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后发先至(第7/15页)
他原本对傅翔的师门来历始终不闻不问,到这时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问道:“小施主,你这身功力为何如此奇怪?”傅翔道:“有何奇怪?”完颜宣明道:“你的轻身功夫似乎集合了好几种不同的运气方式,随时改变并无定则,显现出来却又浑然一体,没有任何滞顿扞格之处,就像原本是一整套般,你是如何办到的?”
傅翔自己并无特别感觉,经这老道一提醒,发觉自己果然在不知不觉间已能做到将明教十种绝学中不同的身法和不同的内力融为一体,一步跨出,随机而动,也随机换气,各种不同的轻功相连接,竟然浑然天成,只是他不自觉。奇怪的是,完颜道长和自己并肩而行,两人始终有一肩之距,并未有任何身体接触,他如何竟察觉到了?
猛然省悟完颜道长用十多年时间练就“后发先至”的绝学,其中的诀要正是隔空便能从对方的动势中窥其运气情形,想到这里便觉释然,继而敬佩之心大起,忍不住叫出声来:“好厉害的后发先至!”
完颜道长听傅翔此言,便知这少年已经懂得其中的妙处,不禁会心莞然,暗自赞叹。
两人来到房县时已是傍晚,完颜道长道:“那天俺逆转内力硬逼住毒药,奔得血气翻腾,曾在县城外农家躲藏。那农妇心好,煮了一碗面给贫道充饥,贫道匆匆离去时将身上所有的银钱都给了那农家……现下又有些饿了……”傅翔道:“道爷您宽心,银子晚辈这里有的是,咱们去找个小店打个尖。”
找到一家干净的小店,要了两碗面,一笼菜包。那面又辣又热,面条擀得劲头恰好,两人正吃得痛快,只见店外走进来一个相貌英俊的青衣秀士,头上戴顶皂色逍遥巾,穿一身青色长衫,看上去非道非俗,瞧不出是什么身分,但见其气宇轩昂,行走自有风度。
傅翔和完颜道长互望一眼,继续低头吃面,两人交换的眼神似乎告诉对方:“这人武功不凡。”那人找了斜角一张空桌坐下,向店家要一碗素面,三个馒头。完颜道长用筷子在桌面上轻轻写了两个字:“武当。”此人难道是个道士?
那人似乎心事重重,对完颜道长和傅翔并未留意,只牢牢盯着前方的横梁看。傅翔忍不住也抬眼望去,只见横梁上贴着一张招财进宝的红纸,颜色已褪,怕是去年过年时贴上去的,便也不以为意,低头继续吃面。待他吃完一碗辣子面,发现那青衣秀士仍然盯住横梁,忍不住借端碗喝面汤的机会再仔细看那横梁,这回他瞧见了,在那招财进宝的贴纸旁,有人用极细的黑线画了一排符号。傅翔极目仔细辨认,完全不知所云。
这时坐在侧面的完颜道长忽然用筷子又写了两个字,这回是“梵文”。想来老道长必是勤翻那本抢来的天竺秘笈,虽不识得梵文,却也认得出梵文的模样。
傅翔暗自哦了一声,忖道:“用梵文传暗语,便如咱们明教的秘记暗语一般,只是此地那会有人识得梵文?这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莫非他懂得梵文?”
傅翔不动声色,暗中盘算:“咱们只要跟着这武当门人,不难查出这里面的蹊跷。”他一面吃着热腾腾的包子,一面静静等待那人吃完。坐在一旁的完颜道长也不出声,默默吃着包子,似乎也是打的相同主意。
傅翔的思绪忽然飞离了现实,他望着身旁的老道长,视线渐渐模糊,眼前景象变成了几年前的一老一小。从卢村到泉州、泉州到福州,从闽江到长江、长江到汉水,一路上多少次老小相偕在小店中吃面,只是老道长换成了方师父,自己变回了十二岁的小孩,小店的场景倒是不用换了。
傅翔是个极为坚强理智的孩子,但他心中蕴藏着充沛的热情,祖父的那股热血依然在他身上流着,只是被他的少年老成所掩饰了。这时他忽然想到了芫儿,他在心中暗暗呼喊:“芫儿,芫儿,你好不好?见着方师父了吗?”
坐在角落那人终于吃完付账,走出小店,也打断了傅翔的遐想。完颜道长低声道:“这人年纪轻轻却是个武当高手,他盯着那排梵文看,多半有什么原因。咱们原是要尽快赶到武当山,此刻咱们要不要跟他一程呢?”
一个八十多岁的全真绝顶高手,行事竟要问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决定,实在是天下怪事。傅翔知道老道爷心中已为此事反覆思考过几遍了,若要由道长做决定,只怕他正反意见各有一箩筐,便索性不客气地做了决定道:“依晚辈看,这武当高手未着道袍,也有可能是从外地赶回武当山去的,咱们跟他一程,未必就耽搁了时间。”
八十多岁的老道居然对比他小六、七十岁的少年说:“小施主,你说了算。”
傅翔起身付账,要了两张纸,包了几个包子放在怀中,眼前忽然又飘过芫儿可爱的模样,那一天她从袋中掏出的馒头……他甩了甩头,低声道:“咱们跟上去吧。”
两人走出小店,远远瞧见那青衣秀士正沿着左边的小路疾行,再过去便要进入山区。两人缓缓跟在后面,天色渐暗,行人渐稀,两人不敢跟得太近。
那青衣秀士忽然在一家茶馆前停下身来,向门口一个伙计问话,完颜道长及傅翔便夹在两三个行人中间继续前行,经过那茶馆时,只见那伙计伸手指向小路前方,那青衣秀士拱拱手,抬头看了看天色,便跨步进入茶馆。
傅翔想停步看个究竟,完颜道长却拉着他的衣袖继续向前走,一面低声道:“那武当道士问那伙计一个什么庙的方向,伙计说沿这条路往前走。那武当道士看天色尚早,便进茶馆去消磨一些时间。”
傅翔大吃一惊,低声问道:“道爷,您全听到了?”完颜道长微笑道:“只隐隐听到他说什么庙宇……傅翔,你放心,俺猜的八九不离十。”傅翔暗忖道:“方才经过那茶馆时,确似听到一个什么庙字,道长居然立时把整个情节猜出,宛如亲见亲闻一般,这道长确实聪明过人。”完颜又道:“还有这青袍人是个道士无疑,方才他拱手时露了马脚。”傅翔奇道:“我瞧就是拱手道谢,又露什么马脚?”完颜笑道:“他拱手时用了道士们习惯的起手动作,哈,虽然细微,可逃不过俺这道士祖宗的法眼。”
他说着就走到路边一个棺材铺前,问一个正在刨木的木匠:“老乡欸,沿这条路前面有个啥子庙啊?”那木匠瞧了他一眼,道:“道长你是问道观不?”完颜道:“不,是问庙。”那木匠哦了一声,道:“前面二里半有个关帝庙,你要是找道观,就要回头走喽。”看来他仍然不解一个道士为何不找道观却要找庙。