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人?(第2/3页)

结果,有一位妓女也被选进了众议院。有很多人反对,麦克阿瑟就问妓女获得了多少选票,得到的回答是“25.6万张”。麦克阿瑟随即向那位妓女发出了贺信,他说:“那么多的选票,绝不会仅仅是依靠她那暧昧的职业得到的。”

政治体制搞定,麦克阿瑟的第二步是搞经济。

在这一方面,麦克阿瑟用的秘诀就是一个字: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大约80%的工业和金融财富都控制在一批大财阀的手里:三菱、三井、住友……这些大垄断公司不仅垄断了国家财富,还左右了国家的政治和决策。“二战”期间,这些大财阀公司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发动机之一。

于是,麦克阿瑟就下令把这些大财阀全都解散——规定财阀们必须交出所控制的股票,一半公开出售,剩下的一半作为财产税上缴。让这些“巨无霸”公司都成了普通公司,既增强了市场的活力,又避免这些公司以后再能影响国家政策。

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当然会引起反抗,但没事,和强迫日本人接受新宪法一样,麦克阿瑟手里有飞机大炮和机枪(但这项改革其实收效不大)。

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同时,麦克阿瑟还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民问题。

怎么解决?说穿了也是一个套路:搞土改。

在战前,日本的土地高度集中,全国大约有一半的耕地集中在地主手里,他们靠收租就能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贫苦的农民没有地种,这种行为大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麦克阿瑟在1946年6月正式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在村子里的地主,可以保留大约两亩半的土地,多余的全部由国家收购;不在村的地主的土地,全部由国家收购。然后这些土地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转给佃农。

由于缺乏粮食和物资,黑市一度成为战后日本人的主要物资来源

到1950年,日本大概有3000万亩的土地被国家收购,475万余户的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占日本全国农民总数的75%),日本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除了这三项重要改革,麦克阿瑟还对日本的教育体系和宗教体系(主要是针对神道教,麦克阿瑟曾想一把火烧了靖国神社,但出于冷战考虑而最终没有进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无论是教育还是宗教,绝对不能再宣扬对天皇效忠,鼓吹民族狂热情绪。

这些改革的方向都没问题,虽然在过程中肯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弹,但最终还是被保障施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已经被全部解除武装的日本民众在全副武装的美军面前,其实是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的,一边是棍棒,一边又是蜜糖(麦克阿瑟为日本争取来了大量粮食援助),所以麦克阿瑟有足够的筹码保证他的改革能得到有效的推行。

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赶上了一场对他们极其有利的战争。

5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

这场突如其来的朝鲜战争,不仅打乱了中国原先的步骤,也出乎美国的意料,但对于日本而言,却是一块天上掉下的馅饼。

由于日本离朝鲜战场非常近,又是美军驻扎的主基地,所以日本立刻就变成了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和前沿基地。

由于战争的需求,纤维、金属乃至汽车等行业迅速振兴:生产化学纤维的东洋人丝公司利润率一举超过45%,本来赤字已经高达7600万日元的丰田公司得到大量的美军卡车订单后,公司利润极速攀升,原来的工人罢工和骚乱全部停止。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的出口量明显增加,仅1950年的下半年,就比上半年的出口额增长了55%,日本的外汇储备从1949年底的2亿美元飙升到了1951年底的9.4亿美元。1951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恢复到了1934年的水平。

日本战后的首任首相吉田茂后来回忆:“由于朝鲜战争的军需物资在日本订货,以及海外市场的全面繁荣,日本的商品输出有了飞跃的增加……”

可以说,麦克阿瑟对日本的各方面改造,如果没有朝鲜战争这个机遇,不敢说肯定失败,但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为朝鲜战争和冷战,美国彻底改变了“要彻底惩罚和限制日本”的初衷,转而大力帮助发展日本,使其能成为“对抗共产主义的防波堤”。

6

麦克阿瑟在日本坐了六年“太上皇”,直到1951年4月,他被解职。

为什么被解职?因为他在朝鲜战场上糟糕的表现,以及对美国总统杜鲁门糟糕的态度。

那么如何评价他在日本的六年“垂帘听政”呢?或许,从他离开日本时日本民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

4月16日清晨,麦克阿瑟悄悄坐上了去机场的汽车。在此之前,他除了告诉少数身边的日本高官外,并没有通知任何人——毕竟,被解职回国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但他坐上汽车后发现,沿途的马路两边,密密麻麻站满了日本的民众,从他的官邸,一直延伸到厚木机场,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之多。

又有谁能想到,六年之前,多少日本人是恨不得剥麦克阿瑟的皮,喝麦克阿瑟的血的呢?

而此时,他们齐声一致地不断高喊:“大元帅!大元帅!”

日本媒体报道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消息

戎马一生的五星上将,在那一刻泪流满面。

馒头说

麦克阿瑟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

这位曾经创下西点军校毕业生分数纪录的将才,一生经历过不少大起大落,有仓皇撤退,也有复仇凯旋,有奇袭成功,也有一筹莫展。但人们回顾他戎马一生,一直津津乐道的——包括他自己回忆录里也颇为得意的——却是他改造日本的六年。

平心而论,军人出身的麦克阿瑟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一个满目疮痍的战后日本,在他的治理下,居然有了勃勃生机。

人类历史上诞生过很多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留下一个个经典的战例,但真正能让人耳熟能详的,并不多。

比麦克阿瑟还要伟大得多的拿破仑,如果不是拿破仑迷或欧洲史迷的话,有多少人能说出奥斯特里茨战役和耶拿战役?那可是充分展现拿破仑军事天才的经典战例。

但一说“拿破仑法典”,知道的人肯定比知道那两场战役的人要多很多。

不仅仅是因为“拿破仑法典”对法国,对整个资产阶级国家都产生了延续至今的重大影响,更是因为,“拿破仑法典”是建设和生产,而不是杀戮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