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一)(第23/28页)

贾斯帕·莫里逊在设计中,对线条和形状的运用相当节制,简单而感性,所选的材料也多是非常实用的胶合板和铝金属,这都基于他对制作过程的细致考量。英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彼得·多默(Peter Dormer, 1949—1996)曾经说过:“莫里斯将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清楚——设计背后的真正动力是制造业,没有设计,还可以有制造,但没有制造,设计就完全是别的什么东西了。”(*3 )

他喜欢采用自然色系,这与产品简洁的外形有一种微妙的呼应;他的设计简洁而绝不枯燥,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常会带来妙趣横生的效果,他设计的“万能储存系列”(Universal Storage System)上那个俏皮的锁孔型开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这些特质,使贾斯帕·莫里逊的设计,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而他也因此被称为“设计师中的设计师”(Designer's designer)。

随着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兴起,英国的现代设计最早萌发于19世纪中叶,称得上是“源远流长”。

戴森设计的粉红色无袋吸尘器G-Force。

戴森的早期设计——球轮手推车。

英国工业设计师罗斯·洛夫格罗夫设计的太阳能街灯——太阳树(Solar Tree)。

戴森设计的『气锋』干手机。

贾斯帕·莫里逊设计的独脚小茶几。

贾斯帕·莫里逊设计的『万能储存系列』。

英国设计师保罗·科克西德奇在法国里昂设计的光装置。

关于设计,最初的概念很简单——让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变得不那么丑陋、粗糙,能够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时尚风格。约西亚·韦其伍德的新古典主义陶瓷器皿、马修·罗伯特·博尔顿(Matthew Robert Boulton, 1770—1842)的金属制品虽然已经是由机械化批量生产的了,但所追求的风格特征与一个世纪以前的法国人托马斯·齐彭戴尔相差无几。然而,随着新的社会阶层进入消费市场,消费者的品位和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造厂商开始聘用艺术家参与产品的设计,这些人便成为最初的为工业生产服务的设计师。

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一场设计改革运动,致力于改善工业生产的消费品那种“坏的品位”(bad taste),而向广大民众灌输“好的设计”(good design)的概念。欧文·琼斯、克里斯多夫·德莱赛等设计先驱们更具体地提出了“好的设计”和装饰的三个原则:真诚、美丽、力量。

1890年代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是源起于英国,影响遍及欧洲和北美的一场重要的文化运动。这场由威廉·莫里斯领军的运动,在设计理念和风格上对英国中产阶级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格拉斯哥的建筑师、设计师查尔斯·马金托什,他设计的那些线条优美、简洁典雅的建筑、室内和家具将英国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欧洲大陆影响深刻。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广袤的英联邦国家和英国殖民地一直为英国产品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在没有强而有力的外来竞争的条件下,英国的设计有些停滞不前,进展不大,与德国、美国、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相比,英国似乎不太急于进入现代主义阶段。这个阶段中比较例外的是:生产收音机和电视机的依科公司(Ekco)聘请了现代主义建筑师威尔斯·柯特斯(Wells Coates, 1895—1958)和 谢尔盖·谢马耶夫为公司设计了一系列电木收音机;还有HMV公司,聘请了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巴曼(Christian Barman, 1898—1980),设计了电暖炉和电熨斗,都收到很好的市场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设计曾出现过一次影响深远的突破:1942年,英国政府推出了战时实用家具方案(Wartime Utility Furniture Scheme),并任命家具设计师、制造商哥顿·拉瑟尔担任这个计划的主管。方案要求英国家具生产商要在战时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生产结构简单,价格合理,设计良好的家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和物质材料的经济效益”。(*4 )从而促成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好的设计”得到提倡,“设计和工业联盟”(The Design and Industries Association)、“艺术和工业委员会”(The Council for Art and Industry),以及“工业设计委员会”(The Council of Industrial Design)等一批重要组织相继产生,引导英国工业界和广大民众的品位从“传统”转向“现代”。

这个方案的实施,表明了传统和创意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手工艺的精巧和批量生产的实力是有可能结合起来的,造型简洁、功能性强的产品是能够被公众接受的。这对于英国家具工业乃至整个设计行业的现代化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影响并不限于战争期间,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1960年代。

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英国民众的消费品位和时尚意识一直是相对保守的,他们通常更偏爱各种历史风格和传统潮流。虽然在1930年代,随着好莱坞电影在英国各地的上演,各种现代生活的“摩登”元素也让英国人感到兴奋和羡慕,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人才真正开始用现代化的生活用品来装备自己的家。

二战以后,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土,英国民众将迎来怎样的一个新的未来?环绕在他们身边的各种产品无疑会起到重要的教化和促进作用。英国政府在战争硝烟尚未完全退去的1946年举办的“英国能做到”展览(Britain Can Make It),以及民众对展览表现出的高度热情,真切地展示出英国朝野对于设计良好、功能性强的生活用品的极度渴望和对于现代设计的高度重视。

英国恩科尔家具公司战后推出的套装餐桌椅。

恩奈斯特·莱斯设计的安特洛普椅子。

小型家庭车『小莫里斯』。

英国设计师恩奈斯特·莱斯设计的BA椅子。

HMV公司1934年请克里斯蒂安·巴曼设计的HMV蜂巢电暖炉(HMV Bee Hive Heater)。

这次展览促进了英国工业设计在制造行业内全方位的普及。不论是家具、陶瓷、玻璃器皿、纺织品,还是各种厨具、餐具、清洁用具,都从那些受到公众热捧的展品中获得启发。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展品并不只是为上层社会设计的奢侈品,而是相当多元化,以社会上不同的阶层作为其目标市场,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这次展览中的明星展品——BA椅子。这把由设计师恩奈斯特·莱斯(Ernest Race, 1913—1964)设计的座椅,椅框是用铝材铸造而成的,线条简练,结构简单,方便于工业化批量生产;而椅垫和靠背则可灵活地选用不同材质(胶合板、皮革、丝绒等)、不同颜色,以迎合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而恩科尔(Ercol)家具公司推出的餐桌椅,则展示了传统的温莎风格也可以与现代生活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