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死于爱情之中(第12/19页)
于是英国人就琢磨,派一个能忽悠的家伙去中国,看能不能把中国的皇帝忽悠晕了,说不定他一犯傻,放松禁锢,允许中国人向文明进化,那岂不是个双赢的好法子?
于是使者卡思卡特兴冲冲地出了,船行半路,忽觉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再让海浪这么一颠簸,竟然一命呜呼,蒙主宠召了。
你看这扯不扯,英国人好不扫兴。
此后整整五年,英国人才又找了个合适的人选,这就是乔治·马戛尔尼。
这厮为什么就是合适的人选呢?
这是因为,马戛尔尼的外交经验,丰富到了吓死人的程度。他担任过英国驻俄国彼得堡特使,出任过格林那达总督,又做过印度马德拉斯圣乔治要塞的总督兼管理会主席。总而之,马戛尔尼这一辈子,一直在东方瞎转悠,所以派他来忽悠乾隆,应该是最合适的。
临行之前,英国外交大臣亨利·邓达斯专门找马戛尔尼谈话:乔治啊,对于这次的任务,你有没有信心啊?
马戛尔尼:……我琢磨着够呛,你们真的不了解中国人,那些怪物太原始……
亨利·邓达斯:还没有出,你就泄了气,这怎么行?你听我跟你说,你这次出使中国,主要是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别让中国广州的官吏再勒索我们了,那些家伙太黑;二是想办法弄一个口岸,能多弄几个更好;三是废除或是降低关税;四是要在沿海的随便哪个岛上搞个便利店;五是让我们的货物进入中国,并保证我们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就这么简单的五条,不难为你吧?
马戛尔尼:阁下,我跟你这么说了吧,真要是有谁能完成这项使命,我管他叫爹都行。
亨利·邓达斯:你……我这么跟你说好了,灵活,原则的态度就一条,灵活。你到了中国,只要不损害国王陛下的尊严,不伤害到你自己的尊严,一切条件都可以答应他们。
马戛尔尼:阁下,听你这样说话,就知道你一点也不了解中国人。我实话跟你说,中国人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除了侮辱并损害你的尊严。
亨利·邓达斯:……乔治,你的心理太阴暗了,中国人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怎么可能像你说的这样操蛋?你给我一句话,到底能不能干了这活?
马戛尔尼:不能!
亨利·邓达斯:……不能也得去,反正这次是东印度公司支付你们使团的全部费用,不去白不去。
马戛尔尼:那……我就硬着头皮去一趟吧。
马戛尔尼临行之前,赞助此次出访活动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培林,给两广总督郭世勋写了封信,信上说:
前闻中国皇帝八秩正寿,原冀侨居广州之臣民应派委员赴京祝嘏,乃嗣闻祝嘏委员未克及时遣派,良用歉疚。兹欲中国皇帝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特派遣马戛尔尼充特派大使,其人贵胄显秩,历任国家要职,德行才能兼赅具备,兹以全权代表敝国君主聘于中国皇帝御前,并代致其恳切之。
郭世勋收到这封信之后,立即找翻译来译成中文,译完了拿给老郭。老郭左看右看:不对不对,你翻译的有误,重新翻译。
译员说没错啊,原文就是这么写的。
郭世勋:这么写的也不行,一定要翻译到让陛下贴切舒坦的程度才行,否则信不信本官砍了你的脑袋?
让老郭这么一搅和,好端端的国家特使,硬是给弄成了西夷哀求进贡的怪异文本。搞得乾隆大喜,而马戛尔尼,就是在这片恶搞的气氛中,正式登陆中国。
(16)和大人救救我
一路行来,目睹中国的贫困与民众的自私冷漠,马戛尔尼大为震骇,拼了老命地写日记。他的日记后来出了本书:《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记》。这本书把当时的中国人写得极惨极惨,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抵达天津大沽口,钦差特使徵瑞亲切相迎,他的袖子里,藏着乾隆刚刚来的密信,信中说:
徵瑞应当于无意的闲谈时,婉词告之,各藩属国到天朝觐见,进贡者不只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使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理。如今尔国王遣尔来祝寿,自然应遵天朝法度。
乾隆这篇书信,写得非常白话,非常简单,就是吩咐钦差大臣:你告诉英国来使,就算是你们英国国王来了,也要三跪九叩,你当然更不得例外。
后面还有一段,乾隆不知打哪儿听来的,洋人不习惯下跪,是因为膝盖用布扎裹着,所以他以过人的睿智,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虽然尔国俗俱用布扎缚,不能拜跪,但尔叩见时何妨暂时松解,等到行礼后再行扎缚,亦属甚便。若尔等拘泥国俗、不行此礼,殊失尔国王遣尔航海祝寿进贡之诚,而且也让外藩使臣讥笑,恐怕在朝引礼大臣也不会答应。
正像马戛尔尼说的那样,乾隆对于侮辱并损害别人的尊严,有着一种变态疯狂的嗜好。中国人奴性入骨,不认为自己有尊严,可马戛尔尼却是坚决要抬杠的。
由是礼仪争端大起。
徵瑞一点马戛尔尼,马戛而尼登时就爆了,立即摇头,说什么也不答应。徵瑞等中方官员震骇惊恐到了极点,苦口婆心,苦苦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奈何洋鬼子马戛尔尼一根筋,硬是听不进人话去。
徵瑞急了,警告马戛尔尼,如果再冥顽不灵、负隅顽抗的话,当心他见不到中国皇帝。不想这个警告,激活了马戛尔尼的外交意识,这厮当即提出来个怪异的条件:他可以向中国皇帝磕头,条件是,中国官员也得向英国国王磕头,而且这一条还要补到备忘录中。
马戛尔尼这一手,让徵瑞始料未及,悲愤欲绝,欲哭无泪。于是他回去给乾隆皇帝写奏章。
这奏章他是怎么写的呢?
奏章上说:启奏陛下,在臣的悉心指导之下,英吉利使臣等深以不娴天朝礼仪为愧,连日学习,渐能跪叩。
嘿,这厮摆不平马戛尔尼,索性去糊弄乾隆。
乾隆是那么好糊弄的吗?
有什么不好糊弄的呢?你看代理两广总督老郭郭世勋,那厮就是把人家国书瞎翻译一气,不是把乾隆忽悠住了吗?老郭忽悠成功,把球踢到了徵瑞这里,徵瑞不敢说破,只能继续忽悠,只希望下面有一个接手的倒霉蛋,把球传下去。只要事不在自己的手中露馅,到时候自己就可以惊讶地说:咦,不对呀,本官已经教会了马戛尔尼撅腚磕头,你是怎么搞的啊?怎么事又成了这个样子?
现在这个外交使团,已经成了一个炸药包,而群臣则在玩一个击鼓传包的游戏,就看这个炸药包,传到谁的手里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