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利益分配,他们斗争了两百年(第12/15页)

当然,最痛恨恺撒的还是元老院贵族。在他们的支持下,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庞培分子布鲁图、喀西约为首的阴谋者,在元老院议事厅刺杀了恺撒。

恺撒辉煌的一生结束了。罗马好不容易结束内战,实现和平,进行了大规模改革,缓解了社会各种矛盾,但这种局面随着恺撒的死去而又充满了变数,罗马城上空又开始飘起战争的疑云。

6. 天降英才,屋大维恢复久违的和平

刺杀恺撒的凶手认为,他们结束了独裁者的生命,立了大功劳,人们会向他们欢呼致敬。然而,事实则相反。下层平民虽然对恺撒不满,但他们更痛恨元老院贵族——毕竟恺撒改革,调剂了各阶层的利益,对他们利益的损害是局部的,而元老院贵族损害的要大得多。恺撒手下许多退伍军人还等在罗马城,希望获得土地。听到恺撒被害的消息,他们首先响起了为恺撒复仇的呼声;平民和被释放的奴隶也起来响应。整个罗马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

执政官马可·安东尼是恺撒亲密的战友和部将,是一位经验丰富和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统帅。在同庞培的作战中,安东尼立下过汗马功劳,深得恺撒赏识。在恺撒执政期间,他同为执政官。骑兵长官雷必达也是恺撒部将,他从城外调来一个军团,准备与安东尼一起为恺撒复仇。但因为力量不足,安东尼没有同意。

为防止事态扩大,安东尼在罗马祭祀祖先的泰拉斯神庙召开元老会议。会上,有些元老公开袒护凶手,攻击恺撒为暴君,称赞布鲁图为“诛杀暴君者”,要给予奖赏。安东尼坚决反对。他说:“如果宣布恺撒为暴君,公开赞扬凶手,那么就要宣布恺撒制定的一切法令无效。这样做不仅会激起恺撒手下的退伍军人的愤慨,还会招致刚刚获得公民权的意大利人和各行省的上层分子的不满。而且对我们也不利,因为我们都从恺撒那里得到过好处,很多人的官职都是恺撒任命的。”

安东尼的发言得到了一部分元老院贵族的赞同。最终,双方达成一项协议:既不宣布恺撒为暴君,也不惩罚凶手。

恺撒被刺杀,不了了之,显然这不是很好的处理方法,因为恺撒改革虽然让一些人不满,但得到他好处的人更多。从2月20日在广场举行恺撒遗体的火葬仪式起,平民和退伍军人一再掀起暴动。安东尼镇压了平民暴动,把参加暴动的奴隶全部处死。作为恺撒的部将,安东尼在恺撒死后持此种态度,让他很快从原来的民主派变成货真价实的“元老派”代理人。

果然,罗马元老院贵族对安东尼的妥协态度和镇压平民暴动的行动大为满意。为了安东尼的安全,允许他拥有私人卫队。安东尼趁机征集军队,扩充实力。其中,有不少军人是恺撒军团的将校。由于安东尼镇压平民运动,停止分配给退伍军人土地,激起了平民和退伍军人的强烈不满,这些将校纷纷离开了安东尼。

正当平民和退伍士兵无所依从时,一个叫盖维斯·屋大维的野心勃勃的青年贵族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屋大维是恺撒姐姐的外孙,曾做过骑兵队长。恺撒在遗嘱中收他为义子,并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恺撒遇难时,屋大维正在亚得里亚海边的阿波罗尼亚城接受训练。一段时期的军营生活,不仅锻炼了屋大维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培养了他的军事才能,加强了他和恺撒将士之间的亲密关系。

恺撒遇刺后,作为遗嘱中接班人的屋大维要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就必须要为恺撒报仇。于是,屋大维打着为恺撒报仇的旗号回到意大利。许多士兵、平民和被释放的奴隶,从四面八方涌来,投向屋大维。屋大维利用恺撒的声望,收揽人才,扩充实力。当时他只有19岁,但胆略过人,善于利用各种手腕来实现自己的野心,在罗马的声望日益增高。

当然,屋大维的出现加深了恺撒派内部的裂痕。起初,安东尼根本没有把屋大维放在眼里,而且一再蔑视他。但是,屋大维的勇气和胆略,特别是他越来越高的声望使安东尼日益感到不安。安东尼把屋大维看成自己的潜在威胁,拒绝给他义父的那份遗产,反对屋大维当选保民官,并用种种威胁手段打击屋大维。安东尼这些做法,旨在削弱屋大维的影响,却遭到士兵和平民的反对,因为他们看到安东尼在恺撒死后背叛了民主派,而屋大维则是救星和希望。

当然,屋大维也不会善罢甘休。为了打击安东尼,屋大维充分利用恺撒的金钱和影响,拉拢群众,煽动人们对安东尼的不满。结果,许多人叛离了安东尼,投向屋大维。

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的矛盾给罗马元老院贵族以可乘之机。西塞罗是罗马元老院贵族的代表,是善于投机和钻营的雄辩家。他虽然对屋大维感到不安,但对安东尼的雄厚实力更是胆战心惊。虽然安东尼很多时候倾向元老院贵族,但他的实力太过强大且有背叛恺撒的举动,让罗马元老院贵族不放心,想借助打击安东尼去拉拢屋大维,最终获得渔翁之利。

公元前44年,当安东尼用武力强占山南高卢后,罗马元老院乘机宣布他为公敌。当时,由于没有兵力可用,罗马无法派兵进剿安东尼。罗马元老院一方面决定将亚得里亚到两河流域的东方各行省交给布鲁图和喀西约,让他们在这些地方征集军队,同安东尼抗争;另一方面授予屋大维副执政官的权力,让他出兵山南高卢,同安东尼作战。

出于策略上的需要,屋大维决定暂时妥协。于是,他利用罗马元老院给他的金钱,积极扩充实力,准备先打击安东尼,然后再寻机对付罗马元老院贵族。

公元前43年初,双方在高卢穆提那城附近展开激战。屋大维大败安东尼。安东尼退入那旁高卢,与那里的雷必达驻军会师。雷必达实力很强。安东尼和雷必达在军事上的结合,为“后三头同盟”打下了基础。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穆提那战事刚一结束,罗马元老院就剥夺了屋大维对安东尼作战的军事指挥权,也不为他举行凯旋仪式。这让屋大维借助罗马元老院贵族来发展自己势力的计划落空。此后,屋大维多次要求担任执政官的职务,都遭到拒绝。这激起了屋大维的不满。

屋大维决心学当年的苏拉一样,率军进罗马城进行武力压制。他率领8个军团直逼罗马城。元老院贵族见此架势,立即表示屈服,屋大维当选为执政官。

屋大维利用军队作威胁,兵不血刃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过,形势对他并不是很有利。此时,与罗马元老院贵族关系密切的布鲁图、喀西约在东方的行省已经聚集了20个军团的兵力。屋大维虽然占领了罗马城,但如果这20个军团勾结罗马元老院贵族、向罗马城进军的话,他也是没把握阻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