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代汽车设计(第20/24页)

虽然受到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很多意大利车厂都陷入困境,但是“博通”还能够维持发展,1932年设计的兰西亚Artena,其优雅的车身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1934年设计的菲亚特“527S Ardita 2500”率先将车头灯设计得与发动机整流罩持平,1938年在兰西亚“Aprilia Cabriolet”新车型的设计中将引擎罩设计成可折叠式的,并根据在都灵理工学院风洞实验室获得的数据,将车身尾部的高度大大降低。这些独具匠心的创意设计,不但令“博通集团”一举成名,还引领了汽车设计的新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所有的汽车工厂都只能转而生产军队用车,“博通”也用兰西亚Artena的底盘改装成救护车度日。战后,博通家族的第二代努西奥·博通(Nuccio Bertone, 1914—1997)掌管了公司。当时的意大利,正经历着一段艰难的重建时期,“博通”除了设计过例如“菲亚特1100 Stanguellini”等少量赛车以外,还开始为其他国家的汽车公司做设计,如英国的“布里斯托尔”(Bristol Car Limited)、MG等,开始踏入国际市场。

1950年代里,“博通”与阿尔法-罗密欧车厂的合作关系进入蜜月期,先后设计了BAT5(1953)、BAT7(1954)、BAT9(1955)等知名车型。通过对空气动力学因素的多方面研究和测试,“博通”为菲亚特公司设计的“阿巴斯750”(Abarth 750)跑车一举创下10项世界纪录。这个时期设计的阿尔法-罗密欧的Giulietta Sprint Special,原本只打算生产1000辆,但市场反应热络,最终在1954—1965年间生产和销售了4万辆!同期的优秀设计还有阿斯顿-马丁的DB2/4和玛莎拉蒂的3500 GT。

博通为兰西亚设计的『拉姆伯达』8型车。

博通设计的菲亚特527S Ardita 2500。

博通为兰西亚设计的Aprilia Cabriolet。

1960年代,意大利高性能跑车GT(Gran Turismo)风格席卷国际汽车界。“博通”相继设计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著名车款,其中在1968年巴黎车展上亮相的阿尔法-罗密欧“卡拉波”概念车(Carabo Concept Car)、菲亚特的“Dino coupe”(1967)等,都奠定了“博通”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语汇。1965年“博通”为菲亚特设计的“850 Spider”大获成功,使得努西奥·博通决心扩大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每天生产120辆车的水平,在1966—1968年两年之内,公司的生产能力提高了40%。

“博通”从1960年代末与兰博基尼品牌开始合作,1968年设计的兰博基尼Espada,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四座轿车。接下来还成功地设计了兰博基尼的“Jarama”“Urraco”和“Countach”。“博通”与沃尔沃车厂的合作始于1976年,“博通”不但为沃尔沃设计了“264 TE”“260 C”,并且还完成了这些车的整车生产,将它们送上了1977年日内瓦车展的展台。这也标志着“博通”从以往单纯的设计服务开始了整车制造的新时代。1985年,“博通”与沃尔沃合资生产了两门的“780”。

菲亚特汽车在1980年代推出的“Ritmo Cabrio”和“Fiat X 1/9”完全交由“博通”公司一手经营:不但包括设计、制造,还负责这两个品牌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此后,“博通”还先后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的欧洲分部、“欧佩尔”(Opel)、“雪铁龙”等厂商的一些品牌签署了同类的合同。

1990年代,“博通”将注意力主要放在技术创新方面。1992年都灵车展上亮相的“Blitz Barchetta”由非常前卫的金 属车身设计与合成材料的室内相结合,还配置了电动引擎。1997年,努西奥·博通去世,意大利著名的汽车记者和汽车历史学者称他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汽车设计师之一,意大利风格的国际大师”。

努西奥的离去,使得领导家族企业的重担落在他的夫人莉莉·博通(Lilli Berton)的肩上。令人唏嘘的是,在刚刚度过公司的百岁诞辰之后,由于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博通”宣布破产。事实上,虽然“平尼法里纳”“意大利设计”和“博通”三家意大利顶级汽车设计公司在推动国际汽车设计发展,引导世界汽车潮流方面,做出过极大的贡献,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状况都令人担忧。除了乔治亚罗设计室在2010年被大众集团收购之外,其他两家的财务状况都相当严峻。这种家族型的独立经营模式还能走多远,整个汽车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除了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之外,意大利汽车设计中,那些小型高端车厂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兰博基尼(Lamborghini)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4.兰博基尼汽车公司

兰博基尼汽车公司(Automobili Lamborghini S.p.A.)是意大利一家豪华跑车制造厂,由费鲁西欧·兰博基尼(Ferruccio Lamborghini, 1916—1993)创办于1963年,总部设在意大利圣亚加塔·波隆尼(Sant'Agata Bolognese, Italy),现在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奥迪公司的子公司。根据2011年的统计,兰博基尼现有员工831人,年产量为1711辆。由于其销售对象是高收入的小众群体,市场容量有限,因此对产品的独创性、竞争性有特别高的要求。这类车厂在意大利比较多,玛莎拉蒂、法拉利都可列入这一类,兰博基尼是其中规模比较小,设计比较“炫”的一家。

『博通』为菲亚特公司设计的『阿巴斯750』跑车。

超级车中的传奇——兰博基尼的『米乌拉』(1970)。

『博通』设计的阿尔法-罗密欧『卡拉波』概念车。

『博通』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和售后提供一条龙服务的菲亚特X1/9。

1960年代,意大利的街道上隔不了几个星期,就会有一款马力强大、貌似马上要登场比赛那样的新车呼啸而过,可是,一辆中等引擎的运动型车,却真算得上“珍稀品种”了。1965年的春天,年轻气盛的费鲁西欧·兰博基尼打算要为自己的品牌建立一艘旗舰,找到了当时在“博通”任职的年轻设计师马赛罗·甘蒂尼,请他设计一辆“超快速、无瑕疵、不是幻想中的而是现实可行的汽车”。费鲁西欧提出的要求就是与众不同,要压倒他的对手法拉利,既然没有一定之规,反倒给了甘蒂尼充分展示自己创作天分的大好机会。于是他以这个世界从没有见过的方式,完成了他任职“博通”以来的第一个项目——兰博基尼的“米乌拉”(Lamborghini Miura)。这辆车外形优雅,车身极低,花哨的颜色正是1960年代的风格;车头灯是弹出式的,后窗上装着硕大的百叶。采用铝型材和薄型冲压钢制作车身,底盘有点弓起,配上横向安装在驾驶舱后面的12缸V型引擎和五速变速箱,从静止状态达到时速100公里,只需要5秒钟。当然,这算不得一辆开起来舒服的车,也不是一辆容易驾驭的车,对有些人来说,开这辆车就像是跳到一头脱缰的野牛背上,然而正是它令兰博基尼和老冤家法拉利的对抗迈上一个新台阶,更加刺激、令人迷恋。1965年10月,兰博基尼的“米乌拉”在都灵汽车展上闪亮登场,广获好评。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振奋:销售量比费鲁西欧期待的50辆整整多了10倍。波斯国王、歌星佛兰克·辛纳屈拉和迪安·马丁(Dean Martin, 1917—1995)以及众多演艺明星,都拥有了自己的“米乌拉”(Miura)。现在,“米乌拉”已经成了超级车中的传奇,该车率先采用的后置引擎、后轮驱动、中等马力配置等,后来成了高性能轿跑车的标准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