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8/12页)

注140关于老北京人除夕之夜吃素馅的习俗,有关旧京习俗的书籍也有记述,如民国年间的《旗族旧俗志》称:“除夕之后半夜,家家户户皆忙煞于素馅饺子,旗族家庭以岁首‘吃素’为宜,元旦吃素,谓之可当终年吃素。自除夕夜半与元旦之交,一秒之间,即不准家人动食荤味。元旦吃素类为‘素馅饺子’,其馅虽无肉星,而菜料殊多花样,治馅之手续甚繁,故素馅须先预备……素馅饺子之素馅式样极多,概略之则有‘白菜’、‘胡萝卜’、‘香菜’、‘鲜姜丁’、‘麻花’(但用香油炸成的)、‘冻豆腐丁’、‘芝麻粒’、‘黄花’、‘木耳’、‘炸豆腐’,以上为素馅之原料,或切成丁块,或切成碎末,以白菜为主要原料,盛于盆中,白菜居下,其他样原料按格放列,红绿相映。拌素馅时调剂以香油,饺子皮亦为白面质。素馅且拌且包。”(芙萍:《旗族旧俗志》,载王彬等编《燕京风土录》上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42~43页)可与陈女士所述参照来看。

注141天源,指天源酱园,是北京城的百年老字号,创业于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原坐落于西单十字路口东南角。店主请酱菜师傅引进清宫御膳房的技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尤以生产甜面酱和各种甜酱菜闻名,是典型的京城酱菜,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其特点是“甜、鲜、脆、嫩”成品甜咸适度,味道鲜美,很受南方人和外宾的欢迎,所以又有“南菜”之称。天源酱园现隶属于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原北京市酱菜公司)。

注142克隆氏病(Crohn),又名局限性回肠炎、肉芽肿性肠炎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

注143李南是我相交多年的朋友。郭女士是李南通过她的朋友,即雷帆女士联系的,并且她们二人陪同我做了这次访谈,特此致谢。

注144佚名:《燕京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125页。

注145明清两朝的确有“督粮道”官员。在清朝,有督运漕粮之责的称督粮道,置于漕运各省,江南二人,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各一人。与漕运无关无督运之责的则称“粮储道”,归总督或巡抚节制。

注146郭女士1928年生,1岁多到沈阳,所以这里说的“二几年”有误,应该是1930年前后。

注147鲜鱼口在前门外,东起长巷五条北口,西至前门大街,是京城商业最繁华地区。“亿兆百货商店”与鲜鱼口街里的长春堂老药铺、老庆丰饭馆等,都是资本家张子余的买卖。由此亦可推知郭女士家曾经是很有钱的。

注148盒子菜,老北京传统吃食,由熟肉铺或猪肉杠子(猪肉铺)制作出售,将酱好的各种酱肉分别装进有9个格子的食盒内,由店家用带手提梁的笼盒送到家中供食用,吃薄饼时抹些甜面酱夹些大葱丝一起食用。旧时北京有专卖盒子菜的盒子铺,即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注149吴金粹,曾经是北京裕生祥电机厂副厂长。

注150“打老虎”是“三反”运动中的流行语。老虎指的是贪污犯,贪一千万元(旧币一万元相当于现在一元)以上为老虎,贪一亿元以上为大老虎。毛泽东相继发布了打老虎的指示。

注151据《当代北京大事记(1949—2003年)》,1955年5月6日,北京试制电冰箱成功。81页。

注152郭女士还为我们播放了当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采访他们以及在举办金婚活动现场记录的节目。

注153即河北省立北平女子职业学校。

注154该医院现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中心,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北口锡拉胡同11号。

注155这个绣花社后来发展成为北京市挑补绣花厂。

注156文毓秋老的这份简历,是郭松义教授与叶坦教授根据吴承明老的传记材料摘录提供的,特此致谢。

注157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历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位处直隶(今河北省)保定城东郊,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保定军校共办9期(文老说她父亲是第七期),毕业生有6300余人,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北洋政府、国民党及中国共产党阵营都有保定军校毕业学生,尤其是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时期内。

注158中央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20世纪前半期著名的军事院校,1924年由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岛创建,故又名“黄埔军校”。1927年年底随北伐成功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而迁往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往成都,1946年复归南京,1949年国民党中央军校迁往台湾高雄凤山,后成为台湾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军事院校。1924年至1949年国民党统治大陆期间,该校共招生23期,在北伐战争时设有惠州、武汉等地分校,抗日战争后更设有分校10余处。共为国民党军培养了4万余人的军事骨干。

注159北洋政府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先后于1922年、1924年进行了两次战争,直系先胜后败,奉系则先败后胜。

注160东三省讲武堂设立于1906年,始称奉天讲武堂,1907年改称东三省讲武堂,后又改为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

注1611937年七七事变后,上海失守,南京告急,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大撤退,黄埔军校校本部奉命西迁成都。大队人马途经芜湖、九江、武汉、长沙、常德,再沿川湘公路向四川铜梁转进,长途跋涉4000多公里,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异常艰辛,学生因此而伤病死亡者达60多人。西迁途中,曾设校在铜梁,在铜梁毕业的五批黄埔学员共达6594人。本篇访谈中,文老提到她弟弟就是跟着中央军校迁往铜梁之后再无消息的。

注162这里所说的满洲城指的是荆州八旗驻防城。荆州即今湖北江陵,地当楚中,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军事重镇。康熙朝平定吴三桂叛乱之后,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式建立驻防,4000名额兵由京师、西安、江宁(今南京)等处调拨,均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而无汉军。从此荆州与江宁、西安一道,成为清代中南、东南和西北三大最重要的军事中心。辛亥革命首倡于湖北,荆州驻防旗人首当其冲,多数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