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第12/12页)

﹝74﹞《藏书》卷9页146、156、162、169。耿定向为此书所作序言亦指出这一观念。

﹝75﹞《藏书》卷9页146、卷17页292―296;《焚书》卷5页217。

﹝76﹞《焚书》卷5页217。

﹝77﹞《焚书》卷4页162。

﹝78﹞《续焚书》卷4页99。

﹝79﹞《焚书》卷1页15。

﹝80﹞《焚书》卷2页69。

﹝81﹞研究者的这些看法似与李贽本人的思想不符。李贽所谓“穿衣吃饭”,并不指人民自身具有的生活权利,而是士大夫阶级给予被统治者的安全感。de Bary就曾指出,如果认为李贽具有现代的平等观念,是一种可疑甚至错误的结论,见Self and Society,页195、213。其他的不同看法,参看朱谦之著《李贽》页25,容肇祖著《明代思想史》页250―255;吴泽著《李卓吾》页32。

﹝82﹞《焚书》卷1页31、卷2页52、69、卷4页134―144;《续焚书》卷1页23。《麻城县志》卷8页17―19、卷9页32所记尤详。

﹝83﹞《续焚书》卷2页61。

﹝84﹞《续焚书》卷1页42。

﹝85﹞《续焚书》卷4页96。

﹝86﹞《续焚书》卷1页30。

﹝87﹞《藏书》卷9页158狄仁杰传,但仍称武则天为“唐太宗才人武氏”。李贽又对武则天的自我标榜誉之为“真”,并称其“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见《藏书》卷63页1049―1050。

﹝88﹞李贽赞扬寡妇的守节,见《藏书》卷64页1063、1066。相反,对于蔡琰,则称其“流离鄙贱,朝汉暮羌,虽绝世才学,亦何足道”,见《续焚书》卷4页95。

﹝89﹞《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页1。

﹝90﹞《续焚书》卷4页94―95、100。参见de Bary,Self and Society,页210―211。

﹝91﹞《续焚书》卷2页76。

﹝92﹞《张居正书牍》录有致周思敬五缄,见卷4页7、18、21、卷5页3、7,致耿定向八缄,见卷1页1、卷4页26、卷5页1、4、8、18、卷6页5、27。

﹝93﹞《神宗实录》页1651、1732。参看拙著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页299―301。

﹝94﹞关于李元阳其人,见《国朝献征录》卷89页39;de Bary,Self and Society,页397;《明代名人传》页721。李贽提到李元阳,见《焚书》卷3页119―122。

﹝95﹞《明儒学案》卷32页2、11。

﹝96﹞《焚书》卷1页15。

﹝97﹞参见《张居正书牍》卷2页16;朱谦之著《李贽》页33。又,Robert Grawford也提出过这一问题,见de Bary,Self and Society,页400。

﹝98﹞《藏书》卷37页624―626。

﹝99﹞《续焚书》卷2页54;《涌潼小品》卷16页365。

﹝100﹞《续焚书》卷1页45;《藏书》刘东星序。

﹝101﹞朱谦之著《李贽》页9;《明代名人传》页813―814。

﹝102﹞《焚书》卷4页167、183、184、卷6页229;《续焚书》卷1页5。

﹝103﹞此即袁中道所谓“祸逐名起”,参见此处。

﹝104﹞朱谦之著《李贽》页8;《续焚书》卷1页4、17、18、25。

﹝105﹞容肇祖著《明代思想史》页232;《焚书》卷3页126、卷6页228;《续焚书》卷2页61、卷4页98。

﹝106﹞《焚书》卷2页79。

﹝107﹞《续焚书》卷2页68、卷4页95、卷5页118。

﹝108﹞《焚书》卷首页4。

﹝109﹞张问达疏见《神宗实录》页6917―6919。《实录》称李贽惧罪绝食而死,或是当时向万历报告中的措辞。

﹝110﹞1587年万历应礼部请禁止士子在考试试卷中引用佛经,见《神宗实录》页3415、3455、3548。1599年万历自称研读佛藏道藏,见《神宗实录》页6107―6108。

﹝111﹞《焚书》卷首页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