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惊变,繁华盛世过眼云烟(第7/12页)

李林甫见状,一言不发。等到张、裴二相走后,他对皇帝身边的宦官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完全可以自己定夺,何必去问外人。”宦官将李林甫的话告知李隆基,李隆基开始犹豫不决。李林甫还利用一切机会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使李隆基对张九龄日渐疏远。

这年秋天,李隆基派宦官高力士给张九龄送来一柄白羽扇。张九龄接过扇子,不禁想到:扇子是盛夏用的,皇帝每年都是在盛夏时节赐臣子羽扇,用以驱暑。如今盛夏已过,正值凉秋,羽扇早已用不着了,而陛下却以扇子相赠,难道是想舍弃我?张九龄不禁心灰意冷,写了一篇《羽扇赋》,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

终于,张九龄和裴耀卿同时被罢相。李林甫终于铲除了朝廷中的绊脚石。从这个时期开始,唐朝的政治由明转暗,迎来了黑暗时期。

高力士当道,宦官得重用

由于担心宦官专权,搅乱朝政,所以唐朝初年时对宦官的控制很严格,在这一阶段,宦官的地位很低,并没有形成什么势力。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宦官的地位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这个人就是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是名臣的后代,高力士的曾祖冯盎曾经担任高州总督,被封为耿国公,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的父亲冯君衡只做了个小小的潘州刺史,还是依靠祖上的军功世袭来的。后来冯家被牵连到一桩谋反案里面,惨遭抄家,冯元一被阉成了太监,送入宫中,那年他只有十岁。

入宫之后,冯元一的命运好了一点,因为武则天觉得他长相清秀、聪明伶俐,因此十分喜欢他,让人专门教育他。冯元一便开始在武则天左右服侍,但因为不习惯下人的身份,他不慎犯了小错,被武则天赶出了宫。幸亏有个太监高延福把他收为了养子,冯元一从此改叫高力士。高延福是武三思的亲信,所以高力士经常在武三思家来往,武则天见了,又把他招进了宫。

经过一番挫折,高力士变得更加乖巧谨慎,也更会说话,懂得察言观色。他虽然是太监,但却勇猛过人,完全没有因为丧失了男性性征而变得懦弱。他不但弓马娴熟,在三军阵前也毫不胆怯。

当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高力士便遇到了他,十分看好他的政治前途,用心服侍李隆基,而李隆基也很欣赏高力士的能力,把他当成了心腹。当时韦皇后弄权,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掉韦皇后,高力士鼎力相助,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变之后,唐睿宗李旦复位,李隆基便成了太子,高力士也跟着升了官,做了朝散大夫、内给事,掌管宫内百事。

在这之后的第三年,高力士又帮助李隆基再一次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平公主和其党羽。事变成功之后,高力士又升了官。因为高力士一直陪伴在身边给李隆基出谋划策,还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冲锋陷阵,所以深受李隆基的信任,李隆基直接称呼他为将军,遇到一些不太重要的奏表,他都直接让高力士来处理。高力士并非不学无术,所以李隆基一直很放心把各种事务交给他来办理。高力士因为深受信任,所以手中掌握了实权,大小事务都由他做主,就像李隆基的家人一样,公主、王爷甚至太子都对他恭敬有加。据说太子还称呼他为二兄,公主和驸马辈的人物则称呼他为爷、翁。

作为太监的高力士也曾娶过一个吕姓的女子做老婆。当时京城刑部衙门有一名小吏叫吕玄晤,收入微薄,家用拮据。不过,他却有一个生得国色天香的女儿吕氏,吕氏不仅貌美,而且擅长做女红,她经常和母亲一起为那些官宦人家的女眷做女红。有一次,吕氏为韦坚的妻子绣罗裳,正好遇到韦坚的姐姐惠宣太子妃,她远远地看见了这件罗裳,竟然以为衣服上绣的花是真的。于是吕氏的巧手在各王府内眷中传开了,公主、王妃们纷纷请她来刺绣。吕氏随母亲来到李林甫的府邸,为他的小妾剪裁衣裳。恰巧高力士也为朝事来找李林甫,和吕氏母女撞了个正着,吕氏的美艳姿容让高力士目瞪口呆。李林甫看在眼里,就请吕玄晤来府,要为他的女儿作媒,虽然高力士是个太监,但是宰相为媒,吕玄晤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不答应。高力士将聘礼送到了吕家,娶吕氏为妻。婚礼的场面非常热闹,不亚于公主的婚礼排场,贵客盈门,高官满坐。吕玄晤嫁女不久,便被提拔为少卿,吕氏的兄弟也都当了高官。后来,吕氏因为给贵妃刺绣劳累过度,一病不起。吕氏的葬礼极为隆重,朝中卿相,远近刺史、节度使都派人来祭奠,参加葬礼的车辆,从高力士府邸到城东墓地,一路络绎不绝,可见高力士的名望之高。

作为太监,高力士即便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永远得到信任和宠幸,但是高力士的情商极高,知道如何讨皇帝的欢心,所以一直都被皇帝欣赏和信任。在李隆基最为宠爱的武惠妃病死后,后宫数千佳丽没有一个能让他满意。李隆基通晓音律,能自己作曲,所以他很欣赏多才多艺的女子。高力士便心领神会地向李隆基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杨玉环精通音律,歌声甜美,舞姿妖娆,深得李隆基的欢心。

除了会讨好皇帝,高力士在处理政治问题的时候也显得游刃有余。当时掌握大权的大臣们,如李林甫、韦坚、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人,也都懂得跟高力士搞好关系。对于李隆基来说,有一些事情自己不便出面,让高力士去做,就灵活得多。李林甫死后,安禄山、哥舒翰、安思顺三个矛盾很深的人一起来到京师。为了调和矛盾,李隆基让高力士代自己设宴款待这三个人,想让他们和解。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由于高力士的出面,哥舒翰对安禄山的怒骂未作回击,才使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

天宝初年,诗人李白来到长安。有人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在金銮殿上召见了他,封他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中写诗作文。恰巧宫中的牡丹花盛开,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饮酒赏花。李隆基派人把李白召来,让他写几首诗来助兴。这时,李白正在喝酒,烂醉如泥。有人把他扶上马背,送到宫中,用冷水泼醒他。等到酒醒了,李白提起笔来写了《清平乐词》三首,颂扬杨贵妃和牡丹花,诗句优美清新,李隆基和杨贵妃非常高兴,赏赐了李白。

高力士见李隆基十分欣赏李白,心中不快。尤其是之前的一件事让他对李白怀恨在心。有一次,李白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高力士说:“快帮我把靴子脱了。”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要知道那时的高力士权力很大,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李白居然让自己给他脱靴子,简直是奇耻大辱,所以他一直找机会想报复李白。于是,高力士在杨贵妃读李白的《清平乐词》时,在一旁说:“我本以为贵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会对他恨之入骨,没想到您这么喜欢他的诗。”杨贵妃惊讶地问道:“李学士怎么会侮辱我呢?”高力士说:“贵妃您看,诗中有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吗?要知道这赵飞燕是歌女出身,虽然后来被立为皇后,但是作风不正,最后被贬为庶人。李白将赵飞燕跟您相比,不是把你看得低贱了吗?”杨贵妃听完恼怒起来,对李白咬牙切齿。后来李隆基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