突厥官名)的率领下,以风卷残云之势,穿过沙漠,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李唐的长城边防,目标直指李唐边陲重镇——乌城。
实际上,这一年以来突厥都在冒犯着李唐边境,或许是他们良好的嗅觉嗅到了李唐内部的争斗,知道此刻那最能打仗的秦王李世民顾不上他们,即便是顾得上他们,李唐皇上也为了压制秦王李世民,不会让他出征。于是,他们堂而皇之进攻李唐北部边疆的重要堡垒。
当突厥进攻乌城的消息传到长安,传到李唐朝廷时,朝廷内部这才着了急,乱成一锅粥。李渊这才发现,由于自己把精力全都用在了处理内斗上,倒忘了外患的存在。
一旦乌城落入突厥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此事如果放在以前,李渊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让秦王统兵御敌。可此时他犯了难,他想,一旦又让李世民统兵出征,那近期打压秦王府的行动不是白做了吗?他之所以野心越来越大,不就仗着自己拓疆、平乱有功吗?而且,如今正是他和李建成争储位的时候,给他兵权是不是有些冒险?一旦他因拥有兵权而来夺储君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