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3/17页)
注184 据王世襄在《北京鸽哨》中记,北京制鸽哨的名家有八家,“永”字为其中之一,但未提及有“福”字。《锦灰堆》卷二,594页。
注185 王世襄在《北京鸽哨》一文中详细介绍过鸽哨的品种,他据鸽哨造型将其分为四大类,即葫芦类、联筒类、星排类和星眼类。《锦灰堆》卷二,588页。
注186 鸣虫本是春生夏长,至秋末时死亡,其寿命大约百日,为了在冬天能够享受到夏日虫鸣的感受,人们创造了在秋天开始培养,以冬天为主要生长期的鸣虫。这种人工孵化,就称为“份虫”,发展到晚清民国时,已经成为一门技艺,并形成行业。据金受申在《北京通》的记述,秋天用沙土放入浅盆中,搁入三尾雌虫,将其中间的长尾插入土中,以产卵保留。入冬后,将保留虫卵的土盆喷水冻冰,放入份房。份房,乃是有土炕的屋子,烧炕、生炉子,往往份房的温度要高达30多摄氏度。土盆一经高温,冰层便即融化,并逐渐烘干。之后,依前法反复喷水冻冰和烘焙,共七次,在七冻七焙之间,要用细罗筛虫卵,到最后一次时,虫卵会变绿,如此便可孵化成幼虫。这里说的“份蝈蝈”即是“份虫”的一种。引自杨原《本性天然——北京的“玩文化”》。
注187 铁蝈蝈又称黑蝈蝈,通体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皮蝈蝈。主要生长在北京郊外的山区,又以西山为主。
注188 油葫芦,蟋蟀科昆虫。或因全身油光锃亮,或因鸣声似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或因其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故得“油葫芦”之名。
注189 仞是中国古代长度的一种计量单位,一仞等于七尺。
注190 指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期。
注191 山影,一种多浆多肉的植物,名山影拳,简称山影,也叫仙人山,属仙人柱的变种,仙人掌科。
注192 毛猴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用中药材中的辛夷(玉兰花骨朵)做躯干,再分别截取蝉蜕(即张先生说的知了)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再用白芨粘连,其形象是人不人、猴不猴,机敏、活泼,透着一种天然情趣。
注193 核桃卢,名卢晓荣,有专著《核桃卢谈核桃》出版,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注194 2006年《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写了一篇《北京核桃卢的核桃经》,据说不仅核桃卢因此名声大噪,还在京城引起了玩核桃的热潮。刘一达的文章对核桃卢介绍说:“京城地面儿上玩核桃的人很多,但玩出‘道’的却有限,‘核桃卢’算是一位。前些日子,北京电视台的‘鉴宝’栏目,专门给这位爷做了个玩核桃的专题节目,让许多玩核桃的北京人认识了他。说起来,我跟‘核桃卢’算是老相识,他的‘核桃经’,我多少知道一些,跟您聊聊这位爷,或许对您玩核桃以及认识山核桃有点帮助。因为玩核桃跟玩其他古董一样,表面看谁都会玩,其实这里头的‘讲儿’正经不少呢,玩不好,一不留神也会把自己玩进去。 ”又写道:“‘核桃卢’大号卢晓荣。他是南城的根儿,在菜市口丞相胡同长大,现在这条胡同已经没了。‘核桃卢’的父亲是前门自行车商店的老经理,思想比较进步,‘核桃卢’出生那天,正好赶上老爷子入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光荣,为纪念这一光荣,他给儿子起了‘晓荣’这个名,‘晓’是因为儿子在拂晓出世的。老爷子在2001年去世,活了74岁,死在了糖尿病综合征上。‘核桃卢’没想到这种病有遗传。1995年,老爷子还活着的时候,‘核桃卢’就发现自己也得了糖尿病,当时他在北京市五金公司搞业务,论岁数,正是往上冲的年龄段,突然查出这种病,他一下蒙了。那会儿,他对糖尿病并不了解,以为得了这病跟得了癌似的,精神大厦顿时塌了。现在翻回头想想,假如他当时不得糖尿病,也不会成为‘核桃卢’。”从张先生这篇口述看,也许是性格使然,他对“核桃卢”很是不服。但他见到的是否确实是核桃卢本人,则存疑,因为核桃卢是北京人,他说的却是南方人。
注195 岫岩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在中国的已知玉种中,因其比重较轻,硬度较低,故多为中档玉石,少数质地特别优良者属于中高档玉石。
注196 藏腰子,又称过江龙籽、平安豆等,藏腰子为其俗名。野生藏腰子是天然植物生成的一种大果实,壳硬度高。通常用两个在手中盘搓,是手揉的玩物。盘揉久了光亮无比。
注197 人的手掌上确实有多个重要穴位,但并没有叫“十全”的穴,张先生这里应该是对手掌穴位之多的一种描述而已。
注198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在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尿血等病症。
注199 金受申:《北京通》,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注200 王世襄《北京鸽哨》有单行本。并见《锦灰堆》卷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版,585—599页。
注201 据乐家二房的乐崇熙称,他父亲(即乐仲繁第三子乐东屏)也喜欢养鸽子:“父亲喜欢铁膀,铁膀分凤头、紫环或墨环、玉翅——凤头里白尾巴最有名,墨环里尤以纯粹的金眼最珍贵,讲究可多了。北京动物园的第一批鸽子就是我们家捐赠的。”(参见《胡同里同仁堂 大宅门的生活》,载《时尚旅游》2002年10月号)按,乐崇熙是乐家后人中接受各种采访较多的一位,关于鸽子的这一段我曾见到不止一次,这里选取的是最近发表的一段。
注202 山老胡同为东西走向,东起南剪子巷,西至美术馆后街。涛七爷即载涛,曾住在该胡同7号院,是辛亥革命后以16万大洋将什刹海边贝勒府卖给辅仁大学以后购置的,但居住时间不长,又将此宅卖掉,搬到更窄更小的原先自己的马圈居住。按:载涛(1887—1970),字叔源,号野云,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于北京。和硕醇贤亲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