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百万黄金大挪移(第2/3页)
当时的财政部部长徐堪就是反对这样做的,只是在蒋介石派人施压后,他很快转为默许。
接下来反对的人叫刘攻芸。1949年1月21日,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宣布人生中的第三次“下野”,央行总裁俞鸿钧也随即去职,接替总裁位置的是刘攻芸。
刘攻芸当时是不赞成运出黄金的,他采取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拖。但蒋介石让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海军总司令桂永清、联勤总部总司令郭忏三和军需署长吴嵩庆一道拜会刘攻芸,再加上俞鸿钧在一旁极力劝说,最终说服了刘攻芸同意交出国库剩余黄金和银元。
但因为刘攻芸在这件事上“拖拖拉拉”,由此失宠于蒋介石,最终只能去了新加坡养老。
付诸实际行动的,是央行稽核专员黄竞武。黄竞武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儿子。当时,黄竞武已被发展为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党外人员。根据安排,黄竞武一方面监视上海国民党密运黄金行动,一边发动上海各界制止金银外运,还与银行职工联合发动罢工拒运,并策反国民党财政部所属的税警总团“弃暗投明”。
5月12日,因为泄密,黄竞武在自己的办公室被国民党保密局特务逮捕,在狱中备受拷打后,于5月17日在监狱内被活埋。

黄竞武
当然,同样希望阻止黄金被偷运的人,还有蒋介石“下野”后的继任者——李宗仁。
但是,“代总统”李宗仁知道这事情时实在太晚了。1949年2月17日,就职代总统位置快一个月的李宗仁突然发现,国库的黄金已经被搬了个底朝天,立刻严令央行总裁刘攻芸不许再运出去一块金子——刘攻芸没有回复。
然后,李宗仁又致函台湾省主席陈诚,要求把运过去的黄金运回来——陈诚是在病中被蒋介石火速派往台湾担任主席的亲信中的亲信,又怎么会听从李宗仁?陈诚立刻回函:“此事归属央行关系啊,请找央行协调。”
李宗仁再找刘攻芸,刘攻芸这次倒是回复了:“黄金现在已经既定在保管中,不宜再运出去。”
李宗仁甚至还抱着一丝幻想,致函给蒋介石,蒋介石后来在自己日记中写道:“李、白[1]运动立委,拟将台厦现金运回支付政事,期以半年用光了事,这种卑劣阴谋,不惜断送国脉民命。”
被运走的黄金,最终还是没能运回来。
5
那么,蒋介石最终运到台湾多少黄金?
由于蒋介石行事机密,外加分三次运输,所以出现过多个版本,从100万两开始到数百万两不等。
按刘攻芸记录在案的数字,蒋介石当时从大陆运走的纯金大概是294万两左右。
而另一个版本来自吴兴镛,他是时任国民党联勤总部副总司令的吴嵩庆的儿子。
吴嵩庆全程参与蒋介石的运金过程,并一度被称为蒋介石的“白手套”(当时核对账本后发现,蒋介石为自己留了个80万两黄金左右的小金库没有入账,用来支付各种军需费用)。吴兴镛在研究了父亲大量的资料和日记后得出的结论是:
大陆当时运台纯金总量在350万两左右,外加7000万美元(按当时市价大概合200万两黄金),外加价值7000万美元的白银(又是200万两黄金),所以总值达到800万两黄金。

1960年,在台湾的吴嵩庆(右)和蒋经国
这么多的黄金运到台湾,确实起到了大作用。
1949年6月15日,俞鸿钧在台湾受蒋介石指示,以80万两黄金为准备金,发行了与“金圆券”没有任何联动的新台币,并以1∶40000兑换旧台币。
但台湾民众哪怕听说了“国民党从大陆运来大量黄金”的消息,依旧对这个政府缺乏信心。
为此,陈诚让人在台湾衡阳路的一众银楼开办黄金储蓄存款,也就是新台币可以换黄金。老百姓发现去了就真的能换到黄金,心开始稳定下来,市场也开始稳定下来。
当然,虽然国民党运走了大量黄金,但整个岛上的各种开销,带过去的60万大军的给养,每个月都在消耗大量黄金。到了1950年6月,台湾库存的黄金只够再用三个月了。
而就在这个月的25日,一件足以让蒋介石大呼“天不亡我”的大事发生:朝鲜战争爆发。
原本已经准备放弃台湾的美国,迅速派第七舰队“协防台湾”,随后又恢复了为期15年的对台经济援助。
从大陆带过去的黄金终于撑住了局面,台湾由此开始踏入经济的起飞。
馒头说
我还记得读小学时候的那一幕:
语文老师在讲台上愤愤地说:当初国民党反动派把大陆的黄金全都运到台湾去了,我们变得一穷二白,他们的经济却开始腾飞了。
语文老师说得也对也不对。
不对,或者不全面的地方是:
我们当时在没有任何家底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确实很不容易,但后来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也有自己反复折腾的原因;台湾后来经济确实开始腾飞,但也有他们自己卧薪尝胆,突破创新的原因。
但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如果没有这批黄金,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几乎就不可能建立,不等大陆的解放军打过去,他们自己早就从内部垮了。
而更关键的一点是:这批黄金究竟是谁的?
不是蒋介石的,也不是毛泽东的,不是国民党的,也不是共产党的。
是属于老百姓的啊!
凤凰卫视的电视制作人丁雯静曾制作纪录片《黄金秘档》来记录这段历史,她发现当时很多台湾健在的当事人,都不愿意接受采访,他们认为,“把属于全体人民的黄金运到台湾去,他们顾虑留在大陆的亲人会被指责”。
国民党的“立法委员”卢秀燕在2008年“视察”国民党金库后说:“黄金运台史,也是那个时代两岸人民的血泪史。”
文章中提到的负责押运黄金的军统特工江源的夫人米绳祖一开始也是拒绝采访,“上海的亲戚们知道先生协助蒋介石运黄金,会不谅解”。
而最直接的参与者之一,曾经在上海主导用“金圆券”兑换老百姓黄金的蒋经国,在他的散文集《风雨中的宁静》一书里这样写道:“每一个铜钱敲开来都是血,铜板敲出来都是血,何况是黄金?”
读者评论
Mr.Zhao:《张灵甫之死》一文谈到,汤恩伯其人在孟良崮一役营救张灵甫不力而被撤职,今天又看到其在运送黄金一事中身居要职。既可见战时人才的稀缺,又侧面反映出国民党统治中的种种缺陷。说到底,蒋介石格局不够“大”,背后依托的利益集团也是人心不齐、各怀鬼胎,更不用说整个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钩心斗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