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百万黄金大挪移
作为人类自古以来就承认的贵金属,黄金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做饰品或显示尊贵。
对一个国家而言,黄金储备就意味着稳定和繁荣,信心和信用。
那么,如果黄金都被运走了呢?
1
1949年5月17日,上海的郊外炮声隆隆,战况激烈。
已经渡过长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5月12日开始对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发起了总攻。
5月17日,国民党军队在杨行和月浦的防御阵地均告失守。
此时,在市区内的国民党守军总指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却在全力关心着另一件事。
那一天,汤恩伯调来了国民党的军舰“美朋号”和“中基号”登陆舰,另外又征用了招商局的“汉民轮”,将一只只沉重的木箱,在全副武装的士兵警戒下,全部装上了船。

汤恩伯后期失去蒋介石信任,去台湾后又去日本,在日本治疗胃病时逝世,一说为日本医生毒死。去世时仅54岁,最后军衔为陆军二级上将
这些木箱又大又沉,导致连装两天两夜,“汉民轮”在5月19日才启航。由于当时已有零星的解放军部队攻入上海市区,“汉民轮”连马达也不敢开,趁夜顺着水流悄悄“漂”出了吴淞口。
脱离“险境”重启马达之后,船上甚至有人喜极而泣。但没多久,在船上的负责押运这批木箱的军统上校特工江源,就被“汉民轮”的船长拉到了一边:“江先生,从上海到台湾有好多小岛,我们把这个舵稍微偏一下,大家到这个小岛上去做金银岛主怎么样?”
江源倒吸一口冷气,立刻组织船上所有的秘密押运人员,四人一组,带枪站岗。
江源知道,船长早就已经看穿船上木箱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
连同之前开走的两艘军舰,这三艘船满载的,是蒋介石准备运往台湾的20万两黄金和100万两银元。
2
这已不是蒋介石第一次往台湾运送黄金了。
1948年下半年,国共内战的局势朝着对国民党不利的方向迅速发展。11月初,淮海战役爆发(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国民党军队的战局迅速恶化。
11月2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另选单纯环境,缩小范围,根本改造,另起炉灶不为功,现局之败,不以为意矣。”(美国胡佛研究所藏《蒋介石日记》)
可见当时蒋已开始考虑放弃大陆。而他所指的“单纯环境”,就是台湾。
但台湾虽然可以退守,却不能空手而去——数十万军队如果到了那里,吃什么?花什么?拿什么稳定军心和民心?
1948年11月30日晚,和本文开头发生的那一幕非常相似,上海的外滩码头全部戒严,一批又一批沉重的木箱被搬运到了海关缉私舰“海星号”上,一直装到黎明。
天亮后,“海星号”拔锚启航,驶向台湾。船上运载的,是整整200万两黄金。
那是蒋介石从大陆运走的第一批黄金。

1948年的上海黄浦江岸边
3
国民党哪来的那么多黄金?
抗战胜利之初,已经拼上全部家底的国民政府国库中只剩下不到3万两的黄金,不过随即接收到了汪伪政府国库里的50万两黄金,算是缓过一口气。随后,因为抗战中美国为在中国建机场支付了4亿美元,国民政府拿出其中的2.2亿美元买了600多万两黄金,国库开始充裕。
不得不提的是,1948年8月,蒋介石通过发行“金圆券”,强行用过“金圆券”兑换黄金的方式,又从老百姓手里搜集了184万两黄金。
满打满算,除去后来的花销,到1948年底的时候,国民政府的国库里大约还有400多万两黄金。
1948年11月,蒋介石一纸密电发到当时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的办公桌上,要求在一星期内将国库里一半的黄金运往台湾——就是11月30日,“海星号”抢运的那200万两黄金。

1948年8月,蒋经国在上海“打虎”初步成功,市民开始相信国民政府,进入银行兑换“金圆券”
当时为了运走这批黄金,蒋介石确实也费尽了心机:儿子蒋经国负责沟通护航军队,大舅子宋子文负责调度海关总署运输舰,俞鸿钧的职责,是央行和金库方面的公文协调。
据俞鸿钧的机要幕僚何善垣回忆,在筹划密运黄金期间,俞鸿钧处理相关公文的所有程序,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后的一个小房间里独自办理,“凡公文撰拟、缮写、用印、封发,均一人任之,即于总裁室后之一小室中办理”。(何善垣《俞先生生平言行补述》)
但即便如此严防死守,当时的《字林西报》还是马上刊登了英国记者乔治·维恩的报道:“中国全部黄金正在用传统的方式——苦力运走。”
乔治·维恩为什么会知道?
因为当时《字林西报》的办公楼,就在上海外滩紧邻中国银行的上海和平饭店楼上,整个运送黄金的过程,乔治都看得一清二楚。联系到国民党当时在淮海战役上的颓势,他立刻就得出了自己的判断。
第三天,《申报》转发了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一公布,整个上海的金融市场立刻陷入了大恐慌。
蒋经国上海“打虎”失败后,原本被政府寄予厚望的“金圆券”在短短半年里已贬值为原来的五百分之一,政府已经把黄金偷运走了的消息,再一次引发了老百姓的挤兑狂潮。1948年12月24日,上海等待挤进银行的市民情绪失控,引发大规模踩踏事件,最终7死50伤,造成轰动一时的“黄金挤兑惨案”。
于是,在乔治·维恩发布消息后,官方立刻“辟谣”,并对这名英国记者施行逮捕,并且迅速审判判处死刑。还好乔治的夫人通过香港外国记者协会主席直接找到蒋介石求情,才使乔治侥幸逃过一死。
但纸包不住火,国民政府偷运黄金去台湾一事,其实已成了公开的秘密。“金圆券”由此开始了一路狂泻的行情:1948年8月“金圆券”刚发行时,2元“金圆券”能换1块银元;1949年1月,1000元“金圆券”才能换到1块银元;1949年4月,1000万“金圆券”都兑不到1块银元;1949年6月,5亿元“金圆券”才只能兑换1块银元。

政府信用垮台,上海市民开始疯狂挤兑黄金
4
在整个偷运黄金的过程中,有没有人试图阻止?
答案是有的。
黄金是整个国家的财产,蒋介石要运走黄金,也得“合法”才行。为此,蒋介石当时想出的办法,是以军费名义调拨预支国库剩余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