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至高无上的造物主(第3/3页)
这个独一无二的形象诞生后,不尽然就享有圣像应有的对待。孔迪维认为这个著名手势与其说是在输送生命气息,还不如说是独裁者在挥动手指表示告诫(颇为古怪的见解)。他写道,“上帝伸长手臂,仿佛要告诫亚当什么应为,什么不应为”。[17]这平凡的一触真正成为焦点,始于二十世纪后半叶。转折点似乎出现在一九五一年。出版商艾伯特·史奇拉(Acaert skira)于该年推出三卷本彩色版“绘画-色彩-历史”(Painting-Colour-History)套书,书中以略去亚当和上帝各自的身躯而只印出两人伸出的手的方式,将米开朗琪罗介绍给无数欧美读者。[18]自此,这一形象的出现频率几乎可用泛滥成灾来形容。
令人倍感讽刺的是,亚当的左手于一五六○年代被修复,因而整幅画虽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这个重要部位却不是他的真迹。卡内瓦列(Carnevale)这个名字,在百科全书或美术馆里并不显著,但史奇拉套色彩印图片里引人注目而又影响深远的那只食指,就是这位小人物后来修补重画的。话说到了一五六○年,曾毁了皮耶马泰奥部分湿壁画的结构瑕疵复发,拱顶上再度出现裂痕。一五六五年,米开朗琪罗去世的来年,教皇庇护四世下令维修,四年后,礼拜堂地基获得强化,南墙得到扶壁加固。结构稳固后,摩德纳画家卡内瓦列受命为裂缝涂上灰泥,并为湿壁画剥落的细部重新上色。除了用镘刀和画笔修补了《诺亚献祭》相当面积的画面,卡纳瓦列还修润了《创造亚当》,因为有条裂缝纵向划过拱顶,截掉了亚当食指和中指的指尖。
指尖修润工作竟落在卡内瓦列这么一位小艺术家身上,说明了在该拱顶湿壁画里,《创造亚当》并不是当时公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杰作中的杰作。赞美亚当像画得好的瓦萨里,也不认为这尊斜倚的人像是米开朗琪罗在拱顶上最出色的作品。孔迪维也抱持同样的观点。米开朗琪罗后来画的另一个人物,才是当时立传者公认在构图和上色均属上乘的绝妙之作。
[1] 引自克拉茨科《罗马与文艺复兴》,第246页。
[2] 引自帕斯托尔《教皇史》,第六卷,第369页。
[3] 引自帕斯托尔《教皇史》,第六卷,第369页。
[4] 引自帕斯托尔《教皇史》,第六卷,第369页。
[5] 引自帕斯托尔《教皇史》,第六卷,第371页。
[6] 引自克拉茨科的《罗马与文艺复兴》,第253页。
[7] 他究竟被画进哪幅湿壁画里,历来言人人殊,关于这方面的探讨,参见本书第269页。
[8] 引自哈尔特《中伊甸园的愈疮木:艾里奥多罗室与西斯廷顶棚》(“Lignum Vitae in Medio Paradisi:The Stanza d’Eliodoro and the Sistine Ceiling”),《艺术期刊》(Art Bulletin),第32期,1950年,第191页。
[9] 瓦萨里:《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列传》,第二卷,第670页。
[10] 薄伽丘:《十日谈》英译本第二版(The Decameron,London:Penguin,1995),第457页,译者G. H. McWilliam。
[11] 瓦萨里:《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列传》,第二卷,第642页。
[12] 关于这位少妇的身份认定,历来未有定论,可参见李奥·史坦博格(Leo Steinberg)《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中人物的身份认定》(“Who’s Who in Michelangelo’s Creation of Adam:A Chronology of the Picture’s Reluctant SeIf-Revelation”),《艺术期刊》(Art Bulletin,1992),第552~566页。也有人认为这名少妇是圣母玛利亚和哲人(Sapientia)。史坦伯格还在上帝的大斗篷里认出明亮之星(Lucifer,撒旦堕落以前的称呼)和一名魔鬼的同伴。
[13] 《十六世纪艺术著作》(Scritti d’arte del cinquencento),第一卷,第10页。
[14] 例如拉文纳圣维塔列教堂(San Vitale)里,取材自《旧约》的六世纪镶嵌画。
[15] 奥维耶托(Orvieto)大教堂《创世纪》壁柱的天父像雕刻,就是个例子。这件作品制于十四世纪初,制作者很可能是建筑师麦塔尼(Lorenzo Maitani)。罗马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五世纪《旧约》镶嵌画里长相年轻的天父,则是更早许多的例子。
[16] 有件作品的确呈现上帝伸出食指,且必然为米开朗琪罗所熟悉,那就是奥维耶托大教堂里的《创世纪》壁柱。但上帝做这手势时身子直挺挺地站着,且拜倒在他面前的亚当没有反应。
[17] 孔迪维:《米开朗琪罗传》,第42页。
[18] 温图里(Lionello Venturi)和史奇拉-温图里(Rosabianca Skira-Venturi)合著《意大利绘画:文艺复兴》的英译本(Italian Painting:The Renaissance,New York:Albert Skira,1951),第59页,译者Stuart Gilbert。此书对今人之认识米开朗琪罗有何影响,可参见李奥·史坦博格《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中人物的身份认定》,第556~5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