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死于爱情之中(第13/19页)
徵瑞一边写奏章忽悠乾隆,一边仰天呼叫:老天爷,行行好,给我一个下家吧,让我把这个炸药包传出手……
然而不幸的是,居然没人接徵瑞的下手,就这样一直忽悠着,忽悠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大学士和珅出来迎接来使,马戛尔尼见了和珅,热地打了声招呼:哈罗,卖奶母黑哧马戛尔尼,见到你很高兴。并伸出一只手来,准备与和珅握手。
和珅呆住了:徵瑞,这是怎么回事?
徵瑞:和大人……这个……那个……或许大概也许可能是不是?
和珅是何等精明的人物,霎时间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掉头就跑:徵瑞你先进去见陛下,我去趟洗手间……徵瑞在后面号啕大哭,紧追不放:和大人,和大人,和大人救命啊,求求你救救我全家……
和珅:少来,我得先救我全家。***
徵瑞:和大人,你和皇上是亲家,皇上不会拿你怎么着的,倒是我……我是被两广的老郭坑死了,和大人你一定要救救我,一定要啊。
(17)看谁把谁忽悠傻
最后,还是和珅进去,在乾隆面前把实说了出来。
这事非和珅说不可,别人任谁沾上这事,有死而无生。
听了和珅的话,乾隆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法则就是博傻,说透了就是你忽悠我,我忽悠你,谁能把对方忽悠傻,谁就赢了。朕生杀予夺,掌握了忽悠的主动权,所以这世上,只有朕忽悠别人,别人没胆子忽悠朕。但朕忽悠来,忽悠去,却把你们给忽悠成傻子了。这说起来也实属正常,你们不傻,又哪里来的朕的风光与极品富贵?
说到这里,乾隆雄姿英,仰天高歌:我还想再活五百年,把你们都忽悠成长臂猿……歌止,乾隆沉静地道:传朕旨意,让那缺心眼的徵瑞,再忽悠忽悠马戛尔尼,务必要把他们忽悠傻了。钦此,谢恩。
徵瑞长松一口气,奉旨前去忽悠马戛尔尼。有关这段忽悠的细节,史书上记载得极是详细:
徵瑞先告诉英国人:皇帝已做出了最后决定,觐见时特使等人可行英国之礼。这位徵大人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照中国风俗来说,拉着皇帝陛下的手来亲个嘴,总不是个道理,请务必免去此礼,不如改为双足跪下为好。马戛尔尼表示难以从命。
达段史料中,亮点不在徵瑞的瞎忽悠上,而在于他透露给英国人的讯息——乾隆已经答应了英国人可以不跪。
历史到这里,生了一个有趣的转折,变成了乾隆已经答应,而大臣们不答应。如此一来,此事可进可退,收于心——乾隆的全部心眼,全用在这了。
接下来就是激烈的碰撞,中方大臣们铁嘴钢牙,决不让步,马戛尔尼使团黯然**,只能打起包裹走路。刚刚扛起包裹卷,圣旨已下:传英吉利使团觐见。
于是中英两国大臣浩浩荡荡步入,场面极尽诡异,满人大臣跪下,称奴才见过皇上。汉人大臣则称:微臣参见陛下。英国使团则是单膝点地,低头望着地下,以示对乾隆权力的尊重——此后这个场景呈现五花八门的说法,大清帝国瞎掰说英国使团吓得跪下了,而英国人则始终坚持最初的说法。
参与这次觐见的,还有副使斯当东的儿子,这个小朋友才十二岁。乾隆见了小朋友大喜,立即召手:来,来,到朕这里来。
那小东西噔噔噔走到乾隆面前:陛下,找我啥事呀?
乾隆更加的喜出望外:你会说中国话?
小东西道:我的中国话很穷。
很穷……就知道你富不起来。乾隆翻了个大白眼,从自己的腰带上解下来一个槟榔荷包,赐给了这个小东西。
此后就是参观避暑山庄,斯当东记载说,陪同他们参观的是和珅和福康安。很奇怪的是,这两人带着英国使团到了一大堆英国机械前转来转去。英国人正纳闷为什么在这转悠,这时候福康安指着一座精美的英国座钟,道:看,这是我们天朝的物产,你们英国肯定没有吧?
马戛尔尼苦笑:拜托,这座钟是我们英国伦敦的技术,应该说你们中国没有才对。
福康安惊呆了,不知说什么才好。这时候几个太监冲了上来,冲英国使团咆哮:瞎掰,这明明是我们中国的。
马戛尔尼摇头:你们看那座钟的后面,连伦敦工匠的住址都刻得明明白白。
太监不肯罢休:那是我们自己刻的,你以为就你们英国人会刻字?
马戛尔尼绝望地摇头叹息。
此后英国使团就在中国转来转去,等着乾隆的答复,但乾隆始终不作答复。直到英国使团扛不住了,不得不离京回国,才见一个使者飞马赶来,向英国使团宣读了乾隆的《敕谕》:
英使驻节北京,此事断断难行。
所请宁波、舟山、天津泊船贸易之外,皆不可行。
所请天朝京城另立一行,收贮货物,更断不可行。
所请舟山地方一小海岛,以供商人停歇,此事尤不便准行。
不可!不可!!不可!!!一连串的不可,冰冷阴寒。
中国的大门,对着洋鬼子的鼻尖轰然合拢,从此也将文明与希望,关在了这扇冰冷的铁门之外。
(18)不会是外星人
公元1795年,在位六十年的老乾隆,仍然是精神抖擞,意气风。但是他以前有过承诺,如果他在位六十年,就办理离休手续,让儿子顒琰主持全国工作。这是因为乾隆的爷爷康熙,也只在位六十年,孙子不适宜超过爷爷。
老干部退位,是有阻力的,这阻力就是……老干部不乐意。
所以年号是由乾隆改嘉庆了,但是大事小,嘉庆是决不敢做主的,一定要先请示后汇报。这么搞的结果,竟然是把和珅给突出来了。史家评说:乾隆不过问细节,嘉庆又不敢做主,遇到事能够拿主意的人,反而是和珅。
于是和珅又称为“二皇上”。
和珅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死于军中的孙士毅争取了入旗籍的政治待遇。
说起孙士毅来,那叫一个辛苦,远征安南,败逃而归;再征廓尔喀,督运军粮,他是活活累死的。死前他只有一个意愿,希望把自己的民族,由汉族改成满族,也就是加入旗籍。因为旗人的社会地位,比汉人要高出许多。
虽然有这个心愿,可是孙士毅不敢说,他没忘记前面有个尹嘉铨,就是为了给他父亲尹会一弄个谥号,结果谥号没弄上不说,反倒落得个抄家灭门。向乾隆提出要求是非常危险的事,世上只有一个人能够办成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